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pt
22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内部学习资料),第,1,章 一般规定,1.,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对运煤或运建筑材料等大型载重车为主的公路,应根据实际情况,经论证选用设计荷载计算参数进行设计2.,设计年限的选择宜根据各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该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并考虑投资条件综地确定新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15,年,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延长设计年限对改建、扩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宜为,10,年至,15,年,大修加铺工程可视具体情况确定设计年限二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12,年,有特殊使用要求时可适当延长三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6,年至,10,年四级公路的沥青表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8,年,砂石路面可为,5,年3.,交通量宜根据下表的规定划分为五个等级设计时可根据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车道,),或公路日平均汽车交通量,(,辆,/,日,),,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交通等级,BZZ-100KN,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车道,),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客车(日,/,辆),A,特轻交通,100,2500,10000,4.,材料技术要求,4.1,液体石油沥青用于透层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的胶结料,应视其用途、气候条件和施工情况选择适宜的标号。
4.2,乳化沥青主要用做透层、粘层、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适用于交通量较大或重要道路、桥面铺装的粘层,表面处治,冷拌沥青混合料,改性稀浆封层等4.3,对以下情况宜选用改性沥青:,a.,当用道路石油沥青拌制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达不到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指标要求时;,b.,对交通量繁重、重载车较多的公路,沥青表面层宜选用改性沥青;并视实际情况中面层也可选用改性沥青或稠度低一号的沥青;,c.,温差变化较大,高温或低温持续时间较长的严酷气候条件的公路;,d.,铺筑特殊结构的表面层,如开级配抗滑层,沥青玛蹄脂碎石,超薄罩面层,排水路面,彩色路面等;,e.,路线线形处于连续长纵坡、陡坡及半径较小匝道,制动、起动频繁、停车场等路段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公路第,2,章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1.,结构层设计,1.1,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1.2,沥青面层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与稀浆封层四种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包含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混合料交通量较小的乡镇、村公路可用砂石路面沥青混凝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面层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含上拌下贯沥青碎石,),可用于二级、三级公路的面层,以及用于柔性基层、调平层。
沥青表面处治与稀浆封层可用于三级、四级公路的面层和各级公路的上、下封层冷拌沥青混合料可用于三、四级公路面层,或旧路修补工程1.3,沥青混合料结构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与适宜厚度,1.4,基层、底基层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料力学性能和扩散应力的效果,充分发挥压实机具的功能,以及有利于施工等因素选择各结构层的厚度各结构层的材料变化不宜过于频繁,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各种结构层施工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最小压实厚度,(,mm,),适宜厚度,(,mm,),砂粒式沥青砼,4.75,10,15,25,细粒式沥青砼,9.5,20,20,25,细粒式沥青砼,13.2,30,30,40,中粒式沥青砼,16,40,40,60,中粒式沥青砼,19,50,60,80,粗粒式沥青砼,26.5,60,70,100,粗粒式大粒径沥青碎石,26.5,70,80,120,粗粒式大粒径沥青碎石,31.5,90,100,150,特粗式大粒径沥青碎石,37.5,100,120,150,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的一层压实厚度宜为,180,200mm,,并不得分层铺筑小于,15cm,的薄层,对半刚性材料的上基层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结 构 层 类 型,最小压实厚度,(,mm,),适宜厚度,(,mm,),上拌下贯沥青碎石,60,60,100,沥 青 贯入式碎石,40,40,80,沥青表处,10,10,30,水泥稳定类,150*,180,200,石灰稳定类,150*,180,200,石灰粉煤灰稳定类,150*,180,200,贫混凝土,150,180,240,级配碎、砾石,80,100,200,泥 结 碎 石,80,100,150,填 隙 碎 石,100,100,120,2.,结构组合设计,2.1,路面结构应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特点,公路等级与使用要求,交通量及其交通组成,并考虑结构层的功能与受力特点以及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等因素,进行组合设计根据基层组合成四种典型路面结构:,a.,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半刚性基层上设有较薄的沥青面层结构b.,柔性路面各结构层由沥青混合料,或沥青贯入碎石、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级配碎石、砂砾等柔性材料层组成,无半刚性材料层的结构类型c.,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采用贫混凝土、混凝土基层等的沥青路面d.,混合式沥青路面在半刚性或刚性材料层与沥青面层之间设置柔性基层的路面结构2.2,沥青层厚度宜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气候条件以及所选路面结构类型等因素拟定。
a.,当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层厚度可为,120180mm,;二级公路的沥青层厚度宜为,60120mm,;三级公路的沥青层厚度宜为,3050mm(,拌和法,),或,1530mm(,层铺法表处,),;四级公路的沥青层厚度宜为,1030mm,b.,当采用柔性路面结构时,面层可选用,100,120mm,双层式,其下设沥青混合料、贯入式碎石、级配碎石等柔性材料层沥青厚度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等具体情况计算而定c.,采用贫混凝土沥青路面时,沥青层 可为,100180mm,,当采取防止反射裂缝措施时,沥青层可适当减薄d.,当采用混合式沥青路面时,面层可选用两层式,沥青面层厚度宜为,100120mm,,其下设柔性基层柔性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厚度宜为,80180mm,2.3,为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下列情况下的路基应设置垫层a.,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b.,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不良的岩石挖方路段c.,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可能产生冻胀需设防冻垫层的路段d.,基层或底基层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软弱的路段。
2.4,结构层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加强路面结构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提高路面结构整体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a.,各种基层上应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稀释沥青、乳化沥青等洒布数量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粒料基层应透入,36mm,为宜b.,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c.,沥青层之间应设粘层,粘层沥青宜用乳化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3,0.5kg/m2,d.,新、旧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旧水泥混凝土板之间应洒布粘层沥青,宜用热沥青、改性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拓宽路面时,新、旧路面接搓处,宜喷涂粘结沥青第,3,章 路基与垫层,1.,路基回弹模量值,1.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填方路基的填料选择、路床的压实度以及填方路堤的基底处理等均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规定必须采取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浸入路面、路基的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时,宜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应采取掺入固化材料或换填砂、砂砾、碎石渗水性材料,以及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强路基排水的技术措施,进行综合处理,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对,E,级特重交通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40MPa,。
多雨地区土质路堑、强风化岩石路段,应注意填挖交界处及路堑段的排水设计,以改善路基的水文状况土质路堑的干湿类型,一般宜降低一个等级,按中湿或潮湿路段进行路面设计1.2.,对新建公路可根据当地稳定的平均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计算平均稠度,并考虑路基填土高度,有无地下水、地表积水的影响,论证地确定路基土的干湿类型注:,H,0,为不利季节路床表面距地下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地表积水指不利季节积水,20,天以上H,1,、,H,2,、,H,3,分别为干燥、中湿和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见附录,F,划分土基干湿类型以平均稠度,w,c,为主,缺少资料时可参照表中一般特征确定路基干湿,类型,路床表面以下,800mm,深度内平均稠度,w,c,与分界稠度,w,ci,的关系,一 般 特 征,干,燥,w,c,w,c1,土基干燥稳定,路面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影响路基高度,H,0,H,1,中,湿,w,c1,w,c,w,c2,土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影响的过渡带区内路基高度,H,2,H,0,H,1,潮,湿,w,c2,w,c,w,c3,土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路基高度,H,3,H,0,H,2,过,湿,w,c,w,c3,路基极不稳定,冰冻区春融翻浆,非冰冻区软弹土基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
路基高度,H,0,H,3,2.,垫层与抗冻设计,2.1,当路基处于潮湿、过湿路段,应设置排水垫层;当路线通过潮湿、软弱地基,应换填,20,40cm,厚的砂砾等透水材料或掺入无机结合料或固化剂等处理地基,20,30cm,厚使其加固稳定,并根据实测资料适当提高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在冰冻地区潮湿、过湿路段应设置防冻层,并进行防冻层验算2.2,垫层材料可选用粗砂、砂砾、碎石、煤渣、矿渣等粒料以及水泥或石灰煤渣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等各级公路的排水垫层应视具体情况,使垫层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或铺至路基同宽第,4,章 基层、底基层,1.,半刚性材料基层,1.1,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按其组成结构状态分为骨架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悬浮密实结构和均匀密实结构四种类型1.2,半刚性材料基层适用以下范围,a.,水泥稳定类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对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宜用于下基层或底基层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b.,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或上基层宜选用骨架密实型的稳定集料c.,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均可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
d.,骨架空隙结构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适用于需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1.3,各类基层、底基层压实度及抗压强度,层位,类 别,C,、,D,、,E,级交通,A,、,B,级交通,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集 料,98,1.5,3.5,97,1.2,1.5,底基层,集 料,97,1.0,1.5,96,0.6,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七天抗压强度,层位,土,类,B,、,C,级交通,A,级交通,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集料,97,0.8,细粒土,95,底基层,集料,97,0.8,96,0.5,0.7,细粒土,95,95,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七天抗压强度,注: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数小于,10,)地区,石灰稳定砂砾土和碎石土的,7,天抗压强度应大于,0.5MPa,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三、四级公路,压实机具有困难时压实度可减少,1%,2.,柔性基层,2.1,柔性基层可用于各级公路大粒径沥青碎石宜用于,C,级及,C,级以上交通公路的基层、底基层;贯入式碎石宜用于,B,级交通公路的基层,或,C,级、,D,级交通公路的。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