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将心比心1.doc
7页课题名称8、将心比心 年级科目语文课时1执笔人主备辅备 一、教材内容分析《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人与人要宽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关心他人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事情是能够体现“将心比心”的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用抓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引导法,以生活实际熟悉的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准备一两个能体现“将心比心”这个道理的故事,准备重点语句的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四、创设情景,补充对话1、引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老人突然摔倒了,当我们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突然上来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面对这些情形,你会怎么做呢?2、引入: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相信学完课文之后,大家会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的答案3、板书“将心比心”,提问:谁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1、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课文2、全班交流:课文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3、指名回答:“我”经历了这两件事后,有什么感受?4、指导朗读1、引导分析第一件事,,重点指导如下:(1)这件事为什么会温暖“我”的心?(2)阿姨为什么会一直推着沉重的大门?“一直”说明了什么?(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奶奶,你会怎么想?(4)指导朗读2、引导分析第二件事,重点指导如下:(1)这件事为什么会温暖“我”的心?(2)如果你在打针时遇上同样的问情况,你会怎么样?(3)母亲是怎样做的?如果你是护士,听了母亲的话,会怎样想?(4)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3、指导齐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1、组织谈话:你想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说些什么?2、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做的?3、创设情景: (1)在拥挤的超市,帮素不相识的老人找他所需要的东西2)在十字路口,扶一位盲人过马路1、有人犹豫、有人吞吞吐吐、有人大胆发言,实话实说 2、对课文产生兴趣 3、理解词意: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1、先自读,再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2、理清文章层次,归纳概括课文讲述的两件事:帮助推门、谅解过失3、先概括出“温暖”一词,再用文中相关语句作答4、齐读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件事1)自由谈体会 (2)具体分析,感受阿姨身上的美好品质 (3)设身处地地感受帮助的人和被帮助的人的心理4)读出温暖的感受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件1)自由谈体会2)根据生活体验,说出真实想法3)朗读相关语句,分析母亲的行为,感受护士的心理4)讨论发言,受到思想道德教育3、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道理1、自由发言2、大胆说出真实情况,进行自我反省3、根据情景创编对话,进行表演根据文意联系生活,设置话题,激发兴趣在初读阶段,通过引导,将“我”的感受,即本文所要讲述的道理提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去感受阿姨,奶奶,护士和母亲的心理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流程图)8、将心比心阿姨 奶奶 帮助推门母亲 护士 谅解过失七、教学评价设计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所以我用引导法教学教学中,我会以学生读和说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要求学生读不顺的地方多读,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组间讨论,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教师再给予引导八、小结和反思本文通过描写生活中两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反映出人们的思想道德问题,旨在呼吁人们在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时,应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遇事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