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新历史课标》强调时序性和系统性的原因和意义.doc
5页谈谈《新历史课标》强调时序性和系统性的原因和意义了解历史的时序是知识与能力的一个要求、运用时序是学习历史的 一种要求,感受时序是历史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体现 新版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专门列出对历史时序的要求,既落实了课程设 计思路的总体要求,也强调了历史吋效性对学好历史的必要性下面以中国古代史为例,看看课程内容要求上的变化;学习板块课程内容•1'国古 代 史1、 史前时期2、 夏商周时期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3、 秦汉时期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了解东汉的建立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道赤壁Z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5、 隋唐时期知道隋朝的统一,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知道“安史Z乱”,知道唐朝灭亡之后五代十 国的局面&宋元时期知道北宋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 族的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南宋偏 安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亡夏、金和 南宋;知道元的统一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 原实验标准对东汉、两晋南北朝、隋朝等朝代内容几乎没有要 求,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什么系统体现。
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这对初学历史的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发展时序造成了很大 的困难新版标准将中国古代史划分为7个时期,课程内容涉及中国 古代各个时期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新版标准 内容描述上就可以粗略看出是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木的史 实,展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是一幅简明的中国古代史发展的 系统图学习新版标准可以发现,包括中国古代史在内的六大学习板 块都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设定课程内容,顺着新版标准规定的课 程内容就能清楚地知道中外历史发展的线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线”,这有利丁未来初中历史教学的转向至丁•“点”侧重于以下:学习板块课程内容中国古代 史1、 史前时期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 意义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 始农业的产生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2、 夏商周时期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 知最早的汉字知道春秋战国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商 鞅变法、都江堰工程,知道老子与孔子、 百家争鸣3、 秦汉时期了解秦代的小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 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 “人一统”王朝。
知道“丝绸之路”及英作用知道佛教的传人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 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 播文化的作用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 族发展的意义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5、 隋唐时期了解科举制创立和大运河的开通,以文成公主 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 唐朝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的发展了解唐朝的 社会气象6、 宋元时期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的南移宜政院管辖西藏,宋元时期商业 贸易的繁荣以及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7、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皇权强化和“八股取士”,了解郑和卜•西洋,戚 继光抗倭,明长城和北京城,了解明代科技的 成就及影响郑成功收复台湾知道西北边艦的 巩固,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了解清 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消闭关锁国政策三、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按照新版标准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行为,采 用与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相吻合的教学方式,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达 成新版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着力做好 以下四方面工作1、构筑历史发展时序、展现历史阶段特征时序性对学好历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的时序性意味 着史事的前因后果、意味着时间上的不可逆;历史的时序性决定了历 史的惟一性,不可变更、不可重复新版标准无论在课程设计、课程 目标及课程内容上都加强了历史发展时序性的描述或规定,所以在初 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构筑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时 序,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 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对 历史事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即搭建明确清晰的历史发展时序, 应当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工程特征通常指的是可以作为标志的显著特点,是区别于其他事 物的特殊之处历史阶段特征是指某一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例如, 新版标准将中国古代史划分为7个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研究、多元比较,努力寻找这7个历史阶 段或各个朝代各自的独特发展之处,并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展现给学 生,帮助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即努力展现历史阶段特征,应当 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工程2、用好历史学习主题初中历史教学不是不要学习主题,而是要在充分掌握相关的 历史知识的背景下,理解历史学习主题的意义。
新版标准在每一板块 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呈现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在掌 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应该说,这里的“点”是 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 “点”,以“点”连“线”,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 “线”,能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所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 归纳历史学习主题,这不但能加强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即 恰当运用历史学习主题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提高工程3、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与强化“三维目标”的整 合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和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理 念修订稿坚持、发展和完善这些基本理念,更加重学生对历史的感 悟、体验和认知,注重教学信息的多重传递和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注 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具有的 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教师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中发 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成为他们形成正确的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修订稿完全认同并尊重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从“三维目标”方 面进行课程设计,进一步强调学生在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同时,养成 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情感和面向世界 的视野与意识,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从而更加突出了历史 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4、重视初中、高中、大学历史课程的整体构建与衔接,进一步减轻 学生学习负担,塑造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对初中、高中、大学的历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构建、 并使不同时段的课程有机衔接,避免重复、断裂、脱节与错位,一直 是从教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此次修订稿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做了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 了广泛认可和重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 础课程,它所具有的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与其他人文 科学一样,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进一步强调历史教育的独特性:历史课程是通过学生学习人类社 会按照吋序的发展来塑造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