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11页快乐读书吧 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阅读《丑小鸭》的片段,运用“角色想象”“画面想象”“情节想象”三种阅读策略,初步了解阅读童话故事的重要方法——想象二)通过阅读《拇指姑娘》,对三种想象方法继续推进,凭借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与方法,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三)简单了解安徒生其人,推荐《安徒生童话》以及其他童话故事集二、教学准备PPT,板贴,《安徒生童话》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唤醒学生原认知1.根据语段猜故事猛一看,这些锡兵长得好像都一样,但仔细看就会发现,最后浇铸出来的那个锡兵只有一条腿——《坚定的锡兵》“皇帝的新装真是无与伦比!看长袍那漂亮的后摆,简直美妙极了!”谁都不想让别人知道其实自己什么也没瞧见——《皇帝的新装》小女孩离开家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木拖鞋,可是它们太大了,那是她妈妈穿过的拖鞋——《卖火柴的小女孩》2.根据图片猜用处猜猜这些东西能干什么?(出示原文)当他一扣上锁,箱子就带着他从烟囱里飞出去,而且越飞越远——《飞箱》太阳一落山,这些天鹅马上就变成了十一位美貌的王子——《野天鹅》地板上,所有的花儿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当它们转着圈时,就用绿色的长叶子互相拥抱——《小意达的花儿》3.交流,发现童话的秘密交流后小结:箱子会飞,天鹅会变王子,花儿和叶子会跳舞拥抱……在那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妙不可言4.《丑小鸭》分层阅读1)已读过故事的学生阅读教材中《丑小鸭》的片段2)没读过故事的学生阅读整个故事的简单版本5.聊故事再一次读它们,有什么感受?(二)阅读故事片段,想象故事的精彩1.阅读策略一:角色想象1)自由阅读《丑小鸭》的片段,读了后有什么感受?说说都有谁欺负丑小鸭2)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来读,你会选择谁?(3)分角色朗读段落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两人当丑小鸭,一人当兄弟姐妹,一人当妈妈)温馨提醒: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丑小鸭,这些红色的字可以怎么读才能更好地走进丑小鸭的世界引导学生把“他”换成“我”来读)(4)展示读采访: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人公来读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5)小结板贴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世界板贴:角色想象)2.阅读策略二:画面想象1)结合绘本《神奇种子店》,讲故事2)给文字配插图,选颜色并说理由3)学生汇报4)小结板贴读着那些美妙的文字,在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幅幅不同色彩的画面,有了这些画面,就能领略童话世界中的魅力所在。
板贴:画面想象)3.阅读策略三:情节想象1)猜测故事结局,并说说理由2)小结板贴有时,读到故事的某个特别精彩的片段时,我们会忍不住想象故事的情节发展,甚至还会想出属于自己的版本,这也是童话故事的阅读方法——情节想象板贴:情节想象)4.总结提升,内化方法阅读童话时我们要边读边想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角色,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下一个故事情节……这样,才能真正地把童话读到心里三)由篇到本,阅读奇妙童话1.运用阅读策略,阅读童话故事1)阅读《拇指姑娘》片段2)猜一猜,情节想象瞧,这是一粒大麦种子,是一个女人从巫婆那里求来的女人把种子种进花盆里,很快长出了一朵红花这是一朵很美的花女人说,同时在那美丽的花瓣上亲吻了一下突然……猜一猜,接下去会发生什么?(3)出示《拇指姑娘》的原文片段,学生自由读4)说一说,画面想象突然噼啪一声,花开放了……在这朵花的正中央,在那根绿色的雌蕊上面,坐着一位娇小的姑娘,她看起来又白又嫩,又可爱她还没有大拇指的一半长,因此人们都叫她拇指姑娘指名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总结多么奇妙的小人儿!她出生的方式很奇妙,身材的大小很奇妙,她的行为方式注定也是奇妙的。
6)想一想:角色想象这么小的拇指姑娘,她是怎么生活的呢?(提供关键词:吃饭、睡觉、学习、玩耍)(7)组际交流,全班交流四人小组合作:1.四人一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点讨论,完成思维导图的记录2.1号记录,2号汇报2.二次总结,方法指导童话故事,无奇不有,只有发挥想象,才能在阅读中领略童话故事的魅力3.介绍作者,当堂阅读《安徒生童话》,鼓励正确的阅读方式四)推荐同类童话除了《安徒生童话》,还有很多童话故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你读过哪些童话书?推荐给同学板贴《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小巴掌童话》等)古诗三首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会认“乃”等5个生字,会写“祭”等8个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三)借助题目、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四)学习一组写爱国的古诗,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二、教学准备:学习单、《病起书怀》微课、“祭”字体演变视频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揭诗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组古诗,先看第一首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板书课题)2.知诗人投影学习单)归纳要点: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3.解诗题1)借助注释,理解“示儿”的意思2)利用学生搜集的课外资源激发兴趣陆游的诗有不少是专门写给儿孙辈的在大家搜集的古诗中就有告诫儿孙如何读书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面对困境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示儿》这首诗陆游又要告诉儿子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2)小组合作①结合学习单,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②讨论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2.根据学生汇报,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1)检查学习单:理解“示儿”“王师”“乃翁”“同”的意思2)了解通假字——“元”和“无”3)观看“祭”的字体演变视频它的左上角这个部件的意思是“牲肉”,右上角是一个繁写的“手”,下面的部件就像一个供桌,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就表示一个人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手拿牲肉供奉神佛或祭祀祖先就是祭祀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进一步说明这首诗是他临终的绝笔4)关注“九州”出示“北宋”和“南宋”的地图,直观理解陆游所处的南宋是被分割后的国家,为体会古诗情感奠定基础。
3.齐读古诗三)抓“诗眼”,体悟诗情1.抓诗眼1)全诗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是哪个字呢?(2)诗人为什么而“悲”——他悲的是什么呢?(3)追问陆游既然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2.引入微课——《病起书怀》微课呈现:同学们,这是陆游52岁那年被罢官后写下的诗句,请你读一读,你能否快速地找到本诗的诗眼?没错,“忧”你从哪里看出陆游的“忧”?(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诗52岁的陆游因为竭力主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却被昏庸无能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官职他愤恨成疾,大病初愈时,便写下了这首诗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忧愁吧3.作为一个被削职罢官的普通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在《示儿》中,我们分明看到,他何止“位卑”时不敢忘忧国,临终也念念不忘,因为他说——(引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4.观看视频1)讲述陆游的一生都和“忧国爱国”紧密相连,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2)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人民生活3)引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陆游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的一生都在为抗金报国、收复失地而奔走;即使如今在弥留之际,依然一遍一遍地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整合古诗1)小结陆游一生作诗无数,多数都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在大家搜集的课外古诗中,有很多可以看出他的爱国情怀2)出示学习单,谈体会诗句诗题所写年纪体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20岁想要征战沙场,表达了年轻气盛的男儿能文能武的爱国情怀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48岁表达了陆游满怀报国赤诚遣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68岁北方的百姓企盼朝廷能去拯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80岁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6.引读:让我们在陆游的诗句中,寻找他85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吧依次出示诗句)(1)在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誓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2)在48岁的时候,陆游从军边关,在满天飞雪和凛冽的寒气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3)在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备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4)在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1210年的寒冬,这位85岁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窗外,凄厉的北风在呼号;屋内,昏暗的烛火下是烛泪在流淌面对着床前哀戚的儿孙,这位老人留下这千古绝唱——(齐读《示儿》)7.小结学法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牢牢抓住诗眼,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四)迁移学法,互文解诗1.引出第二首古诗《题临安邸》陆游期盼的军队到底在哪里?那些权贵皇帝又究竟在干什么?2.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思考哪个字最能体现权贵的状态?从这个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抓住诗眼——“醉”1)交流反馈2)出示《作业本》中的资料《题临安邸》写作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3)归纳理解4.小结学法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抓住诗眼一醉,结合课外资料体会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和爱国情怀五)比较古诗,升华情感1.出示《示儿》《题临安邸》。
你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2.交流反馈相同之处:两首诗一“悲”一“愤”,画面令人感动,令人愤怒;两首诗,虽然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绪不同,诗眼也不相同,但作者都有一颗优国优民之心)3.诵读两首古诗4.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抓住“诗眼”,借助课外相关资料,体会了两位诗人的爱国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