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毕业论文君子儒学论.doc
10页君子儒学论儒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问?修习儒学究竟有什么作用?现代社会还需要儒学 吗?显然,儒学的思想理路和历史进路表明,这些问题关乎儒学的木质性推定虽然如此, 如果以现代主流思维方式推定儒学的木质性,将步入思想谋区,全盘西化对传统文 化的歧解,表明了这一点在思维方式被异化的现代语境中,虽然因当代产生的文化问题致 使出现各种思潮而鼓吹倫学的复兴,但由于不理解孔子所纂经典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不能 在整体上理解儒学的思想原理,其结果必然是思潮迭起,备取自好,儒学为天下裂所以, 正确理解儒学的木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问题为此,木文以六经Z首的《易》为立论根 据,兼及《论语》,以论证儒学的基本性质木文认为,孔了所纂六经所阐扬的儒与儒学, 是在对古代文化转化的基础上推定的具有道统与学统统一性的化成天下的根木之学倫学理 论表明,儒学的主体是君子,只有造就君子借,才能实现儒学的理想也就是说,儒学是君 了的学问与实践,儒学通过培养君了去实践其理论;培养君了是儒学的基木目的并通过君了 儒实现儒学的所有理论目的所以,余认为,儒学的基木性质是君了Z学,因此称君了儒学 君子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是儒学合内外的统一,君了务木修身,兼善天下,是儒学的根本目 的。
一 •“儒”与“儒学”《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曰:“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了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 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Z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Z言纷然淆乱至秦患Z, 乃燔火文章,以愚黔首可见,白孔子之后,儒学因“真伪分争"、“纷然淆乱而异化,虽 有汉儒重订,但因自好而篡,失落了孔了Z道,至今已二千余年所以,应当对“儒”与“儒 学正本清源《淮南了•要略》认为:“……成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襁褓Z中,蔡叔管叔 辅公了禄父而欲为乱,周公继文王Z业,持天了Z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Z不 塞,臣下Z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析秤,摘笏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候 成壬即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Z道,述周公之训,以教 七十了,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Z学生焉”按《要略》所论,儒Z为师,乃“股肱 周室、辅翼成王”、移风易俗、行教化Z道者孔了上承周公,修其篇籍,开儒学Z端,乃 正木清源而承续文化传统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 以千力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通其礼,故曰博而寡要,老而少功若夫列君臣Z礼, 序夫妇长幼Z别,百家列能易也”。
太史公此论,显然没行把握孔子儒学“一以贯Z”的体系 性和木质性,仅以“列君臣Z礼、序夫妇长幼Z别”裁论儒学,乃失儒体而弊于用也《汉书•艺 文志》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Z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Z中,留意 于仁义Z际,祖述尧舜,宪武文章,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J此说认为儒原为 司徒之官,后以修习孔了儒学而助人君Z教化,与《要略》所论相异,盖指儒的存在形式和 发展《礼记•儒行》中有对儒的推定:“儒有不损获于贫贱,不充讪于富贵,不溷君王,不 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Z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乃盖指儒者以道为徳, 特立独行的品格章太炎说:“儒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S关于达名Z儒,章氏认为“达名为 儒儒者,术士也《说文》)太史公《儒林列传》曰,秦之季世坑术士而世谓之卩亢儒S …儒Z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古Z儒知天文占候, 谓貝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诸有术者悉赅Z矣";关于类名Z儒,章氏认为“类名为儒儒 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天官》曰,儒以道得民说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地官》曰,联师儒说曰,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此则躬备徳行为师,效其材艺为 儒。
"关于私名Z儒,章氏认为“私名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岀于司徒Z官,助人 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Z中,留意于仁义Z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S “今独以传经为儒,以私名则异,达名类名则偏要之题号由古 今异,儒犹道矣儒Z名于古通为术士,于今专为师氏Z守《国故论衡•原儒》)可见,《要略》、《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论儒,乃私名之儒;《说文》解儒,乃章氏所 论达名之儒,是谓“知天文占候儒,乃传于古代史巫而流为术士,与类名Z儒和私名Z儒 不尽相同而类名Z儒和私名Z儒Z区分,显然在于学统,即游文六经,祖•述尧舜,宪章文 武,宗师仲尼所以,儒与儒学的区分,在于承载文化的儒者有自在和自为Z不同,自在之 儒,术士也;H为Z儒,六经Z学也由于汉代以后儒学成为主流,一般均以孔子开创的学 统称倫学,把修习儒学者称为倫者或倫家胡适说:“太炎先生的大贡献在于使我们知道儒 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的变化,从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后來竟缩小 到那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的狭义的儒”(《说儒》)冯友兰认为:“照我 们现在的说法,儒家与儒两名,并不是同一的意义。
儒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一种人,儒 家指先秦诸子中z—派儒为儒家所白出,儒家之人或亦仍操儒Z职业,但二者并不是一冋 事”(冯友兰:《原倫墨》,附录于《哲学史》下卷第5页,中华书局1961年4月新1 版),可见,冯友兰把职业Z儒与先秦儒家区别开来所谓儒,是一种有知识有学问Z专家, 他们散在民间,以为人教书相礼为生……这些专家,乃因贵族政治崩坏Z后,以前在官的专 家,失其批职,散在民间,或有知识的贵族,因落魄而亦靠其知识生活",(冯友兰:《原儒 墨》,附录于《哲学史》下卷第28页,中华书局1961年4月新1版)显然,冯友兰这 里所说的倫乃章氏所说类名Z儒,与私名Z倫即孔子儒学无关而章氏所论,私名Z倫于现 代已无存也然而,问题在于,私名Z儒今已不存,师儒业已异化为非儒之师,那么,儒学 于现代Z复兴,主体应该是怎样的存在方式?即现代儒家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存 在、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问题关健Z所在,而这一问题即儒之所是的现代性问题也就 是说,儒学的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性,既决定了其价值承诺,也决定了儒家于现代的生存方式 因此,现代儒家的定位不是以章氏所论“师氏Z守”所能及,而这不能不是影响人们误解儒学 的原因2—。
而问题更在于,以上所论儒者,并没有显具木质因为孔了早已以“君了儒, 与“小人儒进行了对儒者的区分,所以,以儒学的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性推定儒学的基木性 质,解决儒之所是的现代性问题,则不能不冋到孔了孔子白觉的承继中国文化Z道而开儒学传承,是由于对文明与文化的理解孔子所处时 代,“礼崩乐坏"而天下无道,为了力挽狂澜而周游列国,谓“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论语•了路》)奈何天下Z大却无明君,“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子罕》) 的孔子概叹“道不行,乘檸浮於海《论语•公冶长》)茯至“欲居九夷”(《论语•子罕》) 然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所以,怀道不遇的孔子,即使身处险境,亦以传道与生命合一,“子畏於 匡,H: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Z将丧斯文也,示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Z未丧斯 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了罕》)孔了出于对文化的责任而“夭下有道,丘不 与易也",(《论语•微子》)感于“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了世家》)故“郁郁乎文哉,吾 从周",从而对古代文化正本清源,修纂文献,“礼乐H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孔了白觉承担了文化传承Z重任,把传于周代的大最文献,修纂成儒学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然而,问题是H史迁始,把“六经"Z用称为“以备王道",H 汉代开始,儒学为“干-道”独尊,己悖离了孔子纂经Z用意孔子因干-道衰而“文不在兹",是 为了后世“得与於斯文",成六经而“吾道一以贯(《论语•里仁》)并不是为了恢复王道 那么,“一以贯之‘而“得於斯丈的不是王道其又是什么“道”呢?研究表明,乃君了儒Z道, 即君了儒学之道王道者,乃古代政治体制对应于王道,在君了儒学中乃为君了政治,反 Z则为小人政治孔了仕鲁乃至周游列国,推行的不是王道政治,而是君了政治君了政治 与春秋百家Z学的政治截然不同,其不重刑罚而重君子道徳,以道徳为主体、以法律为疏导, 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而做为君了儒的修学方式即儒者的基本存在形式,则与孔了的行为方 式统一,即“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 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嗪伯》)此乃孔子亦即君子儒立 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女为君了儒,毋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孔子以此对儒者进行了区 别,理定了君子儒学的基木特征二.君了儒与小人儒小人儒,苟了谓俗儒,“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谬学杂举,不知法 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
其衣冠行伪,己同于世俗矣……呼先王以欺愚者, 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排具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了,事其使辟,举其上客,患然若终 身Z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苟了•儒效》)由此可知,孔了谓小人儒、苟了谓俗 儒者,乃章氏达名Z儒,与类名Z儒杂之胡适说:“从这种小人儒的生活里,我们更可以 明白儒的古义:儒是殷民族的教士,靠他们的礼教知识为衣食之端"(《说儒》)显然,小 人儒与孔子的君子倫有天壤Z别孔了虽然没有对君了儒给出直接定义,但其对君了的推定,已承诺了君子儒的基木行为 方式和价值取向在《论语》中,以“君了“为范畴,计107见,出现频率不可谓Z不高那 么,孔了为什么以君了儒为儒学的价值取向,而不以圣人为价值取向呢?是因为孔了所处的 时代已经没有圣人,“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Z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述而》) 不但圣人不得见Z,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孔了期待君了传承文化Z道,以化成天下,其意可以知也我们可以 从孔了关于君了和小人的比照中,推定君了及君了儒Z道孔子是怎样推定君了儒以与其它 儒者进行区分的呢?显然,这只能在“女为君了儒,毋为小人儒"的思想理路中推定孔子君子 儒学的基木思想。
倫学是君子的学问,而君子倫与小人倫的木质性的区别,乃君子和小人Z 不同: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子曰:“君子怀徳,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 仁》)了曰:“君了喻於义,小人喻於利《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TH: “君了成人Z美,不成人Z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於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了欲善而民善矣君了之徳风,小人Z徳草草上Z风,必偃"(《论语•颜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了曰:“君了易事而难说也说Z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Z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子曰:“君了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了路》)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了路愠见曰:“君了亦有穷乎? ”了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子曰:“君了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一卫灵公》)孔了曰:“君了有三艮:艮天命,畏大人,艮圣人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