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内部组织结构、外部关系的比较研究.docx
9页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内部组织结构、外部关系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对耶鲁大学住宿学院管理模式、内部组织结构、在文理学院内部与学术性系科之间的关系,住宿学院发挥的教育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在耶鲁学院内部住宿学院和学术性系科形成矩阵式结构,住宿学院制度对高校分工效率有所促进,对学生的自由选择专业和跨学科专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最后对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与耶鲁住宿学院进行了简单比较研究关键词:住宿学院,元培计划,耶鲁大学最近几年,有关国外大学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的介绍和初步分析在国内教育文献中已有所见,然而住宿学院作为某些大学的一级独特组织,其内部组织结构与分工、其与大学内部其他学术性院系之间的关系,尚无清晰的分析,而这些问题恰是住宿学院制度的关键本文以现场调研(2005年暑期在耶鲁大学)、访谈与文献法,对耶鲁住宿学院产生的背景、运作组织模式及教育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回答以上问题一、耶鲁住宿学院的起源与背景耶鲁大学始建于1717年,最初的名称是耶鲁学院(Yale College)而非大学学院重视全面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18世纪耶鲁学院的教学体制十分僵硬,学生的所有课程都要求用拉丁文讲述,课程设置与时代脱轨,学校的领导者过分注意强调古代西方的教育传统,教学方法也很陈旧。
时代的发展迫使教育者重新思考学校的教学方法和目标1828年,著名的《1828年耶鲁报告》问世《报告》在教育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它反复阐释了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理念,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授人以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通识教育课程应当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保持平衡同时,《报告》也第一次正式地讨论了住宿学院制度对教育目的实现的必要性,在思想上为未来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872年耶鲁开始由传统的“学院”向大学转型,力争创建世界先进的大学转型过程中,耶鲁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专业内容都开始逐渐变化耶鲁的选课制度逐步完善,到1900年已有一半的学生自行决定学习内容和方向了同时,大学内各学科也开始迅速发展,耶鲁不再只是育人的学校,更成为新知识的诞生之所在建立“大学”的同时,耶鲁大学的教育者并不愿放弃1828年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发展其学习能力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不仅从课堂学习知识,更从朋友身上学习为人的道理和方法但是现实却告诉他们,一所大学能够运行的机制只能有一个,大学和学院的存在目的不同,将大学的多学科与学院的亲密感融合在一个系统里十分困难。
20世纪20年代,耶鲁大学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由1900年的2000人增加到1920年左右的3000人学生人数增加导致食宿和生活设施短缺,导致学生间的集体观念与亲密友情淡漠,竞争的加剧使摩擦增加,学生面临的各方面压力增大此外,学生自由选课范围的扩大也使学生的年级概念瓦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接触减少,在知识灌输之外难以进行全面教育在清晰地提出减少招生计划后,耶鲁大学校长安杰尔在1925年正式提出住宿学院计划;在校友哈克尼斯的慷慨资助下,1933年最初的7所住宿学院在耶鲁诞生;至1960年12所学院全部落成住宿学院希望学生在“住宿”的过程中得到“学院”可以教给他们的一切有人会奇怪于“为什么一个仅仅提供住宿而不授课的建筑可以被称作学院”,通过上面的历史分析我们知道:耶鲁的住宿学院本身就是另一个大课堂,其教育目的就是西方古典教育哲学所一直追求的通识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耶鲁的住宿学院制度已经成为耶鲁大学教学组织的特色,成为耶鲁社会群体最基本的结构之一耶鲁住宿学院系统并非耶鲁一开始就有,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其中有耶鲁自身的教育理念,也有20世纪20年代大学所面对和要解决的独特问题这些问题,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学也同样遇到。
二、耶鲁住宿学院内部组织结构与分工耶鲁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和任意选课制度,其不足在于学生自由选课可能存在盲目性、学生人数剧增后引起的摩擦以及导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很好地沟通为弥补这些缺陷,住宿学院在课程学习之外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成为耶鲁大学精英教育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发展和改进后,耶鲁住宿学院形成了精巧的组织结构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图1是住宿学院内部分工和组织结构图●院长(Master)院长是住宿学院的最高领导,主管学院财政、资产保障和学生文化生活安排,作为学院官方代表出席活动,并负责邀请各领域的名人到学院讲演,或与学生对话耶鲁大学为院长全家提供一套住房,设置在学院内部(但与学生住宿区隔离)●教务长(Dean)教务长主管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他们学术和生活上双重指导每学期开始,学生的选课单需经教务长批准教务长是全院学生的总导师耶鲁为学院教务长在其学院内提供一套住房,并为其配备1-2名助理协助工作●管理秘书(Administrative Secretary)每个学院都有一名管理秘书,帮助院长、教务长处理日常工作,如宿舍分配、集体活动准备、通知转达、交流以及学院运转安排等●学院导师(Faculty Advisor)导师由院长和教务长从大学教师队伍中甄选,一般对教师的教学背景及年龄无特殊要求,但导师必须做到积极参加学院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
耶鲁大学每位新生在入校时都会在学院内被指定两名导师,一名负责学术指导,一名负责论文写作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导师每学期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学生与导师约定时间见面,每一位导师带领3-4名学生教师在学院内的导师职责为其工作任务之一,有硬性指标规定,比如负责学术指导的导师每星期应提供10小时的通过对导师工作的硬性要求和学生、导师之间的固定安排,学生与导师之间能保持密切联系学生与导师的沟通主要通过单独见面的形式,这保证了交流的私密性及轻松气氛的营造,扩大了师生间的交流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导师(Writing Tutor)住宿学院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写作导师是学院从社会上聘请的知名学者、作家、科学家,他们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各领域专业论文写作指导●研究生助教(Graduate Affiliates)研究生助教来自各学术院系,具有一定才能与特长,职责是每周在学院内固定时间与地点轮流为学生提供专业方面的介绍和学习,协助导师工作研究生助教在住宿学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为导师分担课业指导,同时把最新学术消息传递给本科生●学生管理员(Counselor)学生管理员从耶鲁大三学生中选取,由教务长面试并从中挑选,于大四担任管理员工作,老校园楼内每层都安排一名学生管理员,每100名学生对应有5-6名学生管理员,对新生学习和个人生活予以建议和指导。
●学生代表(Student Representative)学生代表负责向住宿学院汇报学生情况、举办文体活动以及参与学院政策的制定例如新学期学生代表组织迎新活动,平日参与学院管理,如在娱乐室组织学生经营饮料店、安排学生轮流当图书管理员等住宿学院内部组织结构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沟通方式为最适宜的面对面方式学生在课堂之外,在学院内部继续多方面交流导师和助教在学术、精神和生活方面继续对学生成长给予帮助,住宿学院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全体成员联系的纽带;宿舍中不同背景的学生形成互补、友爱的团体,独特的院徽和院衫增加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1828年的理想在住宿学院中得以实现并被制度所保证三、耶鲁文理学院中住宿学院与学术性系科的矩阵式结构耶鲁大学作为整体由耶鲁文理学院(兼文理研究生院,为学术性研究生院)和十所只招收研究生的职业性研究生院(如医学院、法学院)组成,其中耶鲁文理学院主要负责本科生教育和培养在文理学院内部,住宿学院和学术性系科之间形成了典型的矩阵式结构(Matrix Structure)其中,纵向的学术性系科负责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创新,负责制定教学标准和学术规范;横向的住宿学院则负责在课程之外给予学生帮助与,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与社会交往的优良环境,使学生在家一般的感觉中增进感情,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耶鲁文理学院的矩阵式结构具有鲜明特点特点之一就是促进了大学内分工的发展,使得纵向的学术性系科摆脱了学生管理工作,专心于知识传授和知识创新;同时使得横向的住宿学院专注于学生的课外教育与,作为小型组织不再承担知识创新的责任专业分工的进一步强化使得大学对不同组织的考评标准宜于制定和执行,因而进一步提高了横向和纵向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外部环境实际上要求文理学院产出两种产品,一是新知识,二是未来美国社会(耶鲁有时认为是全球)的精英对于外部双重要求而言,矩阵式结构实际上是最佳选择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隶属于住宿学院,纵向的学术性系科主要通过知识传授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横向的住宿学院则在课程之外发挥全环境育人功能两种机构共同作用以达到目标对于在住宿学院担任导师同时也是教授的部分教师(不是全部),他们有纵向和横向两个主管其中,纵向主管(学术性系科主任)要求他们进行科研以完成知识创新,横向主管(住宿学院院长)要求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两种要求表面有所矛盾,因而对于担任导师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制度设计中,当面对教师的绩效评估、升职、加薪时,横向和纵向主管共同合作进行教师评估。
因而,矩阵结构在使担任导师的教授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实际上促成耶鲁学院高效率地实现了对优质人力资源的弹性共享耶鲁大学的“专业”概念指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合(Program),相当于一个培训计划或我们所说的课程体系学生修完这一系列的课程,就被认为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技能,就成为这一“专业”的毕业生以上“专业”的概念给予美国高校和学生更大的自由和自主权来组织课程、组织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成为一种更加先进和高效的知识传承组织模式矩阵结构的特点之二,就是给予学生专业选择方面更大的自由由于学生作为个体隶属于住宿学院而非学术性系科,这一点使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摆脱了学术性系科的束缚,从而可以更自由地选择专业矩阵结构的特点之三,是可以使耶鲁学院自由地组织课程形成跨学科专业由于学生在身份上属于住宿学院,因而学校和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系科中组织课程,形成所谓跨学科专业,甚至只有学生自己的“个人专业”耶鲁大学目前典型的跨学科专业示例如下,这些专业目前在国内大学中尚不存在四、住宿学院与北京大学元培计划的相似性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于2001年启动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元培学生脱离传统学术性院系的身份管理,隶属于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学生第一、二年主要选择通识教育,在自由选课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所在,然后通过选择自己偏好专业的规定课程,完成本科阶段教育。
这一教育组织模式避免了学生在未明确发展方向时就被硬性确定专业,当发现不合适时却已无法改变或必须付出极大转系/转专业成本的缺陷,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使学生更客观地选择自己的专业近几年的优质生源和优秀毕业生表明,这一模式已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实践取得初步成功元培计划”学生所面对的“专业”概念,也是一组课程,这一点与耶鲁的“专业”概念完全相同元培计划的学生第一年学习共同课程,不选择特别有标记的课程因而未选择“专业”,第二学年开始选修一组课程,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就成为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元培计划的学生与北京大学其他本科生不同,他们不隶属于学术性院系,也不隶属于固定专业元培计划本身没有固定任课教师;元培班是由不同“专业”(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