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技法点拨-论证方法PPT课件.pptx
12页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 12021/6/7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学习目标 理解本课的论证方法010222021/6/7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引用论证),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论证方法 概念解说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引用论证,引用大学里的话,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原因,即格物致知不是为探求新知识,而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重点讲解道理论证重点讲解 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突出“格物致知”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52021/6/7举例论证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格”竹苦思终因头痛而宣告失败重点讲解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举例论证重点讲解 正反对比, 突出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验重点讲解对比论证 反面正面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通过科学实验来了解竹子的性质 本课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摆事实、讲道理,采用了举例论证(王阳明、中国学生等例子)、道理论证(大学等)、对比论证(传统教育与现代科学获得知识的方式对比等)三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有力本课小结问题思考 本文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你能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一下本文的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吗?思考探究102021/6/7112021/6/7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