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文段阅读快速解题技巧.docx
7页记叙文文段阅读快速解题技巧 关键词:记叙文;技巧;套路近四年来,在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记叙文阅读在整套试卷中的分值始终稳定在27至32分区间,但是有不少的同学不作答或随心所欲乱答,所以这项得分率相对较低其实,如果能掌握题型和规范答法,这一项的分数还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提高的记叙文文段阅读在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广州市中考记叙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1)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7)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8)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及表达技巧,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9)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针对这几个方面的考点,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要快而准地答题,笔者认为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审清题干审清题干也就是要审清楚它的指示性信息:即答题的角度、阅读范围和表述的要求。
要充分理解题干中所设置的信息内涵:问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提问的?题目里蕴藏着哪些考点?只有读懂了题意,才能正确答题考试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把人物描写写成修辞手法,人物性格概括为做什么事,语言特点写成写作手法或人物描写方法,这都是因为审题不清或概念混淆造成的例如:《广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中的文段阅读《童年》17题: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5分)首先要注意“前”字,限制了所做的事的时间范围;“我”限制了人物,不能是三个小男孩;“我”做了哪些事?”在段句中找出“我”想成为玩伴前的动作描写,动词“观察”、“爬”“打”、“坐”、“期待”、“纵身”、“跳进”、“跑”、“拉”、“截住”、“拉”、“钻”,再由分值5分决定应该至少写5件事,一件事里有几个动词的,把它归结到一块如”纵身”、“跳进”、“跑”、“拉”、“截住”是写“我救小弟弟”这件事的二、整体感知,掌握阅读快速答题技巧关于记叙文的语段,不管是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或是语言鉴赏,还是概括文章要点,或是对内容进行探究,试题的出发点都是检测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所以都应该着眼于整体阅读,这就是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摸清写作的思路和全文要表达的情感,回答问题才能做到快、准、精当,才不会出现词句不能达意或以偏概全,甚至跟标准答案完全相反的答案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阅读快速答题技巧:首先,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原文有中心句的找出中心句;没中心句的看能否找出能概括中心的重点词语下面是各类文章中心归纳的套路:写人类:本文记叙了……赞扬了(揭露了)……表达了……记事类:本文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写景类: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思想感情状物类:本文借助于对……的描写,赞扬了……哲理类:本文记叙了……告诉人们……的道理寓言、童话类:本文通过……故事,告诉了……道理其次,如果是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文章内容、人物形象、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文章中心及作者或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还可以考虑修辞因素等具体的语境来回答有时可以直接词语互释(用近义词来解释),词素解凑,实在没法子也可以望文生义(但经常会有偏差)等办法来解释答题套路:“XX”一词原指……,这里指……有比喻义的要写明比喻义另外,至于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我们首先要了解,句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能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可能是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也可能是总结全文的句子;亦可能是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或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义主要是从内容和结构上由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分析句子从内容上来理解,答题套路是:(1)“XX”句表面上的意义是……,深层意义是……(2)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3)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4)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5)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6)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句子从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要看句子所在的位置来回答,答题套路是:(1)在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环境描写);为下文埋下伏笔;设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在文中:承上启下;过渡;领起下文;总结上文3)在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对于句子、篇章的分析,答题要看清问什么,概念不能混淆答题套路是:(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4)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朴实自然、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5)人物性格特点:结合人物描写和感情褒贬来分析:自信、勇敢、坚强、吃苦耐劳,机敏、沉稳大方、和善、豁达开朗、幽默风趣、胆大心细;自卑、沉默寡言、懦弱、胆小如鼠、优柔寡断、贪婪、阴险、毒辣等如《201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20题:纵观全文,你看出希科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5分)希科老板设陷阱谋杀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然后占有农庄的人物描写中足可断定希科老板是个贪婪、阴险、毒辣、工于心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三、在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考题中,要重视回文和语言环境现在的现代文阅读题目除了部分开放性的试题,读的时候最好能带着问题去读,然后再反复读几次,强化文本意识有的直接抄下就可以了,有一些你只要结合所在问题的前后语言环境就可以概括出来,尤其是那些在题目中就带有选文词句用双引号的方式告诉你的题目,更是要将这个词语或者句子代入到原文中去,往往在它的前后边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即使开放性试题,也要以原文为基础,离开文本去牵强地去解答,结果往往也是不符合题意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将原文置于脑后,胡思乱想,瞎答一气,否则是徒劳的如《201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20题表格的最后一行填空:希科老板的神态“愁容满面”,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玛格卢瓦尔老婆婆常常独自一个喝得烂醉如泥:有时候躺在她的厨房里,有时候躺在她的院子里,有时候躺在附近的路上,一动不动地跟死尸一样,让希科老板担忧了吗?当然不是回到文段第一段:“三年过去了这位老太太非常健壮他好像一天也没见老,希科可就悲观失望极了他觉着这笔钱好像已经付了半个世纪了,他觉得自己受了骗,上了当,破产了希科老板多么盼望老婆婆早点死呀,老婆婆一死,他就能继承老婆婆的庄园了老婆婆的境况,正是掉进了希科老板所设定的圈套里而已所以他的愁是装给别人看的,以此掩饰自己的卑劣行径,装个好人而已另外,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的题型,答题套路: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如《201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20题:你看出希科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该题可以从要抵制别人不怀好意的诱惑,不要总想着贪别人的小便宜方面去谈。
四、重组加工如果要求“简要”“概括”回答,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尽可能利用原文中关键性的文字自己稍微进行加工处理,并留心分值的设置,确定答多少个点一般来说,3分最少要答三点或六点,很有可能六点,一般1分或0.5分一个点,语言要通顺五、表述力求准确、完整回答阅读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准确性,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节外生枝,避免作答内容庞杂拖沓,以致影响阅卷教师评卷,也降低答题的准确率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港湾中学邮政编码:51070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