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于志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郭**
  • 文档编号:195118549
  • 上传时间:2021-09-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3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于志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 归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帝尝谓志宁曰:“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 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 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 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而左右多任宦官,志宁复谏,太子益不悦东宫仆御旧得番 休,而太子不听,又私引突厥,与相狎比志宁怀不能言,上疏极言太子大怒, 遣张师政、纥干承基往刺之二人者入其第,见志宁憔然在苫块中,不忍杀,乃 去太子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 废,独志宁蒙劳勉永徽二年,洛阳人李弘泰诬告太尉长孙无忌反,有诏不待时• •斩之志宁以为:“方春少阳用事,不宜行刑,且诬谋非本恶逆,请依律待秋分 乃决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 自戒,若何?"志宁对曰:“《春秋》:陨石于宋五。

      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 吉凶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志 宁爱宾客,乐引后进,然多嫌畏,不能有所荐达也,为士议所少王皇后之废, 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 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赞曰:• • •于志宁谏太子承乾,几遭贼杀,然未尝惧,知太宗之明,虽匕首推胸不愧也及 武后立,不敢出一言,知高宗之昧,虽死无益也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 使邪僻启其心/B.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 使邪僻启其心/C.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 使邪僻启其心/D.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 使邪僻启其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文中指加衔,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以示皇帝对此 人的荣宠B. 永徽,唐高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从汉武 帝开始的。

      C.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与致事、致政、休致、视事、乞骸骨等 意思相同D. 赞,纪传等文章后的总评性文字,用以阐发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 有褒有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志宁忠于职守,教导太子他牢记太宗用正确的道理太子的嘱托, 太子屡次犯错时,他想阻止,就呈递《谏苑》讽谏B. 于志宁勇于谏净,纠正错失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诏令立刻斩决 他认为春天不宜杀戮,且诬告不是大罪,应依法后判C. 于志宁善解君意,及时规劝高宗担心陨石坠落是不祥之兆,想通过修 养德行来警戒自己他援引《春秋》,宽慰、劝谏高宗D. 于志宁性格矛盾,前后不一太子派张师政、纥干承基去刺杀他,他无 所畏惧,吓退刺客武后被立,他不敢说一句反对的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 译文:(2)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 译文:14. 简要概括太子派人刺杀于志宁的原因答案解析】10. B; “周召”,指周公、召公,人名之间需要断开,排除AC; “今太 子幼",主谓结构;“卿当辅以正道”,“卿指于志宁,是本句主语,故“幼”与“卿”之间应断开,排除Do本句译为:往昔周成王以周公、召公为老师,每天听到的都是正道,反复熟 悉就成了他的本性。

      现在太子年纪小,您应当用正道来辅佐、教导他,不让邪门 歪道诱惑他的心灵11. C; "致仕,……与……视事……等意思相同"错误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11112. D; “于志宁性格矛盾,前后不一”“他无所畏惧,吓退刺客”错误 从原文“于志宁谏太子承乾,几遭贼杀,然未尝惧,知太宗之明,虽匕首摧胸不 愧也及武后立,不敢出一言,知高宗之昧,虽死无益也”来看,于志宁劝谏太 子承乾,多次遭到贼人暗杀,但是不曾惧怕,是因为知道太宗贤明,即使是匕首 刺在胸口也不觉得愧疚等到武后即位,不敢说一句话,是因为知道高宗愚昧, 即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益处并非性格矛盾,前后不一他无所畏惧,吓退刺 客”错,是刺客不忍心杀害于志宁,自行退去13. (1)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现在太子要人去教导约束, 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他的任务2)武则天皇后认为他不帮自己,怀恨在心,后来趁杀掉长孙无忌时,(让) 于志宁因此获罪撤职1) “两立",同时做到,同时并存;“教约",教导约束;“起",复职;"道”, 通“导”,教导2) “右二 通“佑二 帮助;“衔,怀恨;"坐”,因为……获罪14. ①太子行事不当,志宁多次劝谏,太子不悦; ②志宁劝谏无果,只好上书太宗,惹恼太子。

      参考译文: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县人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被选调为冠氏县长, 山东发生暴乱,他弃官回家了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中书侍郎,加衔散骑常侍、 太子左庶子太宗曾对于志宁说:“往昔周成王以周公、召公为老师,每天听到 的都是正道,反复熟悉就成了他的本性现在太子年纪小,您应当用正道来辅佐、 教导他,不让邪门歪道诱惑他的心灵努力办好这事,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 次序破格获得的太子李承乾屡犯罪过,于志宁想挽救、阻止他,呈上《谏苑》婉言劝说太宗看到后非常局兴,赏赐给他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不久,兼任太子詹事,因为要替母亲服丧才免去了职务,太宗诏令提前复职,于志宁坚持请求服丧满期,太宗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促开导说:“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现在太子需要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他的任务 于志宁这才复职当时太子在农忙季节时建造深邃的密室,一连几个月不停工, 还过度地爱好歌舞于志宁劝谏太子,太子不听而太子身边多任用宦官,志宁 再次上谏,太子更加不同兴东宫辞去过去外族的仆御,而太子不听,又暗中招 来突厥头人,一起戏游志宁心中想却不能说(无法管教),上书极力劝谏太 子非常愤怒,派遣张师政、纥干承基前往暗杀他。

      这两个人偷溜进志宁的住处, 看见黄瘦的脸色的志宁因守丧躺在草荐土块上,不忍心杀他,于是就离开太子 的事败后,太宗知这底细,对他说:“听到你多次劝谏,承乾不听你的话,所以 到这种地步这时东宫的上下都被罢官,唯独志宁受到慰问勉励高宗永徽二 年,洛阳人李弘泰诬告太尉长孙无忌谋反,诏令可以即时斩首于志宁认为:“正 值春天是少阳象数当令,不适宜执行死刑,再说诽谤言论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请按法律等到秋分以后再判决"高宗同意永徽四年,有十八颗陨石坠落到同 州,高宗询问说:“这是什么征兆?我要以悔改以前的过失、修养以后的德行来 警戒自己,怎么样?"于志宁回答:“《春秋》记载,,有五颗陨石坠落在宋国 内史说:这是自然现象,不是产生吉凶的根源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 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 是没有妨害的于志宁对宾客接待热情,对后辈乐于推荐,但是猜疑戒心太多, 没有因他推荐而显贵的人,受到官场舆论的轻视高宗废除王皇后时,长孙无忌、 褚遂良坚决劝阻不被采纳,于志宁不敢说话武则天皇后认为他不替自己帮忙, 心怀不满,后来因此杀掉长孙无忌时,于志宁获罪撤职离京任荣州刺史,改任 华州刺史,批准他退休。

      去世时,七十八岁,谥号为“定”赞曰:于志宁劝谏 太子承乾,多次遭到贼人暗杀,但是不曾惧怕,是因为知道太宗贤明,即使是匕 首刺在胸口也不觉得愧疚等到武后即位,不敢说一句话,是因为知道高宗愚昧, 即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益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