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玉米的仓储管理知识粮食仓库的管理方法与技巧.docx
8页第一部分:小麦的储藏一、小麦的储藏特性① 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其中白 皮小麦的吸湿性比红皮小麦强,软质小麦的吸湿性比硬质小麦强吸湿后的小麦籽粒体积 增大,容易发热霉变② 后熟期长:小麦有明显后熟期,一般春小麦的后熟期较长,可达6-7个月,冬小麦 后熟期相对较短,也为 1-2.5个月红皮小麦又比白皮小麦的后熟期长小麦在后熟期 间,酶活性强,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容易导致粮堆"出汗"、发热和生霉现象③ 能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据试验,水颁17%以下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 54°C时进行干燥,不会降低发芽率,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 所以小麦可以采用高温储藏④ 呼吸特性: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红皮小麦的呼 吸作用又比白皮小麦低由此可见,小麦有较好的耐藏性,一般正常条件下储藏2-5年后 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⑤ 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 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蟓、麦蛾等为害最严重小麦成熟、收获、入 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 生条件。
二、 小麦在储藏期间易出现哪些问题?① 麦堆结顶小麦在后熟期间呼吸作用旺盛,放出大量湿热,使麦堆上层粮温增高, 水分加大,易引起结顶和发热霉变,其部位一般发生在粮面下30cm处,这是保管新麦要 特别注意的问题热粮储藏到深秋季节,粮温高于气温,粮堆内外存在温差,湿热扩散引 起粮堆水分转移,使上层粮食水分增加,同时也使霉菌大量发生和发展,造成粮堆发生结 顶现象② 褐胚小麦在储藏期间另一主要劣变现象是胚部变褐(与小麦褐胚病不同),着主要 是储藏方法不当和储藏时间过长造成的另外,微生物的危害也是形成褐胚的重要原因三、 小麦的储藏方法① 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 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小麦入 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② 高温密闭储藏: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通过日晒,可降 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对于新收获 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由于害虫的灭绝,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 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 到50左右,延续2小时以上,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 散堆压盖,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以上持续10天左右,日晒中未死的害虫全部死亡达 到目的后,根据情况,可以继续密闭,也可转为通风③ 低温密闭储藏: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待持续储藏长时间也会降低小麦品 质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 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小麦还可以在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C的低温条件下进 行春化,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 温降到0C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于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并能延缓 外界高温的影响由于小麦收获时下值高温夏季,有利于日晒降水.一般小麦水分在12.5%以内,如加强管 理,及时翻动粮面,可以避免结顶现象小麦保管一年后,储藏稳定性显著提高,其品质 有所改善一般认为在常规保管条件下,小麦品质优变期为5-6年,优变期过后,品质开 始趋于劣变,所以小麦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保管5-8年。
严防害虫感染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蛾等麦蛾、印度谷蛾 成虫发生在粮堆表层,活动于空间,而玉米象在秋凉后则隐藏于麦堆深处热密闭与冷密 闭储藏是防治小麦害虫的有效方法,要加强管理,严格做好防止感染害虫的工作小麦为防止害虫为害,入仓时也可用谷物保护剂处理在储藏期间如发现害虫,宜采 用磷化铝熏蒸杀虫四、常规储藏入库后有什么要求?(1)常规储粮检查① 检查粮温 检查时间:粮温受仓温和外温的影响,所以检查粮温必须同时检查仓温和气温检查温度最好在上午八、九点钟,因为这时的温度比较接近全日的平均温度检查部位:确定取样点可将粮仓平面划分为若干区段,每区段为100 平方米,取四角与 中央五点粮堆高度不超过 20米可分两层检查,上层在粮面下 30——50厘米,下层为能 检测到的底部;粮堆超过20米应分三层检查,中层介于上下层之间包装粮温的检查:检查原则是定层定点以一个垛为单位分层设点,四周和中央都要 设点,一般12包堆高的应由下至上检查第3、6、9包或 2、5、8包面粉底部2——3包 容易压实结块,必要时“挖井”检查简仓(低下仓)及囤装粮温的检查:一般设五点三层, 5米以上可酌增测温点;地下仓拱脚 部位、露天囤的朝阳面及入囤时下风部,检查温度时要特别注意。
② 检查温度和水分 温度的测定: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一般只检查气温和仓湿普遍用毛发湿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计进行测定水分的检查:新入库的粮食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层、点取样测定水分,并混合化验出原始 水分在储藏过程中,安全粮每月测定一次;半安全粮每三天测定一次粮温不正常和有 虫、霉情况的部位,要单独测定水分③ 虫害的检查有活的害虫才算是感染了害虫,发现死的害虫可归入杂质一类但由于死的害虫的存 在,需要更精密地反复检查分析其感染性,特别也好分析潜在的感染性,即分析卵、幼虫 和其他虫期的内在情况检查害虫与螨类可有筛检,其中粉螨可用具有圆孔的实验室筛套,上面筛孔直径2.5 毫米,下面筛孔直径为1.5毫米,其下为底部用每分钟约120 次的循环运动筛检3 分 钟检查玉米象和其他害虫用筛孔2.5 毫米的筛子来筛,然后计算通过筛孔及留在筛上的 活虫数,用头/公斤来计算虫口密度隐蔽性害虫可以用染色法、照明法来检查,但用刀切 开籽粒检查的剖粒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检查期限,当粮温在15°C ――25°C时,15天至少检 查一次;粮温高于25C, 7天内至少检查一次;危险虫粮在处理后的三个月内,7天内至少 检查一次第二部分:玉米的储藏一. 玉米的储藏特性玉米很难保管,被叫作”黄老虎”。
玉米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东北和华北是主要产 区,产量很大河南、山东等省,一般收获的玉米能及时晒干,故水分低,破碎料粒少 而东北、内蒙和河北、新疆的部分地区,玉米在收获时天气已冷,干燥较慢,所以水分较 高<(一) 呼吸旺盛玉米的胚是禾谷类粮食中最大的,占总重量的10〜14%,占总体积的 30〜35%,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玉米比其他禾谷类粮食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动和呼吸强度 正常玉米呼吸强度是正常小麦呼吸强度的8〜11倍二) 吸湿性强玉米种皮和外胚乳很薄,胚部组织疏松,且胚中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 和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玉米吸收和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三) 容易酸败玉米胚部较大,几乎占全粒体积的 1 / 3,约占全粒重量的10%〜 12%由于胚部吸湿容易,且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当贮藏环境温度高、湿度大的 时候,很容易生霉玉米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四) 容易生霉玉米由于胚大,脂肪含量高,带菌量大,在温度、水分条件适宜时,容 易发生霉变五) 容易生虫玉米胚部组织疏松,营养丰富,大部分害虫喜欢侵害玉米六) 耐储性差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我国玉米产区在北方,每年玉米收获时 天气已冷,故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20%〜35%。
由于同一果穗,顶部和基部授粉时间不 同,导致玉米粒的成熟度不均匀,加上脱粒时玉米容易受损伤,这样未成熟粒与破碎粒的 存在,增加了玉米贮藏的难度二、玉米的储藏方法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粮食水分由于各地的气温、气湿有 较大差异,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储藏措施•分等级:分水分不同入仓玉米入仓时要做到按含水量不同、按等级不同分开储 藏为安全储藏打下初步基础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库前应进行烘干•低温密闭: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干燥密闭,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南方地区收获后的玉米有条件进行充分干燥,在降低到 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储藏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受到气温限制,高水分玉米降到安 全水分是很有困难的,除有条件进行烘干降水外,基本上可采用低温冷冻入仓密闭储藏 其作法是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摊凉降温,粮温可降到一10°C以下,然后过筛清霜、 清杂,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玉米果穗储藏:玉米不脱粒,果穗储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经验,很早就为我国农 民广泛采用由于果穗堆内孔隙度大(可达51.7%),通风条件好,又值低温季节,因 此,尽管高水分玉米果穗呼吸强度仍然很大,也能保持热能代谢平衡,堆温变化较小。
在 冬春季节长期通风条件下,玉米得以逐步干燥当水分降到14.5%〜15%时,即可脱粒转入 粒藏玉米果穗储藏,籽粒胚部埋藏在果穗穗轴内,对虫霉侵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 外,穗轴内的养分在初期仍可继续输送到籽粒内,增加籽粒的养分三、影响玉米安全储藏的主要因素玉米在储藏期间有无发热霉变是玉米储藏是否安全的重要标志导致玉米发热霉变的 主要因素包括玉米质量、玉米水分和粮堆内相对湿度、储藏环境温度以及粮堆气体成分 等一) 玉米质量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明确提出中央储备粮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国标中等 以上标准即:玉米容重》685g/l、杂质<1.0%、不完善粒<5.0%、水分<14.0%玉米质量的 好坏对发热霉变有根本性影响玉米属于耐储性较差的粮食品种,如果不熟粒多、杂质多、水分高或不均匀,其生理活性较强,就容易发热霉变另外,粮食破碎粒和杂质多会 增大粮食自动分级,破碎粮食和杂质聚集在一起,容易引起虫霉滋生和大量繁殖,导致热 量难以扩散出现发热现象二) 水分和粮堆内的相对湿度水分是粮粒内部发生各种生化反映的介质粮食水分增高,导致酶活性加强,呼吸旺盛,储藏物质分解等等,降低粮食储藏稳定性粮食水分大 小还影响粮食对虫、霉以及其他不良外界条件(如高低温)的抗性,水分大的粮食对所有 不良外界条件的抗性均显著减弱。
实践证明,超过安全水分的玉米最易发热霉变,而且水 分越大,发热霉变越严重但是,有时安全水分的玉米也会发热霉变,其原因一是玉米从 空气中吸收水气,二是空气对流和湿热扩散使粮堆内部水分转移,局部玉米水分过高 一般讲,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常规储藏能保持粮食处于稳定状态的水分称为粮食的"安全水 分”由于粮食能否安全储藏受各地气候条件及储藏条件和方法的影响,因此各个地区不同 粮种的安全水分并不相同有关资料显示,广东省长期沿用的玉米安全储藏等级为:安全 水分<13.5%, 13.6V半安全水分<15%,危险水分〉15%如水分在13.0%以下,温度不超过 35^,一般可以安全保管但由于目前玉米多以机械入仓散装为主,根据广东中储粮直属 库的保管经验,提出玉米新的安全储藏等级为:安全水分 <13.0%,13.0 V半安全水分<14.5%,危险水分 >14.5%三) 储藏环境温度导致玉米直接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的呼吸作用和虫、霉的大量繁 殖,由于温度对粮食本身的呼吸作用以及虫、霉的生长和繁殖影响较大,因此大气温度、 粮食本身温度以及粮粒之间空气的温度都是粮食安全储藏的重要性因素之一在一定温度 范围内,粮食呼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大多数储粮害虫最适合生长温度在25〜35^, 最低生长温度在10〜2。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