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教专用111高中化学选修_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_试题及详解.doc
7页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章测评1.有效碰撞是指( )A.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 B.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C.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D.反应物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2.可逆反应 A(g)+3B(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条件可以提高A 的转化率的是(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增大压强 ④降低压强 ⑤加催化剂 ⑥除去 C ⑦增加 A ⑧增加B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②③⑥⑧ D.②④⑤⑦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mA(g) nB(g)+n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和 C 的浓度均是原来的 1.8 倍,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 A 的转化率增加了C.物质 C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m>2n4.可逆反应 mA(g)+nB pC(g)+qD 中,A 和 C 都是无色气体,达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增加 B 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 D 是固体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 m+n 一定等于 p+qC.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若 B 是气体,增大 A 的量,A 、B 转化率并不都增大5.(2005 江苏高考,1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 2 mol A 和 2 mol B 达到平衡后, A 的体积分数为 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 A 的体积分数大于 a%的是( )A.2 mol CB.2 mol A、1 mol B 和 1 mol He(不参加反应)C.1 mol B 和 1 mol C D.2 mol A、3 mol B 和 3 mol C6.如图 2-6,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有 22..4 mL 一氧化氮。
若通入 11.2 mL 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密度为( )图 2-6A.等于 1.369 g·L-1 B.等于 2.054 g·L-1C.在 1.369 g·L-1 和 2.054 g·L-1 之间 D.大于 2.054 g·L-17.(2006 全国高考理综Ⅱ,6)反应 2A(g)+B(g) 2C(g);ΔH>0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 C 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8.对于化学反应 A2+3B22.AB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2)=0.4 mol·(L·min)-1 B.v(B2)=0.8 mol·(L·min)-1C.v(AB3)=0.6 mol·(L·min)-1 D.v(A2)=0.01 mol·(L·s)-1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A 和 1 mol B,发生反应: 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 W%。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 0.6 mol A、0.3 mol B和 1.4 mol C 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也为 W%,则 x 值为( )A.1 B.2 C.3 D.410.一定温度下,反应 2SO2+O2 2SO3 达到平衡时,n(SO 2)∶n(O 2)∶n(SO 3)=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 2)=0.8 mol,n(SO3)=1.4 mol,此时 SO2 的物质的量应是( )A.0.4 mol B.0.6 mol C.0.8 mol D.1.2 mol11.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A 和 1 mol B 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 a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 a mol·L-1 的是( )A.4 mol A+2 mol B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C.3 mol C+1 mol D+1 mol B D.3 mol C+1 mol D1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的是( )A.2SO2(g)+O2(g) 2SO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2C2H2(g)+5O2(g) 4CO2(g)+2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2NH3(g)+CO2(g) CO(NH2)2(s)+H2O(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4NH3(g)+5O2(g) 4NO(g)+6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1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 ②压强 ③催化剂 ④浓度 ⑤反应物本身的性质A.①②③④⑤ B.⑤ C.①④ D.①②③④14.图 2-7 表示某反应:N 2(g)+3H2(g) 2NH3(g) ΔH=-a kJ· mol-1(a>0),在某一时间段 t0—t6 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图 2-7A.t0—t1 B.t2—t3 C.t3—t4 D.t5—t615.A、B、C 、 D 四种物质皆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加入水稀释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A+B C+D B.A+H2O C+DC.A+B C+H2O D.A+2B+H2O C16.某温度时,把 1 mol N2O4 气体通入体积为 10 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 4 s 时 NO2 的浓度为 0.04 mol·L-1,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这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 1.8 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 4 s 中以 N2O4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 mol·(L·s)-1B.在 4 s 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 1.2 倍C.在平衡时容器内含 N2O4 0.4 molD.在平衡时容器内含 NO2 1.6 mol17.图 2-8 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 2NO+O2 2NO2(该反应放热) 反应中 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 a、b、c、d 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 v(正)>v(逆)的点是( )图 2-8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18.反应:2SO 2+O2 2SO3 进行的时间(T)和反应混合气中 SO3 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9 所示曲线 P 表示使用了催化剂,曲线 Q 表示未使用催化剂从图可知,催化剂可以_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图 2-919.(经典回放) 将 2 mol H2O 和 2 mol CO 置于 1 L 密闭容器中,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H2O(g) 2H2+O2,2CO+O2 2CO2(1)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填它们的化学式 )(2)若平衡时 O2 和 CO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 平 (O2)=a mol,n 平 (CO2)=b mol,试求 n 平 (H2O)= ___________用含 a、b 的代数式表示)1.思路解析: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但是只有反应物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就是有效碰撞,这也正是活化分子中有合适取向的碰撞答案:CD2.思路解析:其反应物的转化率(α) 是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已反应的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占该反应物起始总物质的量的百分含量在不改变 A 的起始总量时,必须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才能提高 A 的转化率,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且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所以降温及增大压强均可使平衡向右移动但是,加入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因而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答案:C3.思路解析:由于 c= ,当 V 变为原来的 1/2 时,如果平衡不发生移动,则 n 不变,c 必然n是原来的 2 倍现在 B 和 C 的浓度均是原来的 1.8 倍,则证明 n(B)、n(C)均减小了,进而推知平衡向左移动而物质 C 的质量分数等于 C 的质量占混合体系总质量的百分数,而总质量不变,所以 C 的质量分数减小,物质 A 的量增加,所以 A 的转化率减小。
而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 m<2n答案:A4.思路解析:由方程式可知 B、 D 的凝聚状态不确定选项 A 中,增加物质 B 的量,若物质 B 是有颜色的气体,则物质 B 的量在任何时刻都比原平衡大,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这时 D 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若 D 是有颜色的气体,当平衡向右移动之后,平衡体系颜色也加深选项 B 中,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说明反应物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等于生成物的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而物质 B 和 D 的状态不确定,所以(m+n)与(p+q)的关系也不确定选项 C 中,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减小,表明平衡向左移动,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必定是放热反应选项 D 中,若物质 B 是气体,增大 A 的量,平衡向右移动,B 的转化率增大,A 的转化率减小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答案:D5.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等效平衡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A 项中若将 2 mol C 全部转化为 A、B,分别得到 mol A 和 mol B,与起342始加。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