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理论概述课件.ppt
65页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性格性格 3第一节第一节 人格理论概述人格理论概述 1第二节第二节 气质气质 2第四节第四节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4 在国外的一座戏院,在开场的一刻,来了四位先生第一位急匆匆在国外的一座戏院,在开场的一刻,来了四位先生第一位急匆匆奔到门口,就要入内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奔到门口,就要入内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剧已经开演了,根据剧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这位先生一听,这位先生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灵机一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灵机一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见状,不慌不忙,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见状,不慌不忙,转回门外的报摊上,买了张晚报,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他心中自转回门外的报摊上,买了张晚报,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他心中自有算盘:有算盘:“看戏是休闲,看报也是休闲,看不了戏,看看报也不错看戏是休闲,看报也是休闲,看不了戏,看看报也不错”,倒也自得其乐。
等到第四位先生走到门口时,见看戏无望,深,倒也自得其乐等到第四位先生走到门口时,见看戏无望,深深叹了口气,掉转头去,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连看场深叹了口气,掉转头去,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连看场戏都看不成戏都看不成……他越想越难受,干脆坐在门口叹息起来他越想越难受,干脆坐在门口叹息起来为什么不同的人遇为什么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情境会有到相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身上能看到各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身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格差异如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各样的人格差异如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有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有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有的人善良助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有的人善良助人,有的人恃强凌弱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人,有的人恃强凌弱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性格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深刻的印象,但为什性格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深刻的印象,但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为什么每个人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为什么每个人的缺点和优点都不一样呢?的缺点和优点都不一样呢?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人格不同,人格包含个体的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
第一节第一节 人格理论概述人格理论概述 v本章学习内容Ø一、人格的含义一、人格的含义Ø(一)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概念Ø(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的特征Ø二、人格理论二、人格理论Ø(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Ø(二)人格的特质论(二)人格的特质论Ø(三)人格的学习论(三)人格的学习论一、人格的含义一、人格的含义(一)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概念v从字源上看,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从字源上看,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人格”这个词,但是这个词,但是有有“人性人性”、、“人品人品”、、“品格品格”等词人性、人品、品等词人性、人品、品格等词虽然与人格一词在内容上有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不格等词虽然与人格一词在内容上有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术语中文中的同的术语中文中的“人格人格”这个术语是现代从这个术语是现代从日文日文中引中引入的;入的;v日文中的日文中的“人格人格”一词则来自对英文一词则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personality”一一词的意译词的意译v英语中的英语中的personality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persona,本意,本意是指是指面具面具。
v目前心理学对于人格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心理学对于人格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v一般把人格看成人与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人一般把人格看成人与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人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动和行为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v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人格是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理特征的总和”,它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多侧面性,,它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多侧面性,由下列几方面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而有机的结合构成:由下列几方面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而有机的结合构成:((1)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3)对现实的稳)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即性格;(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即性格;(4)活动的倾向性特)活动的倾向性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征: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的特征生物性和生物性和社会性社会性稳定性和稳定性和可变性可变性 独特性与独特性与共同性共同性 人格的人格的特征特征 整体性整体性 1.整体性整体性v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人格中任何因素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人格中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改变人格是一个有的改变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改变人格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整个人的活动,是个机整体,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整个人的活动,是个人的整体机能的实现人的整体机能的实现小资料:多重人格小资料:多重人格v多重人格是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多重人格是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1980年出版的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
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v值得注意的是多重人格的人在报告自己的经历时,总出现一些说不清值得注意的是多重人格的人在报告自己的经历时,总出现一些说不清的空白缺口,正像遗忘症或神游症病人,说不出某段时间自己在做些的空白缺口,正像遗忘症或神游症病人,说不出某段时间自己在做些什么近年来研究的病例表明并非有几个而是有十几个或更多种的什么近年来研究的病例表明并非有几个而是有十几个或更多种的“转换人格转换人格”,每种人格都伴有独特体验的要求几乎所有病例在儿童,每种人格都伴有独特体验的要求几乎所有病例在儿童期都有长期身体虐待和性虐待的个人生活史,而多数儿童样多变人格期都有长期身体虐待和性虐待的个人生活史,而多数儿童样多变人格都是为了保护受虐待的秘密更成熟、更称职、更成人化的人格不知都是为了保护受虐待的秘密更成熟、更称职、更成人化的人格不知道心灵创伤道心灵创伤推荐阅读推荐阅读2.独特性与共同性独特性与共同性v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格特征v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格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在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格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在遗传上最为相近的同卵双生子,其人格也是有差遗传上最为相近的同卵双生子,其人格也是有差别的人格独特性充分地表现为人们在需要、动别的人格独特性充分地表现为人们在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信念、能力、气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v人格也具有共同性,即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人格也具有共同性,即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3.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v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人格特征跨时间的的持续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人格特征跨时间的持续性是指人格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会在短时持续性是指人格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变化间内有很大变化v人格特征跨情景的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下,人格特征跨情景的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下,同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不变。
同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不变v由于人格具有稳定性,才能将不同人的精神面貌由于人格具有稳定性,才能将不同人的精神面貌区别开来,从而有效地推测他在某种情况下的行区别开来,从而有效地推测他在某种情况下的行为表现v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的特征也是可以变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的特征也是可以变化的,从而使人格具有可塑性的特征化的,从而使人格具有可塑性的特征4.生物性和社会性生物性和社会性v生物性就是指人的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生物性就是指人的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人的生物特性影响着人格发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人的生物特性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人格特点形成的难易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人格特点形成的难易v人的生物特性并不能决定人格的发展方向对人人的生物特性并不能决定人格的发展方向对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二、人格理论二、人格理论v(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v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v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的人格理论v阿德勒的人格理论阿德勒的人格理论v(二)人格的特质论(二)人格的特质论v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v卡特尔的人格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理论v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v(三)人格的学习论(三)人格的学习论v班杜拉的人格理论班杜拉的人格理论v米歇尔的人格理论米歇尔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u前期弗洛伊德把前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化分为意识、人格化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前意识和无意识u后期弗洛伊德认后期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结构分组成的结构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的人格理论v荣格认为人格中包括许多概念,每一概念都反映荣格认为人格中包括许多概念,每一概念都反映了一种内部的力量;每一个概念都有与之对立的了一种内部的力量;每一个概念都有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概念,对立的双方构成一个人格单元另一个概念,对立的双方构成一个人格单元v按照热量守恒定律,其中一个方面发展了,另一按照热量守恒定律,其中一个方面发展了,另一个方面就相对削弱人格就是这些处于动态平衡个方面就相对削弱人格就是这些处于动态平衡中的各种(阴阳)对抗的内在力量形成的中的各种(阴阳)对抗的内在力量形成的“集群集群”荣格把自己的这种对人的内在动因(集群)荣格把自己的这种对人的内在动因(集群)的分析的心理学,叫作分析心理学,以区别于弗的分析的心理学,叫作分析心理学,以区别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人格理论阿德勒的人格理论§阿德勒认为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格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动力自卑感驱使自卑感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
§人格就是围绕这一潜在的人格就是围绕这一潜在的基本努力而构造起来的,基本努力而构造起来的,每个人克服自卑、寻求优每个人克服自卑、寻求优越而获得补偿的方式,决越而获得补偿的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活风格,而当定了他的生活风格,而当外界压力与内在努力自强外界压力与内在努力自强的愿望不协调时,就发生的愿望不协调时,就发生人格冲突人格冲突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v精神分析学派以对心理异常者的临床观察和经验精神分析学派以对心理异常者的临床观察和经验为基础,不仅提出了人格结构,并且阐述了人格为基础,不仅提出了人格结构,并且阐述了人格的发展,虽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但还是一种较的发展,虽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但还是一种较为完善的人格理论为完善的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v特质是人格的构造单位特质具有特质是人格的构造单位特质具有相对持久性和动力性,能引导行为,相对持久性和动力性,能引导行为,并造成行为的一贯性,是个体独特并造成行为的一贯性,是个体独特性的来源性的来源v每一个人都具有每一个人都具有3 3种类型的特质:根种类型的特质:根本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本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特质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彼此重叠的,质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彼此重叠的,一系列特质相互交织整合在一起,一系列特质相互交织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格就构成了人格v对于不同人来说,不同特质在人格对于不同人来说,不同特质在人格中扮演的角色和起的作用并不相同中扮演的角色和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各种特质并不是散在地堆积在一起各种特质并不是散在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他的,而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他假定存在一个人格组织者,叫作假定存在一个人格组织者,叫作“统我统我”,统我不是生来就有的,而,统我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卡特尔的人格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理论v 人格特质是人格结构的人格特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通过分析人格基本单元,通过分析人格特质的特点,可揭示个体特质的特点,可揭示个体的人格结构的人格结构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卡特尔根据人格特质的独特性,将人格特质区分为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前者是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质,后者是许多人(同一群体或阶级的人)所共有的人格特质根据人格特质的层次性,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卡特尔通过对实证材料的因素分析,透过对表面特质的因素分析找到它们所属的根源特质人格因素低分者特征高分者特征A乐群性乐群性缄默孤独缄默孤独乐群外向乐群外向B聪慧性聪慧性迟钝、学识浅薄迟钝、学识浅薄聪慧、富有才识聪慧、富有才识C稳定性稳定性情绪激动情绪激动情绪稳定情绪稳定E恃强性恃强性谦逊顺从谦逊顺从好强固执好强固执F兴奋性兴奋性严肃审慎严肃审慎轻松兴奋轻松兴奋G有恒性有恒性权益敷衍权益敷衍有恒负责有恒负责H敢为性敢为性畏怯退缩畏怯退缩冒险敢为冒险敢为I敏感性敏感性理智、着重实际理智、着重实际敏感、感情用事敏感、感情用事L怀疑性怀疑性信赖随和信赖随和怀疑、刚愎怀疑、刚愎M幻想性幻想性现实、合乎成规现实、合乎成规幻想、狂放不羁幻想、狂放不羁N世故性世故性坦白直率、天真坦白直率、天真精明能干、世故精明能干、世故O忧虑性忧虑性安详沉着、有自信心安详沉着、有自信心忧虑抑郁、烦恼多端忧虑抑郁、烦恼多端Q1 激进性激进性保守、服从传统保守、服从传统自由、批评激进自由、批评激进Q2 独立性独立性依赖、随群群众依赖、随群群众自立、当机立断自立、当机立断Q3 自律性自律性矛盾冲突、不明大体矛盾冲突、不明大体知己知彼、自律尊严知己知彼、自律尊严Q4 紧张性紧张性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紧张困扰紧张困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v人格由精神质、内外倾性人格由精神质、内外倾性和神经质(情绪稳定性)和神经质(情绪稳定性)等三个基本维度构成。
等三个基本维度构成v根据两个维度的分析,可根据两个维度的分析,可以把人分成稳定的内倾型、以把人分成稳定的内倾型、稳定内外倾型,不稳定内稳定内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和不稳定外倾型四种倾型和不稳定外倾型四种类型v艾森克认为居中间位置的艾森克认为居中间位置的人占多数,只是少数人属人占多数,只是少数人属极端典型的类型极端典型的类型人格的海洋(人格的海洋(OCEAN ))——大五人格大五人格理论理论v外倾性(外倾性(extraversion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对含蓄; ;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v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neuroticism)): :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v开放性(开放性(opennessopenness)): :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v随和性随和性( (agreeblenessagreebleness)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v尽责性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班杜拉的人格理论班杜拉的人格理论Ø班杜拉的研究重点是行为习得班杜拉的研究重点是行为习得Ø在班杜拉看来,社会学习就是个体通过观察、模在班杜拉看来,社会学习就是个体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的行为仿而学到别人的行为Ø他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把信息加工理论和强化他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把信息加工理论和强化理论综合起来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他认理论综合起来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
他认为行为是个体的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为行为是个体的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米歇尔的人格理论米歇尔的人格理论v可以用可以用5 5个相互重叠、相互交错的概念解释行为的个相互重叠、相互交错的概念解释行为的独特性和一致性:能力、编码、预见、结果、计独特性和一致性:能力、编码、预见、结果、计划v这这5 5个方面构成人格的个方面构成人格的5 5个元素,它们是个人过去个元素,它们是个人过去学习的结果,并指引着未来的学习,因此,它们学习的结果,并指引着未来的学习,因此,它们是个人生活的结果,也规定了未来生活的风格是个人生活的结果,也规定了未来生活的风格第二节第二节 气质气质v心理学在研究人的个别差异时,往往有两个探讨心理学在研究人的个别差异时,往往有两个探讨的主题,一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一是的主题,一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一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这里所说的个性差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这里所说的个性差异,只要是指个体在气质与性格方面所表现出的异,只要是指个体在气质与性格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但又是差异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但又是可变的成份,是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可变的成份,是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气质和性格对个体的心理活动起重要心理特点气质和性格对个体的心理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的调节作用一、气质的含义一、气质的含义v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指向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它是与生俱来的,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它是与生俱来的,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v气质的特点:气质的特点:v第一,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第一,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v第二,气质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特征第二,气质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特征v第三,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第三,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v第四,气质具有天赋性第四,气质具有天赋性二、气质的类型二、气质的类型v(一)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一)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v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从多方面表现出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从多方面表现出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那么,在这些心理特征中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那么,在这些心理特征中就可以既从实验结果,又从生活指标来判断不同就可以既从实验结果,又从生活指标来判断不同人的气质类型心理学用以区分气质类型的心理人的气质类型。
心理学用以区分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有六项: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指标有六项: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外倾性与内倾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外倾性与内倾性v Ø感受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Ø耐受性是指个体耐受刺激作用的能力耐受性是指个体耐受刺激作用的能力Ø反应的敏捷性是指心理活动的灵活性反应的敏捷性是指心理活动的灵活性Ø可塑性是指个体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情况而改变自己可塑性是指个体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Ø情绪的兴奋性是指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的兴奋程情绪的兴奋性是指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的兴奋程度Ø外倾性是情绪兴奋性强的体现,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外倾性是情绪兴奋性强的体现,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都倾向表现于外;内倾是情绪的抑制过程强占优势应都倾向表现于外;内倾是情绪的抑制过程强占优势的反映,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都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反映,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都不轻易表现出来(二)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二)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由于气质特征的种类很由于气质特征的种类很多,它们的组合形式是多,它们的组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气质多种多样的,因而气质的类型很多。
但较为代的类型很多但较为代表性的气质类型有四种,表性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胆汁质、多血质、粘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每一种液质和抑郁质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独特的气质类型都具有独特的气质特征气质特征Ø胆汁质胆汁质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Ø多血质多血质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Ø粘液质粘液质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情绪兴奋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情绪兴奋性低,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内倾性明显,外部表性低,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较少现较少Ø抑郁质抑郁质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具有刻板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具有刻板性,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情绪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性,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情绪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严重的内倾性。
慢;具有严重的内倾性三、气质理论三、气质理论v(一)体液说(一)体液说v体液说是最早的气质学说公元前体液说是最早的气质学说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波克拉特(Hippocrates)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希波克拉特根据哪一种体液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希波克拉特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中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在人体中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物比例中血液占优势;汁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物比例中血液占优势;粘液质的人体内粘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粘液质的人体内粘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势;抑郁质的人体内的黑胆汁占优势势;抑郁质的人体内的黑胆汁占优势v希波克拉特用体液多少来解释气质的类型,虽然缺乏科学希波克拉特用体液多少来解释气质的类型,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根据,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所以,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为许多学者的典型代表所以,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为许多学者所采用,一直沿用至今。
所采用,一直沿用至今三、气质理论三、气质理论v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提出来的他根据对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提出来的他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与气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与气质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按照人的体型划分人质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按照人的体型划分人的气质类型他把人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肥胖的气质类型他把人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肥胖型、瘦长型、斗士型型、瘦长型、斗士型v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也是体型说的代表之一他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也是体型说的代表之一他从胚胎学角度把人分为三类:内胚叶型(柔软、从胚胎学角度把人分为三类:内胚叶型(柔软、丰满)、中胚叶型(发达、健壮)和外胚叶型丰满)、中胚叶型(发达、健壮)和外胚叶型(高大、细瘦)高大、细瘦) 三、气质理论三、气质理论v日本心理学家古川竹二将四种血型和四种气质类日本心理学家古川竹二将四种血型和四种气质类型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四种气质类型是由血型决定型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四种气质类型是由血型决定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划分为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划分为A型、型、B型、型、O型和型和AB型四种型四种v古川竹二的研究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因为此项古川竹二的研究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因为此项研究涉及到人类学的许多未知领域,潜伏着人类研究涉及到人类学的许多未知领域,潜伏着人类对自身了解的重大突破。
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对自身了解的重大突破但是,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理论没有多少科学根据因此,气质与血型这种理论没有多少科学根据因此,气质与血型关系问题是一个有争议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系问题是一个有争议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三、气质理论三、气质理论v(四)激素说(四)激素说v激素(激素(Hormone)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化学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极低,但对生理和心化学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极低,但对生理和心理活动有重大影响理活动有重大影响v英国心理学家柏尔曼认为人的气质特点是由内分英国心理学家柏尔曼认为人的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所决定的他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特别泌活动所决定的他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特别发达而把人划分为: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发达而把人划分为: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型、性腺型、副甲状腺型和胸腺型他认为,不型、性腺型、副甲状腺型和胸腺型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特点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特点三、气质理论三、气质理论v(五)活动特性说(五)活动特性说v美国心理学家巴斯用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和美国心理学家巴斯用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和冲动性等反应活动的特性为指标,将人的气质划冲动性等反应活动的特性为指标,将人的气质划分为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冲动性四种类型。
分为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冲动性四种类型三、气质理论三、气质理论v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v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动物高级神经活动时发现,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动物高级神经活动时发现,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神经过程的强度,即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兴奋与)神经过程的强度,即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工作能力和耐力;兴奋与抑制能力强,其神经活动抑制的工作能力和耐力;兴奋与抑制能力强,其神经活动就是强型,兴奋与抑制能力弱,其神经活动就是弱型就是强型,兴奋与抑制能力弱,其神经活动就是弱型2)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即兴奋与抑制在强度方面的相)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即兴奋与抑制在强度方面的相对均势或优势;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基本接近,就是平衡型;对均势或优势;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基本接近,就是平衡型;兴奋能力明显高于抑制能力,就是不平衡型兴奋能力明显高于抑制能力,就是不平衡型3)神经)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即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抑制过程的灵活性,即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
抑制与兴奋转换迅速的,叫灵活型;抑制与兴奋转换慢的,叫与兴奋转换迅速的,叫灵活型;抑制与兴奋转换慢的,叫不灵活型不灵活型v根据神经系统的这三个基本特性的相互组合的特点,把高级神经根据神经系统的这三个基本特性的相互组合的特点,把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强、不平衡型(兴奋型),强、系统活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强、不平衡型(兴奋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和弱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和弱型(抑制型)型(抑制型)神经类型神经类型(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强度均衡性均衡性灵活性灵活性行为特点行为特点兴奋型兴奋型(胆汁质)(胆汁质)强强不均衡不均衡攻击性强,易兴奋,攻击性强,易兴奋, 不不易约束,不可抑制易约束,不可抑制活泼型活泼型(多血质)(多血质)强强均衡均衡灵活灵活活泼好动,反应灵活,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好交际安静型安静型(粘液质)(粘液质)强强均衡均衡惰性惰性安静、坚定、迟缓、有安静、坚定、迟缓、有节制、不好节制、不好 交际交际抑制型抑制型(抑郁质)(抑郁质)弱弱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应强第三节第三节 性格性格v 性格是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人的性格是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人的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
如果一个人对现实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如果一个人对现实的一种态度,在类似的情境下不断地出现,逐渐的一种态度,在类似的情境下不断地出现,逐渐地得到巩固,并且使相应的行动方式习惯化,那地得到巩固,并且使相应的行动方式习惯化,那么这种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动么这种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动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一、性格的含义一、性格的含义v(一)性格的概念(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如何对人、对事、对物、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如何对人、对事、对物、对自己的基本特点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本质对自己的基本特点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v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性格首先表现为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性格首先表现为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
v性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性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是一个人一时性的偶然表现偶然形一个重要方面,它不是一个人一时性的偶然表现偶然形成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还不能称之为性格,只有当他成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还不能称之为性格,只有当他们巩固下来,成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或习惯化的行为方们巩固下来,成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才能称之为性格式,才能称之为性格v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体在后天获得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体在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反映性格中的许多特征反的,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反映性格中的许多特征反映了个体道德品质的好坏性格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映了个体道德品质的好坏性格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及世界观,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及世界观,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二)性格的特征(二)性格的特征v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v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个体态度的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个体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因而,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方象是多方面的,因而,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方面的v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表现在:v其一,是对别人、集体、社会态度的特征其一,是对别人、集体、社会态度的特征v其二,是对劳动或工作的态度特征其二,是对劳动或工作的态度特征v其三是对自己态度的特征其三是对自己态度的特征v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v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认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活动方式上的差异识事物的态度和活动方式上的差异v性格的理智特征也是多方面的,表现为各种不同性格的理智特征也是多方面的,表现为各种不同的认知特点的差异的认知特点的差异 v3.性格情绪特征性格情绪特征v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v4.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v人的意志是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心理人的意志是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过程。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主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坚要表现在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独立性、纪律性、勇敢、镇静等方面韧性、独立性、纪律性、勇敢、镇静等方面v应当指出,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孤立、静止地应当指出,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孤立、静止地存在的,也不是各种性格特征的机械的组合,而存在的,也不是各种性格特征的机械的组合,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整体v首先,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正因为首先,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正因为如此,可以根据某人的一种性格特征推知其它的如此,可以根据某人的一种性格特征推知其它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v其次,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组合其次,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组合v再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具有可塑性再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具有可塑性二、性格的类型二、性格的类型v 性格类型是指一类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有规性格类型是指一类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性格加以分类,在律的结合。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性格加以分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一)依据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分类(一)依据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分类v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v理智型的人善于以理智来调节自己的言行,深思理智型的人善于以理智来调节自己的言行,深思熟虑地解决问题熟虑地解决问题v情绪型的人的言行受情绪支配,处理问题不冷静,情绪型的人的言行受情绪支配,处理问题不冷静,但情绪体验深刻意志型的人自觉性强,处事果但情绪体验深刻意志型的人自觉性强,处事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断,勇于克服困难,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v除了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一些混合类型,除了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一些混合类型,如理智一意志型,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混合型如理智一意志型,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混合型Ø(二)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类(二)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类 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这种分类是瑞土心理学家荣格(这种分类是瑞土心理学家荣格(C. JungC. Jung)提出的Ø(三)依据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分类(三)依据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分类 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以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以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Ø(四)依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四)依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 德国的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德国的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 E. SprangerSpranger)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出)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出发,根据人认为哪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人的性格分为理论型、发,根据人认为哪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人的性格分为理论型、社会型、经济型、权力型、审美型、宗教型六种类型社会型、经济型、权力型、审美型、宗教型六种类型Ø(五)依据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分类(五)依据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分类 霍兰德(霍兰德(J.L.HollandJ.L.Holland)提出,按照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将性格)提出,按照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将性格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
型第四节第四节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v 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现实,还能反映主题本身,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现实,还能反映主题本身,这样就涉及个性调节系统中的自我意识这样就涉及个性调节系统中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一)自我意识的概念Ø自我意识也被称为自我,在心理学领域,自我意识也被称为自我,在心理学领域,“自我自我”作为英作为英文文“egoego”或或“selfself”的中文译语,前者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中文译语,前者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后者则主要是指个体的自我反省意识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后者则主要是指个体的自我反省意识或自我意识或自我意识Ø首先,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首先,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Ø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Ø最后,自我意识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最后,自我意识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平的标志1. 1. 内容的多重性内容的多重性Ø自我意识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具有诸多深层的本质,自我意识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具有诸多深层的本质,从不同的层面可以做不同的概括。
从不同的层面可以做不同的概括Ø从自我意识的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从自我意识的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调控Ø从自我意识的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从自我意识的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会自我和心理自我Ø从自我观念来看,又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从自我观念来看,又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自我三个维度二)自我意识的特征(二)自我意识的特征2.2.发展的矛盾性发展的矛盾性Ø个体当自我意识尚未形成时,是浑沌一团的随着年龄个体当自我意识尚未形成时,是浑沌一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践能力的增强,自我逐步分化为主观的我与的增长和实践能力的增强,自我逐步分化为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两个方面个体自我意识中,若主观的我和客客观的我两个方面个体自我意识中,若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出现了差距和矛盾,就会产生丰富复杂的自我情观的我出现了差距和矛盾,就会产生丰富复杂的自我情绪体验Ø自我意识的矛盾虽然给个体带来了不安与焦虑,但在个自我意识的矛盾虽然给个体带来了不安与焦虑,但在个体发展上却有积极意义。
这种矛盾性情绪体验能够作为体发展上却有积极意义这种矛盾性情绪体验能够作为一种动力,促使个体摆脱不安与焦虑,力图使理想的我一种动力,促使个体摆脱不安与焦虑,力图使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统与现实的我统——起来Ø这种统这种统——是在新的水平与方向上的协调一致,使现实的是在新的水平与方向上的协调一致,使现实的我努力符合理想的我的要求判断二者统一的积极意义我努力符合理想的我的要求判断二者统一的积极意义的标准,在于方向性的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于方向性的正确与否3.3.整体的形象性整体的形象性Ø自我意识,是从周围人们的期待与评价自己的过程中产自我意识,是从周围人们的期待与评价自己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而发展起来的,自己觉察到对方的态度与生的主观体验而发展起来的,自己觉察到对方的态度与言语中所包含的内容,于是就丰富了自我意识的内容并言语中所包含的内容,于是就丰富了自我意识的内容并发生分化,从人们对自己情感与评价的意识发展为自我发生分化,从人们对自己情感与评价的意识发展为自我态度Ø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自我评价提供基础所谓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自我评价提供基础所谓“自我形自我形象象”,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Ø自我意识的形象包括三个因素:关于被他人看到自己的自我意识的形象包括三个因素:关于被他人看到自己的姿态的自我觉察、关于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的姿态的自我觉察、关于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的自我想象和关于对自己怀有的某种感情自我想象和关于对自己怀有的某种感情——自尊或自卑自尊或自卑其中第二个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是有重要意义的,而第三其中第二个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是有重要意义的,而第三个因素是由第二个因素决定的由于想象到他人对于自个因素是由第二个因素决定的由于想象到他人对于自己是夸奖的或是贬低的,因而就产生了自尊或自卑的心己是夸奖的或是贬低的,因而就产生了自尊或自卑的心理4.4.个体的独特性个体的独特性Ø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个体形成了自我态度对于社会上忽视自己或不重视形成了自我态度对于社会上忽视自己或不重视自己的人就没有好感,从而对他们采取回避或自己的人就没有好感,从而对他们采取回避或疏远的态度;对于社会上那些肯定自己的人则疏远的态度;对于社会上那些肯定自己的人则怀有好感,主动去接近他们,表现为自律性。
怀有好感,主动去接近他们,表现为自律性Ø自我意识到了自律阶段就会变得自我意识到了自律阶段就会变得“我行我素我行我素”,发挥出主动性和独立性,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发挥出主动性和独立性,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独特的形态,成为其个性中的一个重要风格与独特的形态,成为其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三)自我意识的结构(三)自我意识的结构v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行动个体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行动三种心理成分所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三种心理成分所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v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v 自我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以及个体对与外部自我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以及个体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知两个方面世界的关系的认知两个方面v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v 自我体验是指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自我体验是指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v3.自我行动自我行动v 自我行动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我行动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自我行动的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自己的过程自我行动的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自我行动是自我意识的外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自我行动是自我意识的外观体现二、自我意识理论二、自我意识理论v(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理论(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理论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E·埃里克森埃里克森((E.H.Erikson)关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关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实质上就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实质上就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 埃里克森把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埃里克森把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八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八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而且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因为它是由而且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因为它是由 遗遗传因素决定的但是,每一个阶段能否顺利地度传因素决定的但是,每一个阶段能否顺利地度过则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在不同文化的社会中,过则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
在不同文化的社会中,各个阶段出现的时间不尽一致各个阶段出现的时间不尽一致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阶段阶段年龄年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顺利发展障碍发展障碍1 11 1岁半岁半对人信赖对人信赖←→←→对人不信赖对人不信赖对人信赖,有安全感对人信赖,有安全感与人交往,焦虑不安与人交往,焦虑不安2 21 1岁半岁半到到3 3、、4 4岁岁自主自主←→←→羞怯、疑虑羞怯、疑虑能自我控制,行动有能自我控制,行动有信心信心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3 34 4到到5 5岁岁主动感主动感←→←→内疚感内疚感有目的方向,能独立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进取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4 46 6岁岁到到青春期青春期勤奋感勤奋感←→←→自卑感自卑感具有求学、做事、待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人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感5 5青年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自我混乱自我混乱自我观念明确,追求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方向肯定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6 6成年期成年期亲密感亲密感←→←→孤独感孤独感成功的感情生活,奠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业基础定事业基础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7 7中年期中年期关心后代关心后代←→←→自我关注自我关注热爱家庭,栽培后代热爱家庭,栽培后代自我恣纵,不顾未来自我恣纵,不顾未来8 8老年期老年期完美感完美感←→←→失落感失落感随心所欲,安享天年随心所欲,安享天年悔恨旧事,悲观失望悔恨旧事,悲观失望(二)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二)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v奥尔波特(奥尔波特(G.W.Allport)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我)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我意识的发展模式意识的发展模式——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发展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自我。
到心理自我v个体从出生到个体从出生到3岁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是以躯体为基础岁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是以躯体为基础的生理自我,个体表现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生理自我,个体表现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故而该阶段又称自我中心期的想法来解释外界故而该阶段又称自我中心期v从从3岁到岁到13、、14岁是社会自我阶段个体通过在游戏活岁是社会自我阶段个体通过在游戏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在学校生活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动中扮演各种角色,在学校生活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以实现符合社会期望的社会自我这是个体接受社会任,以实现符合社会期望的社会自我这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阶段,故而又称客观化时期文化影响最深的阶段,故而又称客观化时期v从青春期到成年大约有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阶段在这一从青春期到成年大约有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个体身心的急剧变化,各种能力加速发展,独立阶段由于个体身心的急剧变化,各种能力加速发展,独立加工自己在客观化时期从社会上所吸取来的东西,故而该加工自己在客观化时期从社会上所吸取来的东西,故而该阶段又称为主观化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也就在这个阶段阶段又称为主观化时期。
个体的自我意识也就在这个阶段得以成熟得以成熟(三)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三)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v米德从社会人际互动的角度阐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米德从社会人际互动的角度阐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v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个体尚未掌握语言符号,不能借助符号与他人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个体尚未掌握语言符号,不能借助符号与他人进行交往,属自我的原始状态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对符号和意义缺进行交往,属自我的原始状态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对符号和意义缺乏理解,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乏理解,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v第二阶段是模仿阶段,个体掌握了语言符号,学会模仿重要他人的言第二阶段是模仿阶段,个体掌握了语言符号,学会模仿重要他人的言行,并能从对方角度来看待自己但这一阶段只能模仿某一个重要他行,并能从对方角度来看待自己但这一阶段只能模仿某一个重要他人,还不能从综合几个人,还不能从综合几个“重要他人重要他人”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自己v第三阶段是社会角色扮演阶段,个体能扮演某个社会角色,并能从综第三阶段是社会角色扮演阶段,个体能扮演某个社会角色,并能从综合几个合几个“重要他人重要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将他们概括为泛化他人,从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将他们概括为泛化他人,从而将在而将在“泛化他人泛化他人”身上所体现的群体期望、社会规范内化于自身,身上所体现的群体期望、社会规范内化于自身,形成自我,使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
形成自我,使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v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都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群体,都要借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都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群体,都要借助语言符号与他人进行互动自我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通过语言助语言符号与他人进行互动自我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通过语言符号互相作用来塑造和影响个体符号互相作用来塑造和影响个体“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v 洛文格采用造句测验的方法搜集大量资料,长期研究自我洛文格采用造句测验的方法搜集大量资料,长期研究自我发展,提出七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发展,提出七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阶段阶段特点特点前社会、共生阶前社会、共生阶段段个体不能区分自我与外界客体,与父母或生活中的玩具处在共生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将促进自我与非我的区个体不能区分自我与外界客体,与父母或生活中的玩具处在共生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将促进自我与非我的区分冲动阶段冲动阶段个体表现为受身体冲动所支配,但行为定向几乎都是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虽然他们能够理解身体上的个体表现为受身体冲动所支配,但行为定向几乎都是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
虽然他们能够理解身体上的因果关系,但缺乏心理上因果关系的观念因果关系,但缺乏心理上因果关系的观念自我保护阶段自我保护阶段个体认识到规则的存在,并力图依靠规则来满足自己,注意控制冲动,免受惩罚,学会保护自己个体认识到规则的存在,并力图依靠规则来满足自己,注意控制冲动,免受惩罚,学会保护自己遵奉阶段遵奉阶段个体认识到自己与群体利益一致,重视与他人友好、合作,自觉遵奉团体的规则他们生活在没有仇恨的环个体认识到自己与群体利益一致,重视与他人友好、合作,自觉遵奉团体的规则他们生活在没有仇恨的环境中会感到信赖相反,若是他们生活在恶意的环境中,便不可能形成遵奉境中会感到信赖相反,若是他们生活在恶意的环境中,便不可能形成遵奉公正阶段公正阶段个体只有到十三四岁才能达到这一阶段他们第一次发现称之为个体只有到十三四岁才能达到这一阶段他们第一次发现称之为“良心良心”的道德观念,有强烈的责任心、义的道德观念,有强烈的责任心、义务感,不仅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也能感受到他人的各种隐蔽情感,理解他人内在的价值观点务感,不仅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也能感受到他人的各种隐蔽情感,理解他人内在的价值观点自主阶段自主阶段个体具有在众多矛盾中正视和积极处理冲突的能力,而不回避和推卸责任个体具有在众多矛盾中正视和积极处理冲突的能力,而不回避和推卸责任整合阶段整合阶段个体超越了自主阶段的冲突,达到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相当于马斯洛的个体超越了自主阶段的冲突,达到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相当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水平。
但很少有人的水平但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一阶段能达到这一阶段(五)哈特曼的自我意识理论(五)哈特曼的自我意识理论v奥地利心理学家哈特曼提出了自主性自我的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哈特曼提出了自主性自我的概念哈特曼认为自我在生命的早期是未分化的,是和哈特曼认为自我在生命的早期是未分化的,是和本我同时存在的,而且二者在其内在倾向方面都本我同时存在的,而且二者在其内在倾向方面都有其各自的根源与独立发展过程,自我过程并不有其各自的根源与独立发展过程,自我过程并不依赖于纯粹的本能目的,即自我过程并不都是为依赖于纯粹的本能目的,即自我过程并不都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本能需要,而是有着不同于本能的了满足个体的本能需要,而是有着不同于本能的目标v哈特曼还认为自我防御机制并不一定都是病态的哈特曼还认为自我防御机制并不一定都是病态的或消极的,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可以是健或消极的,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可以是健康的、正常的,有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自我康的、正常的,有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自我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