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ppt

43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48934745
  • 上传时间:2018-07-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3M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 心血管系统1.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Ú组成: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Ú功能: 1.物质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保证新 陈代谢的不断进行; 2.运送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激素,实现体液调节 ; 3.维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4.帮助白细胞实现防卫机能21.1.1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Ú心脏位置——位于胸腔的中 纵隔内约2/3位于胸部前正 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 右侧Ú心脏外形——呈倒置圆锥体 ,(一尖一底2面3缘;3条 浅沟分为4腔3一尖:即心尖,朝左前下方,约平对左第五肋间隙锁骨 中线内侧1--2厘米处;活体可于此和触及心尖搏动一底:即心底,朝右后上方,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相连 两面: 1、前上面:隆凸,与胸骨及肋软骨相邻,又称 胸肋面2、后下面:贴于膈,又称膈面三缘:即右缘、左缘及下缘下缘近水平位,由右心室 和心尖构成 三沟:1、冠状沟:为房、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2、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标志4心外形(前面)上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下腔静脉前室间沟肺静脉12365475心外形(后面)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后室间沟肺静脉1236 546心腔内部结构1.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2.右心房3.右心室4.肺动脉5.肺静脉6.左心房7.左心室8.主动脉三尖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8145542 3761三尖瓣肺动脉瓣7Ú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各级分 支→ 肺泡壁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肺内小静脉→肺静脉 →左心房→Ú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分支 → 全身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 换)→静脉属支→大静脉 →右心房→8主A及其分支全身毛腔V及其属支左心房右心室肺A及其分支细血管肺V及其属支右心房左心室细血管肺泡毛主A及其分支全身毛腔V及其属支右心房右心室肺A及其分支细血管肺V及其属支左心房左心室组织肺泡O2、营养物质CO2、代谢物质O2CO2细血管肺泡毛9动脉瓣Ú血管腔• 瓣膜• 心室瓣膜的活动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瓣)肺动脉根部 (肺动脉瓣)10尖瓣Ú心房Ú腱索瓣膜的活动• 心室 • 尖瓣• 乳头肌右房室口 (三尖瓣)左房室口 (二尖瓣)11Ú心内膜: (内皮、内皮下层)Ú心 肌: (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Ú心外膜: (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心壁的组织学结构(略)12血管壁的组织学结构一般结构:内膜(内皮、内皮下层)中膜(弹性膜、平滑肌、结缔组织)外膜(疏松结缔组织)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131.1.2 动脉 大动脉:(主动脉、无 名动脉、颈总动脉、 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 脉等)中膜厚。

      中动脉:(凡在解剖学 中有名称的动脉)中 膜以平滑肌为主有 内、外弹性膜小动脉:管径在1 mm 以下的动脉称小动脉 , 有明显的内弹性膜微动脉:小于0.3 mm 中膜由1~2层环行平滑 肌组成141.1.3静脉 静脉腔大,管壁薄而柔软,弹性差 切片观察,管壁塌陷 管径大于2 mm 的静脉常有静脉瓣15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管径细,一般6~8μm,血 窦可达40μmÚ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 枢神经系统、肺等(屏障结构) 有孔毛细血管——胃肠粘膜、内分泌腺、肾血管 球等(通透性较大) 血窦——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等(相邻细胞之间间隙较大,通透性大) 1.1.4 毛细血管 161.2 心脏泵血功能的相关概念1.2.1 心率 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Ú正常 60~100%,新生儿130左右Ú一般女性较男性快3~4次/分Ú最大心率=220-年龄Ú常用来反应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及训练 监督171.2.2 每博输出量Ú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简称 每博输出量181.2.3 心输出量Ú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Ú心输出量等=每博输出量*心率Ú一般成年男性心率75左右,每博输出量 70ml,心输出量5 L/minÚ女性比男性心输出量低10%左右Ú青年时期高于老年时期Ú优秀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可达25~35L/min191.3.1 血压Ú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

      一般指动脉血压Ú一般收缩压100~120mmHg,舒张压 60~80mmHg,脉压30~40mmHgÚ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95mmHg可认为是 高血压舒张压低于50mmHg,收缩压低 于90mHg,可认为是低血压201.3.2 动脉脉搏Ú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 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 称为动脉脉搏Ú可作运动强度指标等211.4.1 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 ★Ú1.4.1.1 心输出量的变化Ú运动时心输出量急剧增加,一分钟就达 到高峰,并维持Ú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和呼吸加快,使回血 量也增加Ú回心血量增多,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 加强,匹配心输出量的增加221.4.1.2 各器官的血液量的变化★ ★ ★Ú心脏和参与运动的肌肉内的血流量明显 增加,不参与的骨骼肌和内脏的血流量 减少Ú皮肤血流量开始减少,后随体温升高而 增加,以利散热Ú血液重新分配很重要,可保证运动的肌 肉供血充足,还能维持动脉血压231.4.1.3 动脉血压的变化Ú运动时舒张压降低或不变,收缩压升高 Ú长跑类运动员舒张压下降,收缩压上升 ,平均动脉压可能下降241.4.2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 ★Ú经常进行锻炼,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 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良好。

      提高 人体工作能力251.4.2.1 窦性心动徐缓Ú概念:正常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的心率某 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 /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 Ú原因: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 ,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的结果 Ú变化: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 Ú应用:一般认为,运动员的窦性心动徐缓是经 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故可将 窦性心动徐缓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261.4.2.2 运动性心脏增大Ú以静力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 和举重运动员心脏的运动性增大是以心 肌增厚为主Ú 而游泳和长跑等耐力性运动员的心脏 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也有报道心 肌厚度也增加,但心腔内半径与心壁厚 之比维持在正常范围271.4.2.3 心血管机能改善Ú一般人和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及从事最大运动时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 量(每分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的变化可用下列数据说明:安静时一般人: 50OOml/min=71ml/次*70次/min运动员: 50OOml/min=lOOml次*5O次/min 最大运动时一般人: 220OOml/min=113mml次*l95次/min运动员: 350OOml/min=l79ml次*l95次/min Ú从上数据可以看出,安静状态下两者每分输出量相等,但运动员的心率 较低,故每搏输出量较大。

      从事最大运动时,两者的心率都可达到同样 的高度,但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可从安静时的100ml增加到179ml,每分 输出量可高达35L无训练者的每搏输出量只能从安静时的71ml增加到 113ml,每分输出量只能提高到22L,运动员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对 运动训练的适应28292.1 呼吸系统的 组成Ú呼吸道 鼻 咽 喉气管 支气管Ú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30上呼吸道的功能•鼻:具有感受各 种气味刺激、湿 润、加温和净化 空气等功能•喉:既是气体的 通道,又是发音 器官•不具备气体交换 功能31322.2 呼吸运动★ ★ ★Ú肺本身无平滑肌,不能主动扩大缩小, 但有弹性可被动扩大缩小Ú呼吸运动有呼吸肌的舒张收缩来实现Ú吸气肌:隔肌、肋间外肌Ú辅助吸气肌: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 肌、背阔肌等Ú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332.2.1 平静呼吸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称为平静呼吸,特点 是呼吸过程由主要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完成其他肌肉不主动参与342.2.2 用力呼吸Ú特点是吸气和呼气均伴有肌肉的收缩活 动主动肌和辅助肌均参与呼吸运动352.2.3 呼吸形式Ú隔式呼吸(腹式呼吸):以隔活动为主 的呼吸运动。

      Ú肋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间肌为主 的呼吸运动Ú儿童以腹式为主,成年人为混合式,女 性偏重胸式,男性偏重腹式362.3 肺通气机能的相关概念★ ★ ★Ú肺容量肺所容纳的气量称为肺容量Ú潮气量一个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时约 400~600mlÚ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平静吸气之后再最大吸气,增补吸入的气量 一般1500~2000ml补吸气量和潮气量之和为 深吸气量37补呼气量和肺活量Ú平静呼气之后再最大呼气,增补呼出的 量为补呼气量一般900~1200mlÚ最大吸气后再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深 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Ú一般肺活量男性3500ml左右,女性 2500ml左右高水平运动员可达7000ml38余气量与功能余气量Ú尽最大力呼气之后,仍贮留于肺内的气 量,称余气量Ú正常成年男性为1500ml,女性为1000mlÚ平静呼气之后,存留于肺中的气量,称 功能余气量Ú正常成年男性为2500ml,女性为2000ml39肺总容量Ú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为肺总容量Ú肺总容量=肺活量+余气量Ú正常成年男性5000ml,女性3500ml40肺通气量Ú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也称每 分通气量Ú肺通气量=呼吸深度(潮气量)*呼吸频 率Ú呼吸频率5岁平均26次,15~20岁平均20 次,成年后平均16次Ú成年人每分通气量6~8L41最大通气量Ú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 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称最大通气量 或最大随意通气量Ú最大通气量是衡量通气量的重要指标422.4 气体交换和运输★ ★ ★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脉 换气Ú体内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 交换称组织换气Ú血液运输气体有两种方式,物理溶解( 少)和化合结合(多)4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