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理学》生理复习.doc
104页生理学复习集第 1 页 共 105 页第一章 绪论复习题:1.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内环境: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通常指细胞外液稳态: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2.比较神经、体液、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参与,通过反射弧途径,以反射方式控制效应器的活动;特点及生理意义: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作用迅速、短暂、精确体液调节:通过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或体液的运输到达并作用于各自的靶细胞或靶组织;特点及生理意义:作用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自身调节:内外环境变化时,某些器官或细胞不信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及生理意义:协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态,调节幅度较小3.什么是兴奋性?什么是阈强度(阈值)?兴奋性:机体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由弱变强阈值: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4.比较正反馈与负反馈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反馈的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与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以加强控制信息生理意义:维持稳态,例如减压反射、体温调节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反馈的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与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以纠正和调整控制信息。
生理意义:使某一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例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反射、分娩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复习题:1.举例说明细胞膜物质转动机制(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跨膜扩散O2 、CO2、N2、NH3、尿素、乙醇等易化扩散:1、载体转运 :非脂溶性物质在载体蛋白质的帮助下,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跨膜扩散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 2、通道转运:离子在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扩散 离子选择性 离子转运速度快 离子通道的门控主动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物质在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需消耗能量(ATP) 2、继发性主动转运:在伴随Na+转运的同时转运其他物质,由钠泵消耗能量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入胞和出胞:1、出胞:细胞内物质通过膜上暂时出现的裂孔而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2、入胞:大分子颗粒或团块物质通过膜的变形活动而被摄入细胞的过程2.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机制是什么?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产生机制: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时膜对钾离子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外流聚于膜外,带负电的蛋白分子不能外流而留在膜内,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当移到膜外的钾离子所造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足以对抗使钾离子外流的膜两侧的钾离子浓度势能差时,膜内外不再有钾离子的跨膜净移动,膜两侧电位也稳定在某一数值,即静息电位3.什么是动作电位?神经动作电位产生机制是什么?动作电位: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膜电位发生短暂、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产生机制:(1)去极化时相:(通过正反馈过程引起)以Na+快速内流(为电压依从式Na+通道开放所致)为主2)复极化时相: K+外流增加3)后电位:膜外大量堆积K+,阻止K+外流(产生负后电位);以及在钠泵的作用下,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 (产生正后电位)AP的超射值就是Na+平衡电位4.说明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接头前膜释放ACh,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使与受体耦联的通道开放,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增大,终板膜去极化(Na+内流为主,少量K+外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邻近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从而完成信息传递。
5.兴奋-收缩耦联是什么?将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6.局部兴奋的特点是什么?1、刺激依赖性,不具有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征2电紧张扩布性3、总和反映7.动作电位的特征是什么?1、全或无的特征2、可以进行不衰减的传导3、具有不应期4、双向性传导8.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什么?1、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到肌纤维深部2、三联管传递信息3、肌浆网对钙的释放和再聚积第三章 血液复习题:1.血浆渗透压组成是什么?有什么生理意义?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其次是是碳酸氢钠、葡萄糖、尿素、氨基酸等)形成的渗透压力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以及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生理意义: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血容量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有什么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其次是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4.0~5.5)1012/L白细胞:吞噬和杀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及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 (4.0~10.0)109/L血小板:参与止血、促进凝血、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和参与纤维蛋白溶解。
100~300)109/L3.说明生理性止血的过程过程:1.受损伤局部血管收缩2.血小板粘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堵塞伤口3.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局部迅速出现血液凝固4.说明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和激活途径5.体内有何抗凝物质?举例肝素、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6.纤溶系统是什么?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指纤维蛋白沉积物和纤维蛋白凝块重新液化的过程7.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原因:1、血管内膜光滑,血小板不易破损释放PF3,凝血因子XI不易被激活;2、即使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可被流动的血液冲走而不能发挥作用;3、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4、即使有少量的纤维蛋白形成,可提高纤溶系统的活动清除8.胃粘膜萎缩可发生贫血的原因是什么?胃粘膜萎缩时,内因子和胃酸的分泌均减少内因子分泌减少使维生素B12的摄入不足,叶酸利用障碍,幼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受阻而导致贫血胃酸分泌减少使小肠酸化程度不够,铁的吸收发生障碍,而铁的缺乏可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不足引起贫血第四章 血液循环复习题:1.比较心室肌、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心室肌的动作电位:0期:大量Na+内流1期(快速复极初期):大量K+外流。
2期(平台期):少量Na+内流,少量K+外流,大量Ca2+内流3期(快速复极末期):大量K+外流4 期(静息期):通过Na-K泵Na-Ca交换等机制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0、1、2、3期与心室肌细胞相似,4期(自动去极化期):Na+内流加强,K+外流衰减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无1、2期,仅0、3、4期,膜电位,阈电位低,0期幅低速慢,4期不稳定自动除极,无超射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是什么?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3.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是什么?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Na+通道状态4.影响传导性的因素是什么?结构因素:包括细胞的直径粗细和细胞间通道密度等;电生理因素:包括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膜电位水平、邻近部位细胞的兴奋性5.什么是心室的前、后负荷?对心泵功能有何影响?6.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什么?基本条件: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影响因素:①搏出量增加,收缩期大动脉血量增加,收缩压明显升高↑②心率增加,舒张期缩短,大动脉血量增加,舒张压明显升高↑③外周阻力增加,舒张期流向外周血量减少,大动脉血量增加,舒张压明显升高。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能缓冲血压波动,减小脉压差⑤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比例,比值降低时血压下降↓7.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是什么?(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收缩力(3)体位改变(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8.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是什么?①毛细血管压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组织液生成减少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④淋巴回流堵塞,重吸收减少组织液生成减少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9.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有何影响?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1、平台期钙离子内流及肌浆网钙离子释放增加,收缩力增强;2、肌钙蛋白释放钙离子及肌浆网摄取钙离子加速,舒张增强;3、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加强,心率加快4、慢反应0期钙离子增加,传导速度加快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心肌细胞的M受体,引起负性变时便利变传导:10.比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肾上腺素:与心脏β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与皮肤、内脏血管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与骨骼肌血管β2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生理剂量肾上腺素主要引起收缩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对a受体作用强于对β受体的作用与血管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由于血压剧烈升高,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可使心率有所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兴奋心脏β1受体的直接作用11说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的影响①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使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②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使血压升高③使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血压升高④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从而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起保Na+保水作用,继而引起血压升高,使细胞外液量增加12.血管升压素对血压有何影响?1、作用于血管V1受体,使血管收缩;2、作用于肾小管V2受体,促进水钠重吸收,继而引起血压升高第五章 呼吸复习题:1.呼吸的直接动力是什么?原动力是什么?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2.胸膜腔内压如何形成?生理作用是什么?胸内负压的前提:胸膜腔封闭,内含浆液。
形成过程:肺脏表面膜同时受到肺内压的正面作用力和肺回缩的反向作用力,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当呼吸暂停时,肺内压=大气压=0,所以胸内压=-肺回缩力生理作用:1、实现肺通气2、利于肺换气3、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3.说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和作用来源: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作用: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从而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稳定2、防止肺不张3、防止肺水肿4.什么是潮气量?肺活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