基于地域性的港口工业区景观更新与文化重塑.docx
15页基于地域性的港口工业区景观更新与文化重塑 王骏+邱瑛摘 要:烟台市朝阳街太平湾码头作为城市港口旧工业改造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濒临城市中心,处于城市重要的水道上,且文化景观和工业景观元素丰富作为景观改造的典型,规划在认真研究码头工业遗产和滨水空间环境的基础上,秉承“全面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再造海港开埠文化氛围、开发街区商业旅游业态”的主旨,充分考虑到地段的现状特点,以历史港口、街巷空间及历史建筑尺度为依托,将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境和整个街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构思设计通过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氛围塑造,码头建构筑物的处理以及公共空间的特色营造来对太平湾码进行景观更新规划设计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文化景观的重塑,工业遗产的更新再利用,滨水空间的功能提升,营造充满活力的滨水空间Key:港口工业区;太平湾码头;景观更新;文化重塑Abstract:Taipingwan wharf of Chaoyang street of Yantai as a part of the renovation of old industrial port city, has a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close to the city center, in the city important waterway, and possess cultural landscape and industrial landscape elements. As a typical form of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in earnest study terminal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waterfront space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lock landscape, harbor port re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tourism theme”,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ots, rely on historical port, street space and historical building, The building and its surrounding space environment and the historical culture background as a whole to consider design. Through cre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atmosphere, wharf buildings and public space to create the features of Taipingwan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code for the regeneration. To achieve the rest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landscape remodeling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redevelopment of the waterfront space, enhance the function and create a vibrant waterfront space.Key words:Port industrial zone ; Taipingwan wharf ; Landscape regeneration ; Cultural reconstruction:TU-0 :A:1674-4144(2017)-01-92(5)1 历史沿革1861年,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的通商口岸。
1865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允准在烟台山西侧太平湾附近建造海关公署和码头,这是烟台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公用码头(图1)随后,英、美、日、德等国相继在烟台山、朝阳街一带设立使馆1870年代,这一街区的海岸街和海关街及朝阳街三条主街雏形基本显现,街区内仅有少量的沿街商业建筑和东海关等公共建筑,大部分为居住街区从1880年代开始,港口贸易与商业金融成为朝阳街区发展的主要动力至1910年代,烟台山下的朝阳街区和太平湾港口工业区已经成为烟台最重要的金融商业中心、政治中心和海上港口交通中心(图2)1921年,横贯港口的防波堤坝历时6年竣工,烟台港正式成型,并跨入近代港口的行列该区域基本完整地保留了烟台作为近代开埠港口城市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巷空间和历史港口岸线,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图3)1950-60年代,西港池的建设完善,使太平湾码头不再承担原有功能随着经济格局,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工业开始衰退,码头内出现大量工业废弃地,港口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2 场地特征2.1 区位烟台朝阳街历史街区位于城市中心区海滨,景观风貌良好,靠近港口和火车站,南侧为城市主干道路,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东侧与广仁路历史景观区和海滨广场相连通,具有连动发展的条件。
太平湾码头位于历史街区内,海关街西侧,胜利路北端,东南侧围绕居民区,规划面积约8.5ha(图4) 2.2 建筑特色该区域包含码头交通运输和生产活动所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工业设施如仓库、轮渡站、加工厂、修理厂、渔场、牵引起吊设施、船舶制造场等场地内共有文保建筑5处,建于1860-1920年代,保存较好(图5)其它建筑基本建于1940年代,属于一般近现代建筑,部分为后期搭建的厂房设备,质量较差在平面空间构成上,建筑肌理较为混乱,导致部分空间利用率差(图6)2.3 人群人流分析场地内的人群主要包括居民、一般游客、下岗渔民人流主要集中于海关街的路口交汇处、南路口与胜利路路口以及码头运输广场和附近商店、饭馆由于街道较窄且海关街两侧大多被占为停车位,出行极为不便通过一天对海关街和胜利路路口平均五分钟内通过的行人与机动车数量的统计,得出行人多集中于中午12:00至晚上6:00,流动人口较多,机动车数量也非常可观,车速较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图7)2.4 街巷空间场地街道以海关街为主,建筑高度由海关街南端到北端逐渐降低,宽度逐渐变宽,平均为4m,局部节点开敞,最宽处为9m,最窄处为3m,整体呈窄长状。
整体铺装以沥青路为主,行人以步行方式为主,有利于后期的改造和氛围塑造但由于周围未设置停车场,导致街道车辆较为乱杂,除了在烟台山入口和胜利路停留车辆外,大部分游客和周围人群将车辆停留在海关街,导致街道空间更加狭小行车速度缓慢街道空间有待重新梳理和规划海关街中间部分,西边的建筑多为1-2层,道路较宽,尺度近似于小广场,阳光覆盖整个空间,容易聚集人流(图8)3 设计策略基于现状解析,整体方案提出“三点两线”的更新策略以南部滨水广场,商住区和北部创意工坊为三个规划点,以海关街和滨海驳岸带为两条游览带展开设计构思(图9)3.1 滨水码头的生态处理在梳理现状建筑空间的情况下,建立滨海空间开敞带改善场地污染和环境的破坏,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将硬质化驳岸改造成三级平台,一方面达到蓄洪防洪的功能,一方面,增加亲水空间,拉近人与自然的亲密度在绿化配置上,将大面积硬质广场设为绿地空间和停留性道路空间引进原有植被,增加湿地空间,通过铺装线,地灯,喷泉等材料细化空间,增加人行走在空间的趣味性(图10)3.2 工业遗产地场所感的维持与创意产业的介入历史的记忆不仅靠保留的人工物质形态来传承,场地本身的肌理和结构是它在历史生长中的最好体现。
在太平湾景观改造中,保留不可动的近现代建筑,构筑物,拆除违规散乱的工厂建筑,进行交通梳理,对拆除的材料进行重组再利用,实现利用最大化继承原有的工业景观特质,保留工业场地的痕迹通过新的构筑物来强调原有的景观特质,同时赋予其新的功能来满足公共空间的需求与此同时吸引不同行业的人,进而激发场地的活力在太平湾南部,原有的小区建筑居住条件较差,业态分布混乱,交通混乱,未能满足居民需求,进而采取改造原有的居住建筑实行为商住一体太平洋北部的工业厂房搭建混乱,空间未能有效被人利用,但建筑形态良好,进而将其规划为文化创业区,吸引艺术和技术工作者的入住,进而激发场地活力,带动周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图11)3.3 码头记忆的重拾与传统文化的融入太平湾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资源码头在景观更新和重塑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工业历史文化的再现,凸显码头文化一般有关于普通市民的集体记忆都曾被码头承载着,历史上的太平湾码头是货运,客运及海路运输的中转站,农妇产品的集散地人们可以在这里听到熟悉的汽笛声,铁门拉动声,起重机货物装卸声以及渔场的叫卖声工人的劳动号子也是一种活的集体记忆在设计中,小号雕塑的设置,海洋标志的主题小品和标志物都体现了码头记忆(图12)。
烟台传统文化包括了当地海洋文化,剪纸文化,胶东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改造中,融入这些元素,将码头景观形成了地域性的景观特色,体现出了烟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在海关街店铺业态设计中,文化融入体现在以胶东剪纸文化为点,延伸出一系列商品用以售卖,在某种方向上宣传了烟台文化3.4 街巷空间的重构场地内重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街道绿化,采取对行道树进行大小、高度以及疏密的改变,寻找植物对于街道的影响状态高大的乔木让人置身于森林之中,虽被围合,但很空旷;低矮的乔木围合感较弱,没有过多的遮蔽,行人可以从人行道透过直接看到街景;绿篱则比较密集,阻挡人的前进,但视线还能穿越另一种是添加过渡空间,由于海关街整条街道除去室内空间,便是室外空间,因此通过添加遮阳雨棚进行比较发现,当宽为1.5m的遮阳雨棚时,给人亲切感;当宽为3m的遮阳雨棚时,有使街道变窄的效果,同时使得两旁的建筑呈现一种敞开怀抱迎接游客的感觉(图13) 3.5 工业建、构筑物和设施的更新设计因为城市见证了历史,建筑则反映了码头的发展,在太平湾码头更新中,除了个别建筑外,一般建筑群的价值往往没有达到文化遗产保护的级别,因此采取局部建筑保留、新旧建筑形式对比和协调等几种方法。
南部广场保留一座文物建筑,原有的功能是材料储备库,现为满足人群在南广场的交通活动需要,将其改造为咖啡茶座一体的商业精品房考虑到滨水区更新后将会吸引大量的人群来此游览,所以场地有必要建立餐饮服务区来满足此功能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广场东部的小区则改造成商住一体的策略在安置部分搬迁居民时,和政府协商由政府出面,给予搬迁居民资金支持,以低于百分之二十的价格够买房子其次进行商业招标,估测其进行的业态服务价值,从而引入民宿,酒店,餐饮,艺术品售卖点等业态,一方面解决了原有居民商业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激发了小区的活力,带动小区乃至整个滨水区经济的发展海关街一带保留建筑较多,这带建筑大多是文物建筑,海关街作为游览的主要路线,决定了在这条街道上的建筑更新也将异常重要在后期改造中,主要对其进行功能更新和业态更新来重塑其景观活力在业态布置上,整个海关街的建筑功能从餐饮到工艺文化展示再到咖啡酒吧等公能渐变,以此激发整条街道的活力北部主要为重工业建筑遗存,在空间规划梳理清楚后,保留下的建筑整体规划为文创区,对其建筑内部结构也将改造成格子空间,吸引艺术工作者创立自己的工作室,激发场地活力厂房可内置不同类型的建筑模块,改造成创意小工坊,商业与展示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