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20页word.docx
5页《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20页word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反封建的文学;爱国的文学;开放的文学;多元的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1917—1927年文学革命十年(新文学的准备期) 1927—1937年左翼文学十年(新文学的丰收期) 1937—1949年抗战文学十年(新文学的调整期) 第一编1917—1927年的文学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的文学、 社会历史条件 一、近代文学的发展 (一)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1、政治危机 2、民族生存危机 3、传统文化危机 (二)近代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1、1840—1894年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 古典文学的继续 2、1895—1904年戊戍变法时期 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学改良运动) 3、1905—1916年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派文学 二、外国文学的逐渐引进 林译小说;周作人、鲁迅合译之《域外小说集》;鲁迅翻译的凡尔纳等人的作品;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 三、国内外社会政治形势 (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民国。
(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各种进步思潮涌入中国 (三)1919年“五四”爱国反帝运动的爆发,掀起了民主、科学的高潮 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 (一)观念、理论主张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1917年第1期)及《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 “八事”——白话文为文学正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1917年第2期) “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 3、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人道主义,为人生的文学 4、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反封建的文学;爱国的文学;开放的文学;多元的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1917—1927年文学革命十年(新文学的准备期) 1927—1937年左翼文学十年(新文学的丰收期) 1937—1949年抗战文学十年(新文学的调整期) 第一编1917—1927年的文学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的文学、 社会历史条件 一、近代文学的发展 (一)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1、政治危机 2、民族生存危机 3、传统文化危机 (二)近代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1、1840—1894年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 古典文学的继续 2、1895—1904年戊戍变法时期 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学改良运动) 3、1905—1916年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派文学 二、外国文学的逐渐引进 林译小说;周作人、鲁迅合译之《域外小说集》;鲁迅翻译的凡尔纳等人的作品;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 三、国内外社会政治形势 (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民国。
(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各种进步思潮涌入中国 (三)1919年“五四”爱国反帝运动的爆发,掀起了民主、科学的高潮 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 (一)观念、理论主张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1917年第1期)及《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 “八事”——白话文为文学正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1917年第2期) “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 3、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人道主义,为人生的文学 4、鲁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