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术介绍.doc
6页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术 一、行为矫正法依据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建立的行为治疗方法一)心理病理学观点问题行为是在生活经历中特别是在心理创伤的体验中通过学习并经条件反射固定下来的,那么,通过再学习,当事人能消除和纠正病态行为简单的说,行为治疗就是根据学习的理论,对个体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换言之,行为治疗是一个着眼于改变行为而不改变人格的学习过程二)治疗原则通过强化使预期行为得到发生,通过负强化使预期行为不发生三)应用行为分析(A-B-C操作)1、行为操作将当事人行为经分析后,套入一个固定模式,用其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目的是把一些模糊的字眼换成一些具体的行为逃学:逃了几次课,没做功课多少次烦:什么时候烦?对谁烦?怎么烦?“我能否看见听见当事人的具体表现?具体化2、功能分析(A-B-C分析)(1)前导事件 寻找本次行为前发生的事件,看是否原因2)事件行为结果问:“事件--行为”是否具有必然关系?有其他的行为吗?(3)分析环境对其他人的意义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会怎么样?3、目标改进(行为改变)具体的行为改变(几点钟起床?干了什么?有多久?……)行为习惯模式注重行为治疗相信有选择行为就有这样意识(四)治疗方法1、松弛疗法 (每天20-25分钟练习,10天形成习惯) “松弛”是治疗的第一步,通过肌肉操作,使其意识、情感放松。
(1)自然体验类似催眠,但比较清醒,平躺或者坐着体验肌肉放松需人引导方法特点:简单,易操作,不会有负作用,有录音带程序化适合当事人家庭练习2)肢体紧张法 (舒尔兹法)通过肌肉群的紧张,放松来完成与治疗者语言相关大过程:从手──脖子──肩膀──脸──头──头皮──躯体──躯体上部──躯体下部──脚 (3)意象法意象法的内容可以多样:创造性想象“变成一朵花,一快云”、回忆美好经历2、系统脱敏 本法必须建立在松弛疗法基础上是一种松弛和紧张交替的治疗方法步骤:对焦虑的刺激进行分析,建立强度的层次表,进行松弛和紧张交替的想象例:考试焦虑,放假学期结束10上学第一天,教师告诉考试计划3050考试前两天,紧张70考试前一晚,手掌潮湿、感觉一切都忘了85考试前一晚,失眠半夜惊醒90走进浴室,手湿,忘记,想离开99考卷传进来,无法行为100一两题不知如何回答,充满尿意,离开了教室3、奖励法(渐次养成法)应用小步子原则,当期望行为出现的时候,及时给予奖励4、厌恶法在个人表现出现异常行为时,给予一种惩罚,使其行为消失5、思维中断法是把松弛法与厌恶结合当个体被诱发起情绪困扰时,用某一方式把其打断破坏思维的完整性。
6、冲技法(内爆法)让当事人想象最可怕的行为后果,或不愿想象事情,想到头脑爆炸,承受这种头脑爆炸的体验7、模仿法向当事人提出范例,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8、代币制对当事人的生活进行全面的控制,在生活学习中寻找关键行为,当他的行为出现期望行为时给予积分式的奖励,使当事人每天小心翼翼地安排自己的行为,生活在希望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达到最终的期望9、不断打扰法由主试对当事人的生活事件插入一些强迫观念,使这些生活事件和强迫观念结合起来最后形成强迫对强迫的形态10、肯定性训练教导当事人哪些是他希望,哪些是他人希望比如眼睛对眼睛说话,大声的说话,抬头走路,主动和别人握手 二、精神分析:(一)心理病理的观点--心理防卫机制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A、潜意识的实现欲望;B、潜意识与意识的冲突;C、意识结构不合理(造成意识转为潜意识--压抑)(二)治疗原则--发现治疗发现治疗--寻找今天表现的深层原因,只要当事人知道自己行为的原因,就一定会改变三)方法1、自由联想--由其焦虑的感觉引发的联想停留在这种焦虑的感觉上,让它带你到任何地方2、象征分析方法1)生命、生活的象征;(2)弗洛依德式失言:笔误、口误;(3)弗洛依德式行为失误;(4)梦的分析:深层的心理学,这个梦是什么?3、抗拒的分析 当事人在自由联想时,其言行表现为静止或拒绝进入某一个内容当中去不愿联想特定问题(是)似乎是不随意的忘记,不随意的不听见,不随意的忽略。
4、转移的分析体验对目标的转移问题分析5、移情的分析和解决方法6、催眠应用 三、完形治疗一)心理病理学观点人在自我顿悟,自我发展能力,只要给予一定环境条件即可从心理学上讲,除了The now 以外,没有东西存在,过去已经逝去,未来还没有来临只有现在存在注重过去,就是逃避体验现在二) 治疗原则完成“未竟事务” 没有把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也没有被深刻体验即当事人没有分化地对情感作体验只有把这些未完成的事情设法完成出来三)方法技巧1、空椅子(烫椅子)先代表甲椅子说话,然后代表乙对话,令其体验两种角色认识环境,形成一种新的顿悟2、和“自我”交谈主格的我对宾格的我,理想我对现实的我3、对话练习左手(正方)右手(反方)代表两种反对势力的对话内在的父母--内在的儿童每个人都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角色)负责的一方--受压迫的一方纯洁的一面--性欲好孩子--坏孩子攻击性自我--对抗性自我自主的一方--愧恨的一方如果你有了钱……”努力工作--游手好闲的一方如果你肌肉强壮起来……”4、绕圈子自我交谈的扩展形式,常用于团体治疗每个人都轮流地在其他成员面前讲话办事(即面质+冒险),全体成员互相评价刚才所说的话5、“我负责”要当事人为自己的感觉负责。
因为你感觉是你的选择,所以你必须负责每句话的结尾都加上“我对我的……负责”6、投射技术让当事人如话剧演员一样扮演自己不信任、不喜欢的人的角色,这是同理心在当事人身上的扩展7、倒转治疗让当事人领略与现在体验相反的行为如:厌糖--分析演非常喜欢吃糖8、预演练习将预期可能发生的行为,感受现在表演出来9、夸张练习当事人被邀请重复、夸张、夸大表现,使其行为、情感更激烈化,使内在体验更清晰适用于表达痛苦和负向情感上10、感觉留置要求当事人停留在这种情绪上,并深入这种感觉中,体验这种情绪11、梦境治疗入梦,扮演梦中角色,体验梦所象征的意义 四、理性--情绪疗法(一)心理病理学现点情绪战胜了理智就是神经症人本身是理性动物,但理性常被本能情绪所压抑,人的发展就要发展其理性神经症产生由于逻辑前提不合理A--B--C模式(二)治疗原则攻击非理性观念,发展理性(三)方法与操作1,认知方法(1)驳斥非理论性信念支持你的信念的证据是什么?”,“为什么不符合你的信念是可怕”,“为什么你以为自己是个卑劣的人” (2)认识家庭作业回家后自己驳斥自己的信念如何坚决拒绝使自己在每一件事上都糟透了的,所有的事”3)改变一个人的语言让当事人情绪语言代替理智语言--情绪语言的信念化。
如:“较喜欢”代替“一定”“较……”绝对4)强调幽默的作用,用幽默驳斥他们的必须哲学2,情绪技术提供宣泄的经验,通过情绪宣泄改变其观点,信念当事人不会表达情绪,把情绪理性化了,变为没有情绪,再次唤起情绪1)理性--情绪想象诱发想象发生在自己身上最糟糕的事体验这种感受,经验一下如何改变这种情绪令其区分感性情绪--理性情绪,结果体验到一种选择性的存在 (2)角色扮演利用行为主义的模仿,当事人在治疗者示范下进行表演 (3)克服害羞训练协助人们根据某方面不合理的信念而产生的害羞和胆怯例:“你真笨!”“我是笨,怎么样?”方法:让他去吵架,克服退缩,体验3.行为技术包括自我疗法,系统脱散,松弛法,示范法,模仿法结合使用有利于改变理态感受 五、交往分折(一)心理病理学观点早期“抚慰经济”决定了孩子成长,在孩子们长大以后,他们的心理为早期教育的观念所污染,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早期教育所希望的人儿童出生时都是王子和公主,父母却把其成青蛙” 所谓的心理疾病,仍是个体要求与抚慰经济史一致的抚慰不能得到满足的一种体验,也可称作抚慰饥饿症二)治疗原则通过对生命位置的分析,找到生命的意义三)治疗方法1、 结构分析帮助当事人察觉父母、成人、儿童这些自我状态。
1)心理污染分析父母的自我污染,儿童污染,同时污染2)排斥作用分析不变的父母,不变的成人,不变的儿童3)互补沟通分析沟通是否对称,双方的自我形态是否有对应关系4)交叉沟通分析双方在沟通时并不用相同的自我形态沟通5)暧昧的沟通分析系在沟通时隐藏自我形态,使对方很难了解自己的立场2、桥本于生命位置的分析生命的桥本说什么、生命位置在哪里?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3、家庭塑型 要当事人想象一种情景尽量包括以前对他很重要的人物,包含他自己,然后将这些人物和某个情景结合起来,让当事人按生命位置自我形态导演这些人的生命位置,再进行评估4、 仪式与消遣分析对一些习惯性动作和做法指出它们的仪式作用5、策略游戏分析指出当事人在操纵他人时的策略游戏,并帮助他分析“你在玩什么游戏?”,“你将得到什么结果?”6、脚本分析指出当事人所依循的生活形式,告诉当事人“你这个生命脚本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意思”,“怎么调整、改变 六、现实治疗(一)心理病理学观点人类的行为都是有目的,不是盲目的,而是被内在动力所趋动人类陷入情感的束缚,并不是因为它们的目标太高,而是他们所完成的太低,所以治疗的目标并不在于压低目标,而在于增加成就。
所谓的心理不健康,纯粹是个体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表现二)治疗原则拒绝医疗模式,强调教育和发展模式不把当事人当精神病人看待,而是把他们看成是不负责任的人在治疗过程当中强调当事人一定要对自身建立起责任感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过程负责三)治疗方法1、导向改变程序(1).探索当事人 需要,欲求和知觉明确叙述界定自己需要什么得到满足揭开表面症状所揭示的意义2).专注当事人当前行为关心过去的事件和当前和行为使其认识到自己责任(3).指导当事人评价自己的行为“你当前所做的对于你想要的欲望很适当吗?”(4)计划与承诺2、 个人成长计划3、 使用幽默技巧4、 使用矛盾意向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