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初中电学资料(人教).doc
9页导体、绝缘体的特性验电器电荷作用规律摩擦起电实质电荷测量仪器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流方向形成原因电流1个电子电荷量e=1.6×10-19(c)电子原子核原子结构电路原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图连接形式及状态四要件及作用电路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测量单位公式定义电流电流电压电阻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测量单位公式作用电压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分类大小单位公式定义电阻内容公式条件测电阻并联电路分流关系串联电路分压关系欧姆定律电学 电流做功的实质测量单位公式定义电功电功电功率生活用电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的规律测量单位公式定义电功率纯电阻电路焦耳定律的表达公式焦耳定律公式焦耳定律内容电流热效应安装原则电流过大原因基本组成作用电源火线零线生活用电家庭用电常见电路故障判断触电事故处理用电原则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极间作用规律磁场性质描述磁现象电和磁信息传递电磁铁特点、应用通电螺线管磁场判定(右手安培定则)奥斯特实验电流磁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影响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因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影响感应电流方向因素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电磁感应产生传播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四种通信方式电磁波中考总复习资料(专题四):电学P4-2-1、电路:1、电路知识结构:电荷①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相互摩擦时,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物体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实质不同物体相互摩擦,物体间发生了电子转移;②电荷作用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负电荷;电中和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③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④导体、绝缘体区别导体中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依靠里面大量的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依靠里面的正、负离子导电;)导体:金属、人体、石墨、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周围,而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玻璃、橡胶、塑料、陶瓷、油、空气、纯净水;联系没有严格的界限,条件改变时,可相互转化;玻璃被加热后可以导电电流①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得到持续电流必须要有电源,在电源对外供电时,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源内部电流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②电流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③测量仪器电流表将电流表(安培表)与被测电器元件串联,可测出流经电器元件的电流;结构电流表有1个负接线柱、2个正接线柱,分为0—0.6(A)和0—3(A)两档;注意事项①先将指针调零后,与被测元件串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②被测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量程,采用试触法选定适当档位;③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以避免烧毁电流表;原子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带正电)整个原子呈中性,原子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束缚作用,并随不同的原子而不同;每个电子的电荷量为1e=1.6×10-19(c);中子(不带电)电子e(带负电)电路①电路四要件导线输送电能的电流路径;电流表内阻很小,可看作导线;开关掌控电路通断,以控制用电器工作情况;开关在干路、支路上起控制作用;电源提供电能而获得持续电流;防烧毁不能将电源正负极直接联接;用电器消耗电能工作的器件;防烧毁不能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②连接形式串联元件逐个顺次连接,流经各元件电流相同;串联的用电器,有一个损坏就断路;并联元件并列连接,总电流在支路上分成若干;并联的用电器,相互间不影响工作;③连接状态通路只有通路下有电流,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之一;断路电路中无电流通过,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并联电路局部断路不影响其它部分;短路导线将电源两极直连在一起,会烧坏电源;防烧毁电源,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④电路图规则用规定的符号按实物连接情况绘制;不遗漏、不短路;2、电路知识技能:1、【电路连接形式识别】①定义法②断路法③电流法④节点法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①是否吸引轻小物体:任何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②是否跟其它带电体相排斥:只有该物体带电,才能与其它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排斥;③利用验电器:根据验电器金属箔片的角度变化情况,区别对待不同情况;3、【分析判断电路故障】①认清电路连接形式和所处状态:②分析故障产生原因:“断路”特点:电源电压不为零,而电路的电流强度为零;——“有U无I”电流表被并联到被测元件上,使电源正负极直连,短路后烧毁了电流表,而出现“断路”;电压表被串联到被测元件上,因电压表电阻很大或开关没有闭合,相当于“断路”状态;“短路”特点:此处有电流通过,而这段电路的电压为零;——“有I无U”P4-2-2、电流、电压、电阻:1、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结构:电流电压电阻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作用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公式 UI = ── R公式U=IR公式 UR = ── I串联I = I1= I2串联U=U1+U2分压作用:U1/U2= P1/P2=R1/R2串联R=R1+R2并联I= I 1+ I 2分流作用:I1/ I 2= P1/ P 2=R2/R1并联U=U1=U2并联1/R=1/R1+1/R2或R=R1R2/R1+R2单位A、mA、μA1A=103 mA=106μA单位V、kV、mV、μV1kV=10-3 V1V=103 mV=106μ单位Ω、kΩ、MΩ1kΩ=103Ω1MΩ=106Ω安培法测电流I电流表与被测元件串联电路图:测电流步骤①先使电流表指针调零;(调零)②试触法估算选择档位;(选档)③将其与被测元件串联;(串联)④观察电流表刻度数值;(读数)电流表使用规则:1、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必须与被测元件串联;(若并联,将测不出电流,因其电阻很小有可能烧坏电流表;)2、闭合电路前,先把电流表指针调零,并将档位放在最大量程处,估算后用试触法选择合适档位,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调零,测量值将不准确;超过最大量程,无法读取数值,会损坏指针;)3、不能将电流表其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毁电流表;伏特法测电压U电压表与被测元件并联电路图:测电压步骤:①先使电压表指针调零;(调零)②试触法估算选择档位;(选档)③将其与被测元件并联;(并联)④观察电流表刻度数值;(读数)电压表使用规则:1、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必须与被测元件并联;(若串联,因其电阻很大,将处于“断路”状态;)2、闭合电路前,先把电压表指针调零,并将档位放在最大量程处,估算后用试触法选择合适档位,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不调零,测量值将不准确;超过最大量程,无法读取数值,会损坏指针;)伏安法测电阻R串联滑动变阻器起分压作用电路图:测电阻步骤:①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②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适当值,读取电压表示数,记录通过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的数值;③再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分组记录其对应的两组电流、电压的数据;④根据每次测得的电流、电压值,计算被测电阻Rx的值,再求出三次被测电阻的平均值;⑤实验结束,拆分电路,整理好仪器; 量程特点:“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电流表】0-0.6(A)档:每大格0.2A;每小格0.02A;0-3(A)档:每大格1A;每小格0.1A;【电压表】0-3(V)档:每大格1V;每小格0.1V;0-15(V)档:每大格5V;每小格0.5V;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前,要断开开关;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开始实验前,要试触电路;实验结束,要先断开关,再整理电路;2、闭合电路发现电流表、电压表指针不动,必须检查开关、导线与各元件接线柱是否接触良好;3、电流、电压数据选取在电表范围内,尽可能变化大些,使计算平均值更准确;2、电路知识技能:4、【使用滑动变阻器】注意事项:①先观察滑动变阻器标明的最大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要使I实≤I额,以免烧坏合金线圈);②仅有四种正确接法才能起到变阻、改流、调压作用(两种错误接法短路、不变阻);③电路接通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处于最大状态(保护电路);P4-2-3、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内容(指电阻R一定状态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UI = ── R适用条件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式中U、I是同一时刻状态下的同一段导体上的电压、电流值;2、电路知识技能:5、【测电阻的几种方法】1、【端值法】将滑动变阻器与被测电阻串联,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两端,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为最小和最大,以测出Rx的方法;条件:1为(最小端值状态);2为(最大端值状态);原理:根据两状态下,电路总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原理:根据串联状态下,通过Rx与Rab的电流相等;(或串联电路U与R成正比)①电路图有电流表无电压表1、最小端值状态,Rx端电压U1=I1Rx;2、最大端值状态,Rx与Rab串联电压为U2=I2(Rx+Rab);3、最小端值、最大端值两状态下,电路总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1=U2=U电源;则I1Rx= I2(Rx+Rab) I2Rab故:Rx= ────I1-I2②电路图有电压表无电流表1、最小端值状态,Rx端电压U1=U电源;2、最大端值状态,Rx电流为Ix=U2 /Rx;Rx与Rab串联,Rab电流Iab=U1-U2 / Rab;3、端值电阻最大状态下,Rx与Rab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串联U与R成正比)即:Ix=Iab;则U2 / Rx = U1-U2 / Rab U2Rab故:Rx= ────U1-U2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