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6 琵琶行并序 教学设计2.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江****尽
  • 文档编号:313890735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7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琵琶行》教学设计课程分析《琵琶行》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单元导读指出唐诗代表了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这是从写作技巧方面来说的;另外单元导读还给出了学习唐代诗歌的方法指导: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情境,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这一点是要求我们理解诗歌的感情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疏通诗意第二课时围绕主旨句来学习3、4自然段,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因此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鉴赏音乐描写的技巧以及达到的效果效果又分为两层,一方面是音乐的特点,一方面是其中蕴藏的琵琶女的感情学情分析学生在在学习必修一、二时已经接触过了侧面描写和通感,所以本节课探究手法技巧时应该难度不大,老师需要着重讲的是侧面描写中的一种“环境烘托”设计思路一、吟咏感知:通过听范读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领略音乐和感情的起伏变化二、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完善,指出描写音乐运用的手法,分析音乐的特点及变化,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琵琶女的感情变化三、迁移运用:通过《听颖师弹琴》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第二环节中所学的手法以及效果学习目标 掌握本文描写音乐时运用的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达到的效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音乐,是跳动的音符,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它无影无形,转瞬即逝,难以描摹再现。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被赞誉为“摹写声音至文”我们今天来学习琵琶行的第二段,看看白居易是如何出神入化地描绘乐曲之美?(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二、吟咏感知1,听范读注意轻重、疾徐、停顿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3,请三位学生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初步领略音乐的变化和其中的感情变化三、合作探究,鉴赏手法第2段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有何效果?(效果:乐曲的特点及变化、琵琶女感情)要求:1.参照课下注释,联系琵琶女身世,逐句分析2.独立思考,按照板书提示做批注 5分钟3.后小组讨论5分钟,完善答案,选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板书设计】(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灵活调整)乐 情 手法变化浊杂粗重 对比正面轻细急促 畅快 比喻(以声类声)圆润清脆 通感(以形写声)婉转流畅 欢快 冷涩低沉 压抑侧面停歇 幽愁暗恨 听众反应激越雄壮 不平不甘 环境烘托凄厉 【过渡语】诗人运用高超的技巧对音乐进行多角度描写,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再现了千年古乐,使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似乎听到了那波澜起伏的乐曲,感受到了琵琶女一生的欢笑与悲酸。

      《琵琶行》的确不负“摹写声音至文”的美誉同样有此称誉的诗歌还有韩愈《听颖师弹琴》四、迁移运用PPT:听颖师弹琴 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说一说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高超的弹琴技巧?有何效果(乐曲特点及感情)? (设计意图)现学现用,学生巩固所学,教师自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五、课堂小结不论是琵琶女的琵琶声还是颖师的琴声,现在都已失传,我们已经无福消受了但幸好有白居易,有韩愈记录下了那精妙绝伦的音乐,让音乐透过文字飘扬,余音袅袅,流传千年……下课之后,同学们熟读成诵,品味其中的无限奥妙!六、课后作业 熟读成诵1.背诵课文第二段2.将《听颖师弹琴》写在积累本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背诵记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