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小泉八云对日本宗教的理解语言文化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6631260
  • 上传时间:2022-06-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小泉八云对日本宗教的理解_语言文化论文   【摘要】小泉八云在新旧日本交替的明治时期从西方来到日本,他认为日本在十九世纪摆脱危机,保存了国家的独立并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的原因在于民族心理中的忠义思想,而这种忠义思想根源自日本的两大宗教——神道与佛教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小泉八云以西方人的目光与学识,论述了神道如何将服从与利他主义根植到日本民族心理中,而佛教如何让日本民族战胜对死亡的恐惧研究小泉八云对日本宗教的理解过程,可以发见西方文化是如何与东方文化产生对话  【关键词】死者;灵魂;神道;佛教  日本知名作家小泉八云(Koizumi Yakumo)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Hearn1850-1904),1890年到达日本并定居直至1904年其逝世,期间入籍日本改名小泉八云在这定居日本的14年间,小泉八云用英语创作了大量作品向西方国家展现了传统日本的风貌对日本来说,他是屈指可数的了解日本人的西方作家,他对于日本的描述与解释,不但得到了日本人的认同,而且日本人从这位他者的眼光中找到了对自省之路  当代日本比较文学学者平川祐弘在《小泉八云 回想与研究》的开篇《小泉八云现今的意义》一文中则认为:  这样的小泉八云一次次地给我们日本人提供了对自己国家文化重新思考的契机。

      小泉八云可以说是比较日本文化论的出色先驱者  小泉八云一直致力于探索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感情他到达日本正是明治后期,日本刚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培植产业加强军力,急速地发展成现代化国家他目睹了新旧日本交替的过程,并以一个西方人的立场审视日本,观察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最后他认为日本民族是一个讲求忠义的民族,正是这毫不利己的,服从的民族特性拯救了这一民族,使日本对抗着西方殖民主义的侵蚀,在危机中保持了独立但小泉八云并不满足于此,他还希望挖掘出日本民族忠义的心理的来源与情感支撑,最后他将探索的目光转向了日本的宗教——佛教与神道  因此,日本很应该感谢它的两个大宗教,就是它的道德力的创造者和保存者:一是神道教,那教训个人在想自己的家族或自己的事情之先应该想他的皇帝和他的国家之事;一是佛教,那训练他制服悲愁,忍受痛苦并容纳着爱惜者的消灭,和憎恶者的暴戾为永远的法则  一、神秘而轻松的宗教  与天主教的严肃相反,日本的宗教给小泉八云的第一印象是温馨而轻松,尽管对于初期的他来说,这是完全陌生的宗教,但并不妨碍他对这种宗教产生极大的好感对于小泉八云理解日本民族及其文学创作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正因为存在着这种好感,所以刺激着小泉八云持续不断地探索日本的两大宗教,从而发掘出宗教信仰对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小泉八云大量参观日本传统的佛寺、神社和祭典,并观赏了很多有关宗教的表演初来乍到的他对于日本的宗教,最直观的感觉便是神秘、轻松与温馨的氛围日本的佛寺与神社,和西方的教堂的圣洁庄严大相径庭,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对于童年被天主教的清规戒律束缚着的小泉八云来说耳目一新,甚至比宗教本身更让小泉八云印象深刻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大众信仰所表现出的外在的欢愉感我从未看到阴郁沉痛、严肃冷峻或自我压抑的面孔我甚至没有看到一张称得上一本正经的面孔光线明亮的寺庙庭院之中,甚至于寺庙的台阶之上,到处都聚集着嬉笑玩耍的孩子,他们做着古怪的游戏;身体瘦小的母亲们则进入寺中祈祷,听凭自己的小孩子在榻榻米上摸爬滚打,咯咯地欢叫个不停人们轻松愉快地对待自己的信仰,他们将钱财丢进施舍箱,拍手,默祷一小会儿,然后回过身去,在寺院的入口处前笑语喧哗,或者抽一小袋烟在一些神社中,我甚至发现信徒们根本就不走进去,仅仅站在门前祈祷几分钟,再奉上自己微薄的供品受到祝福的是那些不太畏惧由自己制造出来的神灵的人  在小泉八云眼中,日本的宗教信仰与日本民族在情感上非常的贴近,他们尊敬神灵但并不畏惧,他们虔诚但并不对神唯唯诺诺,这种轻松愉快,人与神如此亲密的氛围是小泉八云在西方社会从来未曾体验过的。

        如果说日本宗教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小泉八云产生了好感,那么让他对这个宗教产生美感的则是日本宗教的神秘感东西文化因隔阂而产生的异国情调给审美带来的乐趣一开始便存在,小泉八云带着对古老东方的憧憬而来日本,期望看到一个与现代化西方不同的古老东方因为古老而充满新意;因为不能用西方的知识去理解,所以产生距离感和陌生化的效果,陌生感的存在让想象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这是一种由观者想象力建构的美  这些发出银铃般笑声的人现在正踩着咔哒作响的小木鞋,跌跌撞撞地走在我身边,步子迈得相当快,以便能偷看一眼我这张外国人的脸这些人就在片刻之前还是古老优雅的幻影,是招魂问卜的巫术的家乡,是令人愉悦的幽灵,现在却物化成了天真纯朴的村姑,这真让我对她们生出一种模糊的怨恨  比起日本姑娘们为了偷偷的看一眼外国人而加快脚步走路的可爱举动,小泉八云更欣赏她们在盂兰盆舞会中跳舞的姿态因为这种姿态更能让他感受到古老的灵的魅力这种舞蹈当然因为源远流长而有其独特的古朴与宗教意义上之美,但这种美与小泉八云在观赏时产生愉悦的、他所认为的那种美,却未必是同样的东西若说日本姑娘给予了小泉八云这种古老的、虚幻的灵的联想,不如说是跳舞的日本姑娘们更符合小泉八云追寻的那个模糊、虚幻古老的东方幻想。

      因此当这种幻想对象还原为一个个具体的日本姑娘时,小泉八云反而有些“怨恨”了  这一时期小泉八云呈现给他的读者的日本宗教还远远谈不上理性,狂热的情感占据了文章的大部分内容,但在这种感性的认识中,他捉住了一点至关重要的信息——日本的宗教与日本人的生活和思想是非常贴近的,并不是人向神灵敬畏的朝圣,而是日本的神灵融入在人的生活中,这一点这无疑为以后理性观察日本民族深层文化心理时打开了一道宗教之门  二、与死者密切联系的民族  随着了解的深入,小泉八云逐渐注意到日本的宗教中,对死者的观念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且死者与生者之间有着西方没有的亲密关系日本人看来,他们的死者并没有随着身体的消失而消失,他们的灵依然在他们应该在的地方在《虎列刺流行时》一文中,死者的这种存在更加具体——不但与生者同在,影响着生者,做着生前应该在做之事情,而且对于这一点,日本的生者们是毫不怀疑的坚信着  在她临终的时候,她说道:“从我死了的时候起以后满三年间,我恳求你让这孩子永远和我的灵魂连结在一起:绝不要使他离开了我的牌位,因为这样我便可以继续照顾他和喂他奶——这也是你所晓得的,他须喫三年的奶才好哩……”  我说那个小孩很是强健的样子,一点都不因为缺乏牛奶而觉得不好。

        “那是”万石右卫门用一种像谴责的口调说道:“因为死了的母亲在喂他的奶他怎么会缺乏牛奶呢?”  日本人认为死者住在灵牌中,因为有灵,所以灵牌有着生命,它就是死者在灵牌中、神坛中的死者与生者一起,她或许已经死去了,但她却像活着时那样与孩子在一起,感受着家庭的欢乐和悲苦——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坚信着,年幼的孩子只要跟牌位在一起,就能受到已经去世的母亲的照顾生者的世界和死者的世界之间是如此模糊而没有界限  小泉八云同时注意到日本人祭祀的神(Kami)与西方的神(God)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适当于英语Gods的日本语“神”,和古拉丁语Dii-manes一样,并没有含有神性(Divinity)这个与近代的概念一致的观念,这是必须记住的   西方的神是神圣的,需要信仰他们的人们的敬仰,但日本的神却是类似于ghost的灵——死者小泉八云认识到日本的神道教实际是鬼的宗教,根据神道教的观念,人死则成为神,这其中没有道德的界定标准,无论其善恶善者为行善的神,恶者为恶神,他们都是神,主宰着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事情,生活中一切的事情的冥冥中的原因,都在于死者,并且根据平田笃胤的说法,灵是“到处存在的——因为是神,故无往而不在”。

      正因为死者之灵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左右世界,所以人们总是向他们的神——死者祈祷,在这种祈祷之中,对于死者的敬畏感和义务感得到加倍的深化认识到日本的神即死者,串起了小泉八云对于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宗教之间的深层联系  小泉八云认为这是从祭鬼开始的原始宗教在日本,人们认为死者是与生者共存着,并且共享苦乐——虽然他们有无边的力量可以主宰世界,降下可怕的灾难或者给予幸福,但是他们也需要食物与光明,因此需要生者的供奉生者与死者就构成了互助的关系,生者提供死者的所需,死者为生者带来幸运者灾厄,生者与死者变成了一种互助的关系,从而看不见的世界和看得见的世界紧密相连着这种观念进而发展到死者代表着过去的一切,生者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死者的所赐:  不独是政治,日本社会的几乎一切事情,都直接间接由祭祖而来,同时可以知道:国民的统治者,以及创造国民之命运者,不是生者,而是死者  因此,死者是代表着没有文字的法律,代表着道德,代表着社会的传统和历史,所以生者对死者抱有感激与尊敬,这成为了日本民族情感中最深邃最有力的感情,甚至塑造着国民的性格和思想,指导着国民的生活爱国心,孝心,家庭之爱,忠义正是出自于对死者的这种深刻的感情,死者的存在是如此具体,在这种宗教情思中,从民族整体到个体,他们的本份与责任必定因此而改变,因为所有一切都创造自死者,所以现在生者所做的事情,必须对死者负有责任——生者的本份是将光荣给予祖宗,必不以羞耻予之。

        这种宗教所行之处,个人为了家族,为了家庭,为了祖先,随时可以贡献他的生命能够使人这样牺牲的孝道,推而进之,会成为了主君不惜牺牲家族的忠义之念再推而进之;则如楠正成一样,会变成希望七度投生以报主君的忠义的心  这就是日本民族的忠义背后的宗教信仰来源  三、永恒的灵魂  小泉八云认为,对于灵魂的理解是日本宗教文化心理中另一重要成分  在日本人看来,灵魂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它趋向于无穷大,由无数的过去的死者的灵组成这一点从西方而来的小泉八云是借由遗传学上所说的“有组织的记忆”、“最初的本能”,亦即斯宾塞所说的“本能”、“直觉”等等概念去对日本民族的灵魂观念进行解读:在生命的连续中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记忆遗传给下一代,下一代一出生,便拥有了无数前代的经验因此,婴儿见到慈眉善目者笑起来,见到凶神恶煞者便要哭,生长在平原中的人看到大海的雄壮感到肃然起敬,这些本能的感情都是来自于一代又一代的死者遗传下来的经验  死者是不死的,尽管身体泯灭了,但是死者的灵魂是作为一份子存在于下一代生者的体内,每一个人的灵魂中都有着无数的死者的感情与经验灵魂的不灭与灵魂的永恒在日本人的意识中是两个概念,灵魂作为一个复体是变更的,但灵魂的分子却是永恒的,一个人死了,下一个灵魂则不会完全的复制上一个灵魂而诞生,构成灵魂的那些分子的组合总是要变更的。

      在这种灵魂的复合概念中,日本衍生出了另一种宗教的情思:  可是他思想他自己总是多数的在他内心里善恶冲动的斗争,照他的解说起来,乃是结成他那个“自我”的种种魂魄在冲突着;而他的灵性上的希望,你还是要将善的自我和恶的自我脱离开来,——只有将他内心里最善的保存起来,才能得到“涅槃”,或极乐  原始的神道教并没有天国地狱与因果轮回的观念,佛教的渡来为日本的宗教带来了这些观念一个人如果想得到善果,希望涅槃或极乐,便需要让自己灵魂中善的一面战胜恶的方面,不但如此在日本,灵魂是先于肉体而存在的,现世活着的人遇到的幸运与灾厄,不但有死者的保佑的原因,也有这灵魂前世所种下的因果之故现世在吃苦受累的人会想到现在的苦楚是前世挥霍的因果,现世的幸福是前世做了大善事的因果,现在的敌人是前世被自己背叛了的朋友;现世的行为则成为来世的因果,现世耽于肉欲来世则多穷而病,现世慈善宽厚来世则大富大贵  “灵魂先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