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_3.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60196243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通过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缺乏,如自己没有认真去钻研教材,导致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去把握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从外表上看,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重,师生互动情况都较活泼,但是有很多问题在本节课都没有落到实处下面我就本节课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作认真反思首先,我给同学们创设“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时,大家在这一环节上都表现得很不错先是让学生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样多这样的环节,其实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接下来让学生给小猫分鱼时,虽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在进展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是缺乏了让学生们交流分鱼的过程,所以从这一环节上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程度向表象程度开展的过程在练习题上,特别是“分筷子、分铅笔”,我总是规定学生用统一的方法〔画圈〕去完成,没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其实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还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法都可以。

      通过分气球的活动,学生体会在每个人分到气球一样多的情况下,会有一个气球是剩余的但是在最后做完了这道题时,我都没有问学生剩下的1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很显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时还有剩余的现象第33页最后一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飞走了一半后,还剩8只但是学生对“一半”的意识弄懂了吗?这一环节其实应该让学生将16只蜜蜂用16根小棒代替,平均分成2份,知道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飞走了一半,还剩另外一半,这不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吗?虽然这一节课有很大缺乏的地方,但是通过我课前认真的准备,课上认真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认识“分”到“分到同样多”,使大局部学生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后面学习除法知识夯实根底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多钻研教材,多向有经历的老师请教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学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做一名勤勤恳恳、教学工作扎实的好老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买书》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一单元中的一节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究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下面方法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一、重视经历,温故纳新在本节导课时,我按照教材改编写意图创设了“笑笑和淘气去新华书店买书的情境”,接着安排了一道学生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练习题,指名学生板演,全班齐练,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在交流时,我有意提问“为什么在计算时要把个位对齐?”目的让学生明确要把一样数位上的数相加这一练习不仅激活了学生以前学习的多位数加减法的经历,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多位数加减法的算理,然后再出示教材例题情境:“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出例如题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读题,审题,列出算式由于有前面的复习,绝大局部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3.2+11.5= 11.5+3.2= 对这两种算式我给予了肯定,并写在黑板上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时我指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说:“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如今就请大家都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这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流程。

      独立考虑、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解读教材、明晰算理先让学生独立考虑自主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小组讨论交流;再看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算法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最后全班交流总结算理把学生对小数加法算法的个性化的探究放在第一位,确保每个人都有独立考虑的时机,在个体探究的根底上进展小组交流,再回归到对教材的解读,这样学生在解读过程中进一步澄清了自己的思路,理解自己的成功与缺乏,弥补了自主探究中不到位的地方三、突出重点,融会贯穿在进展全班交流时,我让学生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展开讨论、交流,最后进展有针对性的归纳小结,“多位数相加时,个位上的数一定要对齐,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对齐了,这样才能做到一样数位上的数相加;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三种算法的共同点都是把一样单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把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算理融会贯穿,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老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根底上,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进步了教学的有效性但在本节教学中,因在小组讨论,交流时用的时间过长,没有进展必要的稳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时间的把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 20xx年11月27日,我执教了《搭配》一课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用一些方法来辅助自己进展组数本课一开场,创设了懒羊羊需要帮助的情境,孩子们帮它解决第一个难题,实际是复习旧知,先由学生自己读题,再由我带着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p ,分析^p 题目,接下来提供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本课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展台出现问题,没有使用,只能由学生表达,其他学生想,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导致后面学生注意力不是特别的集中但是感动于学生把三种方法都讲了出来,而且非常完好,表达才能很强接下来是第二个难题,提供应学生两种方法自由选择,由于没有展台,我只能板书,带着学生分析^p ,此时学生注意力已经有些跑偏接下来的比照分析^p ,学生明白意思,虽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经不错后面的练习学生比拟感兴趣,一个是3个孩子握手,请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问,我就抓住这一点,让他亲身体验,最后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我觉得老师就应该这样,抓住课堂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简单的方法使他明白,学习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

      之后使用平板电脑,两各不同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也是由于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孩子电脑连不上,而软件没有方法及时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个别人的答案,没方法面向全体本课的缺乏之处:一是没有使用展台,很多应该由学生生生互动的内容只能由我代劳了二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本来安排好的课程内容被删掉了一个三是画一画那个内容本来应该给学生时间去每个人都画的,但是还是时间不够,也被删掉了第四是关于有无顺序的问题,强调不够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进一步进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北师大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学习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他们已经历了几次编写口诀的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写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理解如今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假如不改变教学方法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上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在书上填写,并进展互相交流来完本钱堂课的教学内容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通过学校要举行写字比赛,引出方格纸,再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课题。

      这一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并通过卡通图,创设详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首先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进展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填写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并填写,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引导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规律时,首先让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努力创造时机,通过探究和交流,从中发现口诀的一些规律,突出学生的探究与交流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开展自我这样,为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律打下了很好的根底三、稳固应用,理论深化在组织学生练习时,除了在理解的根底上,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记口诀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口诀进展练习,既进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才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并通过创编数学故事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 核心提示: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局部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历积累非常重要。

      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局部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历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2、测量要求从零开场,但是也应该孩子可以不从0开场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3、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展屡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方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屡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展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究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考虑才能和空间想象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拟、理论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历,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开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展观察,进步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开展详细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主体性、探究性、理论性〔一〕主体性培养、开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打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化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分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二〕探究性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刀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同学生一起观察,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究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理论性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实在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拟,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老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