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画家乡 2.doc
4页画家乡画家乡教学分析:教学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 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主要是把握两个整体: 1.文章是一个整体:第一自然段由“我们在美术课上画自己的家乡”引出课文;第 2、3、4 自然段“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自己家乡的美——山林、草原、海边”展 现课文内容;第五自然段总结“画了许多画,感受家乡多美、祖国多美”的美好情感, 从而构成一篇完整的课文课文结构清晰:引出课文、并列展示、总结抒情 2.家乡的美构成了祖国山河整体的美:三个并列的美丽家乡景象是“祖国多美”的其 中一部分,且有不完整性,那正是给教师与学生开发的广阔空间--展示学生自己家乡 的美,从而使祖国的美更加充实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2.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3.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 4.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第 2、3、4 自然段,了解 3 幅画的内容,体会文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感知课文描写家乡(山林、草原和海边)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确 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
所以 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 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1.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2.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 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 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 二、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1)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2)读后标出自然段 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1)内容: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画笔 山峰 丛林 草原 屋前屋后 一望无际 又高又大 瀑布 码头 一艘艘装满货物的轮船 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词语要带音节,读词语中可了解山峰、丛林、瀑布等词的意思 ) (2) 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 谁 在做什么) (二)读课文,感悟语言 1.观察彩图并读课文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 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1) 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四幅彩图的联系。
(2) 说一说:指出联系 (3) 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2.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 说明:第一自然段学生了解画家乡的事发生在美术课上就可以了第二、三、四自然 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第五自然段要知道我们画了许多 自己家乡的画,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懂得家乡的美丽构成了祖国的美丽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 这也体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二) (1) 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 a.家乡在哪里--山林; b.家乡怎么样--山峰高、瀑布美,到处都是树; 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小青在提篮采果子 )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丛林“等词语的意思 (2) 随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如:“她画的山峰是那么高,瀑布是那么美 ”要读出家乡的山高水美的赞美感。
“屋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绿树 ”要读出家乡树的高大及绿色的美 “画中的小青正提着小竹篮,在丛林中采果子 ”要读出小青置身于丛林中享受家乡的 树林给她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3)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生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第三自然段要结合图画、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出示投影片:(起到总结归纳课文 2--4 自然段的作用) (第 2、3、4 自然段采用对 比读也可,要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处理 ) 3.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1)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2)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4.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赞美家乡、赞美祖国 (三)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回归文章的整体) 1.自读后指名读 2.选择(2、3、4)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 8 个生字,认读 8 个生字,认识偏旁三撇。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3.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4.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学会 8 个生字,认读 8 个生字,认识偏旁三撇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难字“望”等字的正确书写并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内容见一课时) 2.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 (体现自主性--有学生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a.复习学过字:毛、示、采 b.引导学生课前查找已经学过认读字,为记忆做好准备 有的字可自己学习:后、丛;有的字可让学生谈谈,例如 笔:形象识记法 (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的笔头是用毛做的 )部件识记法 望:按结构(上下结构)记忆法 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如:望 可在前--望见、望一望等; 可在后--愿望、远望、希望等; 可组成语--一望无际、望梅止渴等;可联系古诗--望庐山瀑布等 关于“一望无际”造句指导:(本课的教学重点) (1)读一读课文中的原句,想想在原句中的意思,体会用法。
(2)想一想生活中说什么事物是可用“一望无际” ,旨在打开思路 (天空、大海、田 野、沙漠等) (3)指导说句子 (4)指导书写格式 (5)写后读一读 (目的是培养初步检查、修改习惯 ) 三、指导书写三、指导书写(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 力量为学生打好基础 ) 以“望”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上边左是“亡” ,右是“月” 下半部是“王” ,并且把上部托起 来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 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 6.自己独立书写 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有:笔、彩、前 四、作业:(略)四、作业:(略) 课外拓展: 1.比一比再组词 术( ) 采( ) 毛( ) 木( ) 彩( ) 笔( ) 2.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新字,再组词 月+( )=( ) ( ) 木+( )=( ) ( ) 采+( )=( ) ( ) 毛+( )=( ) ( ) 示+( )=( ) ( ) 口+( )=( ) ( ) 示+( )=( ) ( ) 3.抄写句子。
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水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 一阵风吹过,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浪翻滚,美丽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