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仙戏曲及其文化意蕴.doc
8页八仙戏曲及其文化意蕴 2006-9-27 13:45 八仙是元明清时期人们最喜爱的神仙群体,八仙故事也因之成为元明清时期乃至近现代戏曲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本文拟对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及其文化意蕴作初步的探讨一 八仙传说起于唐宋,盛于金元明清时期,随着八仙传说的兴盛,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也相继出现在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的694种金院本名目中, 有《瑶池会》、《蟠桃会》、《王母祝寿》、《菜园孤》、《八仙会》、《白牡丹》等与八仙内容有关的名目《八仙会》院本,谭正璧的《话本与古剧》一书考证 认为演的是钟离权、吕洞宾为首的八仙故事《白牡丹》院本,谭正璧、冯沅君都认为是演吕洞宾与白牡丹的故事《菜园孤》院本,谭正璧认为此院本本事与明话 本《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故事相同,演张古老(明清时作张果老)娶文女的故事此外《瑶池会》、《蟠桃会》、《王母祝寿》三个院本在明代都有同名杂剧,并且 都有八仙庆寿的场面从明杂剧的内容来看,这三个院本中也可能有八仙上寿的情节 金元院本之外,宋元南戏中也有八仙内容的演出明代徐渭的《南词叙录·宋元旧篇》中就记录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黄粱梦》二个戏文剧目。
《岳阳楼》戏文,钱南扬的《宋元戏文辑佚》中辑存佚曲七支,本事与元马致远的《岳阳楼》杂剧相同,演吕洞宾度岳阳柳树精的故事《黄粱梦》戏文本事也应与 马致远《黄粱梦》杂剧相同,演钟离权度脱吕洞宾成仙的故事另外,《寒山堂曲谱》中还记载有《韩文公雪阻蓝关》戏文,戏文本事应与刘斧《青琐高议》中《韩 湘子》篇大致相同,演韩愈雪阻蓝关,途遇韩湘的故事从现存的宋金杂剧院本、宋元南戏剧目来看,八仙中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的故事在宋金时期已 被搬上舞台,惜剧本无存,难以了解详情 元代,全真教十分兴盛在全真教的影响下,元杂剧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道化剧,其中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就有十种,今存剧六钟:马致远《岳阳楼》、《黄粱 梦》、岳伯川《铁拐李》、范康《竹叶舟》、无名氏《玩江楼》、《蓝采和》,佚四种:陆进之《韩湘子引度升仙会》、纪君祥《韩湘子三度韩退之》、赵明道《韩 湘子三赴牡丹亭》、赵文敬《张果老度脱哑观音》从六种存剧的内容及四种佚剧的题目来看,十种都是神仙度脱剧在这十种神仙度脱剧中,以钟离权、吕洞宾度 世故事为题材的剧作有五种,而且都有剧本传世,这可能与钟离权、吕洞宾被全真教奉为教祖有一定的关系。
《黄粱梦》、《蓝采和》二剧,分别演钟离权度脱吕洞 宾、蓝采和成仙的故事《岳阳楼》、《铁拐李》、《竹叶舟》三剧,分别演吕洞宾度脱柳树精、铁拐李、陈季卿成仙的故事《韩湘子三度韩退之》、《韩湘子引 度升仙会》、《韩湘子三赴牡丹亭》三剧,演韩湘子度脱韩愈成仙的故事《张果老度脱哑观音》一剧,演张果老度脱故事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元杂剧中的八仙故 事剧在金院本、宋元南戏题材的基础上有所开拓发展,但故事仍集中在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四仙 明代,八仙信仰十分盛行,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也层出不穷,现在可考知的八仙剧目就有三十四种之多,其中存有剧本二十二种在这三十四种剧目中,度 脱剧最多,有二十一种,存剧本十一种这些度脱剧与金元院本、杂剧一样,主要集中在吕洞宾、钟离权、韩湘子、铁拐李四仙,而以吕洞宾度世剧最多吕洞宾度 世剧十五种,题材主要集中在度柳树精、度卢生、度牡丹等传说故事谷子敬的《吕洞宾三度城南柳》、贾仲明的《吕洞宾桃柳升仙梦》、无名氏的《城南柳》、 《梅柳升仙记》四剧与元马致远《岳阳楼》杂剧本事相同,演吕洞宾度柳树精成仙的故事,今存谷子敬、贾仲明二剧无名氏的《邯郸道卢生枕中记》、《邯郸 梦》、《吕翁三化邯郸店》、汤显祖的《邯郸记》四剧都取材于沈既济的《枕中记》,演吕洞宾度卢生成仙的故事,今存《吕翁三化邯郸店》杂剧、汤显祖《邯郸 记》传奇二种。
无名氏《吕纯阳点化度黄龙》、《吕真人度国一禅师》、《吕纯阳飞剑斩黄龙》、《吕洞宾戏白牡丹》四剧关系密切,今存《吕纯阳点化度黄龙》 《吕纯阳点化度黄龙》、《吕真人度国一禅师》演吕洞宾度黄龙禅师、国一禅师成仙之事,而《吕纯阳飞剑斩黄龙》一剧则演吕洞宾飞剑欲斩黄龙禅师,反被黄龙禅 师降服,皈依佛法,这反映了元明时佛道相争相融的现实《百川书志》有《吕洞宾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剧目,把飞剑斩黄龙与戏白牡丹联系在一起,本事应与明 末邓志谟《飞剑记》第五回《吕纯阳宿取白牡丹,纯阳飞剑斩黄龙》相同,《吕洞宾戏白牡丹》剧本事估计也与之相同另外,朱权的《冲漠子独步大罗天》、朱有 的《吕洞宾花月神仙会》、无名氏的《边洞玄慕道升仙》演吕洞宾度冲漠子、张珍奴、边洞玄成仙的故事相比之下,以钟离权、韩湘子、铁拐李度脱故事为题材的 剧作就少得多,相关剧目六种,存剧三种钟离权度脱故事剧只有苏汉英的《吕真人黄粱梦境记》传奇一种(今存),演钟离权度脱吕洞宾成仙的故事无名氏的 《蟾蜍记》、《韩湘子升仙记》、锦窝老人《升仙记》三部传奇都是演韩湘子成道度韩愈的故事,今存《韩湘子升仙记》贾仲明的《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杂剧演金 童玉女被谪下凡,铁拐李显神通度脱他们重返天界的故事。
在神仙度脱剧之外,最多的是吉祥喜庆的八仙庆寿戏神仙庆寿剧宋元时开始出现,到明代十分兴盛黄眉翁、广成子、南极仙、三官、福禄寿、王母、麻姑、八仙 等神仙都成为明代庆寿剧描写的对象,他们携带着神仙长生不老之药、各种稀奇罕见的宝物祝贺人间寿诞在这些神仙庆寿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八仙庆寿剧现 在可考知的明代八仙庆寿剧剧目有十二种,其中九种有剧本流传这些庆寿剧除朱有的《群仙庆寿蟠桃会》、《瑶池会八仙庆寿》、王淑忭的《蟠桃会》外,大都是 教坊为皇帝、皇后等庆寿演出而编演的承应戏现存的剧本中,《众天仙庆贺长生会》、《祝圣寿金母献蟠桃》、《宝光殿天真祝万寿》、《感天地群仙朝圣》等剧 都是皇帝寿诞时演出的剧本;《贺升平群仙祝寿》等剧则是皇后寿诞时演出的剧本,这些剧本内容不外是人间圣上、国母寿诞,天上神仙下凡送仙物祝贺这些戏出 场人物众多,演出场面盛大,穿关华丽,是一般戏剧演出所不能比拟的朱有的《群仙庆寿蟠桃会》、《瑶池会八仙庆寿》二剧是他为自己生日而作的二种八仙庆寿 剧,场面比教坊编演的剧本要小一些其中《瑶池会八仙庆寿》对明清民间的八仙庆寿剧影响比较大,《缀白裘》第十一集中收录的梆子腔《堆仙》剧,即是由此剧 第四折删改而成。
教坊编演的《争玉板八仙过海》也是明代有名的八仙戏,剧演八仙赴白云仙长宴会醉归,各显神通过东海,后与东海龙王大战的故事,”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一语即源于此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明代的八仙戏题材大多因袭宋元南戏、元杂剧题材,但同时又有所创新在明代八仙戏中,吕洞宾度世故事被特别予以重视,吕洞宾的形象也显得比较丰满生动,他既有神仙慈悲度世的情怀,又有世俗的情感,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清代,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数量众多,其中既有文人创作的作品,也有地方戏艺人改编、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元明时期的八仙戏相比较,有一个最明显 的特征,就是清代的八仙戏无论是文人创作的,还是地方戏艺人改编、创作的,都具有浓郁的世俗意识,而宗教意识日趋减弱,已逐渐由宗教戏剧向世俗戏剧转化 文人创作的八仙戏现在所知的有:李玉《太平钱》、叶承宗《狗咬吕洞宾》、车江英《蓝关雪》、永恩的《度蓝关》、绿绮主人的《度蓝关》、杨潮观的《韩文公雪 拥蓝关》、王圣征的《蓝关度》、无名氏的《万仙录》、蒋士铨的《西江祝嘏》、吴城的《群仙祝寿》、傅山的《八仙庆寿》、郑瑜的《黄鹤楼》、徐的《游梅遇 仙》、袁虫覃的《仙人感》十四种,存剧八种:《太平钱》、《狗咬吕洞宾》、《西江祝嘏》、《群仙祝寿》、《八仙庆寿》、《游梅遇仙》、《黄鹤楼》、《仙人 感》。
李玉的《太平钱》、叶承宗的《狗咬吕洞宾》是清代初年的两种度脱剧,《太平钱》演张果老种瓜娶韦萍馨的故事;《狗咬吕洞宾》以俗语”狗咬吕洞宾,不 识好人心”点缀成篇,演吕洞宾度石介成仙之事这两种剧本中虽然还有一定的宗教意识,但其中已融入了很浓的世俗情感《蓝关雪》、《度蓝关》、《度蓝 关》(二)、《韩文公雪拥蓝关》、《蓝关度》五剧因袭”韩愈雪阻蓝关”本事而作,大多是作者借韩愈忠心被贬之事来抒写自己的心志而清末郑瑜的《黄鹤 楼》、徐的《游梅遇仙》、袁虫覃的《仙人感》等作品则完全是作者感叹时事、抒写心志之作,八仙只是他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而已蒋士铨的《西江祝嘏》、吴 城的《群仙祝寿》、傅山的《八仙庆寿》三种是庆寿剧傅山的《八仙庆寿》是为其母亲生日而作;蒋士铨的《西江祝嘏》是应乡绅的委托为皇太后祝寿而作;吴城 《群仙祝寿》是为乾隆、太后南巡而作蒋士铨、吴城为了赢得皇帝、太后的欢心,剧作力求新颖、热闹,蒋士铨在《西江祝嘏》中塑造了一个善于斗酒的散仙女 几,斗败了上八洞神仙、饮中八仙,又在其中让八仙中男仙的妻子与何仙姑组成”女八仙”上寿,充满诙谐幽默的情调吴城的《群仙祝寿》组合浙东、浙西神仙为 ”男八仙”、”女八仙”,共同祝寿。
他们创作的八仙庆寿剧大都标新立异,十分热闹,具有很浓的喜剧气氛 地方戏兴起于清代中叶,各地艺人通过改编、创作,把八仙故事引入演出当中由于八仙象征着吉祥喜庆,深得世俗百姓的喜爱,成为各地方戏中重要的演出内容 在山东,还出现了专门演唱八仙故事的剧种:八仙班、蓝关戏在各地方戏中,《八仙庆寿》(有些叫《蟠桃会》)剧的演出最为普遍,几乎全国每一个剧种都有演 出其次是《吕洞宾戏白牡丹》系列剧,大多数地方戏中都有演出《吕洞宾戏白牡丹》,又有《纯阳戏洞》、《三戏白牡丹》、《牡丹对课》、《对课》、《点药 名》等名,本事源于明清戏曲小说,演吕洞宾与白牡丹之间的爱情故事此系列剧融智慧、爱情于一炉,颇得观众喜爱此外,八仙成道系列剧也是清代地方戏中的 重要演出内容京剧中有《八仙得道剧》,剧本取材于《东游记》、《八仙得道传》等小说,又有虚构创新京剧中还有《韩湘子得道》、《雪拥蓝关》等剧,演吕 洞宾、钟离权度韩湘子成道,韩湘子度韩愈成道的故事地方戏中颇受人们喜爱的还有以张果老娶亲为题材的剧作,演绎张果老与韦萍馨的神仙爱情故事八仙在剧 中被人们赋予了世俗情感,他们有着与凡人一样的爱欲情仇 八仙戏从宋元发展而来,由元明时期的宗教戏剧逐渐转化为世俗戏剧,成为世俗百姓的日常生活、喜庆节日演出的重要内容。
二 从整体上看,八仙戏曲属于宗教文学的范畴,其主旨在于宣扬道教神仙思想,劝诱世人皈依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但作品在宣扬道教神仙思想的同时,从多方面反映 了现实人生的种种苦难,揭示了世俗百姓皈依神仙世界的社会根源,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他们之所以皈依道教,向往虚无的神仙 世界,是因为他们无法摆脱现实社会的种种苦难,无法摆脱死亡的威胁现实社会的苦难来源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八仙戏反映得最多的是科举功名、道德伦理给人 们带来的苦难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都怀有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希望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现实社会中无数的书生名落孙山,无法挤进官 场,少数人即使科举中式,进入官场,但官场险恶,一不小心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八仙戏曲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儒生理想失落的悲剧《竹叶舟》杂剧中, 陈季卿”幼习儒业,颇有文名”,却”应举不第,落魄不能归家”,后出家为道;他的朋友惠安也自幼攻习儒业,中年落发为僧;而前来引度陈季卿的仙人吕洞宾也 是因应举不第而出家 为僧、为道、为仙成为社会失意文人的一种归宿作品还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现实官场的险恶。
马致远的《黄粱梦》杂剧中,吕洞宾是一个执迷于功名的读书人, 他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一举成名天下知,过上锦衣美食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功名由命不由人”,社会上”只敬衣衫不敬人”,理想无法实现 梦中,他中状元,做高官,娶美妻,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