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辛弃疾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2421281
  • 上传时间:2022-02-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2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辛弃疾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速,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惋惜已是白发人! 【解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预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饠古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lú)飞速: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速;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lì):特殊响的雷声,比方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惋惜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忆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勇敢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抱负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猛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认真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周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犹如今日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很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预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下”,即部下炙”,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勇敢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觉察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蔡瑁去追逐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特别焦急地说:“的卢,今日有生命危急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奋勉有为的乐观思想最终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惋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的抱负与现实的冲突 这首词气概磅礴,布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的豪放风格 扩展阅读:辛弃疾轶事典故之名士相见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进行了中国哲学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黄昏,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观察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其次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受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掩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爱护单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