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傣族传统文学和谐思路.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510535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3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傣族传统文学和谐思路一、家庭和谐思想及其协调家庭关系的职能家庭和谐是傣族传统文学反复强调和突显的一个重要思想,通过对这一思想的强调和突显来发挥调节家庭关系的职能,以促成夫妻关系、家庭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力争使每个成员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获得更加美满的人生,以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夫妻相敬互爱的理念,这一理念在德宏傣族的婚姻仪式上念诵的念词里表述得最直接、真切《新郎新娘祝词》这样告诫新郎新娘:不要互相离心离德,要像筷子和枕头一样成双成对……你们要成恩爱夫妻到老,夫妻关系像山崖一样牢,像巨石一样厚,……由于前世一起用同一枝花献佛,这辈子才能生成同一辈的伙子和姑娘,生成同一蓬树木同一颗竹笋,两颗心紧紧相连一首《婚宴祝词》教导新郎新娘说:团结一心过日子,恶语不要有,好话说不完由古至今,这样的教导伴随着婚礼仪式的频繁举行,在傣族社会得到反复强调、反复突显,深深扎根于傣族群众的精神世界傣族著名的故事《茉亚海占南亚海浑》(含义是不要弄伤荷,不要搅浑水)说:有一对夫妻天天吵架,另有一对夫妻从不吵架国王把两对夫妻叫到王宫里,命令天天吵架的夫妻停止吵架三天,命令从不吵架的夫妻三天以内吵架一次,如若做到要重赏。

      天天吵架的夫妻双方都尽量克制,互不争吵,直到第三天晚上睡觉时,以为第二天可以到王宫领奖了,妻子说:明天国王奖赏我们金子以后,你要给我做这么大的手镯她边说边做手势,做手势时手打在老公的鼻尖上,老公疼痛难忍,起身和老婆又打又闹从不吵架的夫妻,丈夫尽量寻找岔子想和老婆吵架但总是吵不起来,最后他检来空空的螺蛳壳让老婆煮吃,老婆买来瘦肉剁细放入调料塞进螺蛳壳里煮好让老公吃,于是老公终究没理由和老婆吵架第二天两对夫妻到王宫向国王汇报,国王重赏不吵架的夫妻,号召民众向他们学习,狠狠批评了天天吵架的夫妻这个故事通过风趣的情节表现了要求夫妻和睦的思想关于家庭关系,傣族传统文学除了要求夫妻相敬互爱以外,还对新娘提出了更为全面、严格的行为范式要求,通过对新娘的谆谆告诫向人们传达媳妇应遵守的维护家庭关系的准则在德宏地区流传的《新郎伙伴念的婚宴祝词》告诫新娘说:新娘啊!你去哪里不要走得慢,挑水不要双手扶扁担听人家说婆母的背后话,你要赶快进厨房烧火吃饭的时候你别去邻居家串门,人家说你想说管家婆母的背后话如果有鱼和肉你要拿到桌子上,哥哥吃歪了嘴脸上露笑容;如果有鱼和肉你不要藏在锅底,被婆母打开看见会说你小气如果父母生病你不要毫无顾及地走动,妈妈睡觉感觉寒冷你要帮盖好被子,你要赶紧到厨房烧火,……不说婆母背后话、有鱼有肉全家共享、照顾好生病的婆母等,都是傣族家庭关系中媳妇最为基本又是最为关键的行为准则。

      《新郎新娘祝词》教导新娘:听父母的话,回报父母用奶水养育的恩情;进家要会喊,出门要会说,永远不要忘记天经地义的传统习俗回报父母恩情、听父母的话、进家叫父母、出门向父母报告,这是傣族社会媳妇尊重父母的最起码行为要求《哭嫁时念的词》中新娘母亲对新娘说:如果人家的儿子衣服脏了你要去买肥皂来洗,如果婆母衣服脏了你要滤灰水帮洗干净我的女儿挑水别把两手伸展放在扁担上,要是你回家慢了人家说你在路上说婆母的背后话你要赶快进厨房烧火我的女儿离开家,只因你妈贪吃人家上万的银子,要是人家的妈妈说难听的话,你不要顶撞啊我的女儿在这里,除了前面提到的行为要求以外,还提出了为丈夫、婆母洗衣服、进厨房做家务、不与婆母顶撞等内容对媳妇的要求是严格的,这是傣族社会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条款之一傣族传统文学还要求男方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媳妇,将媳妇作为自己的亲生子女看待,营造一种亲和的家庭氛围如一首《把新娘交给男方时的念词》中说:孩子(指儿媳)不懂事要一起教育,不黑一起染,不红一起染;画肉不画骨头,好口袋要一起缝;砍芭蕉叶不要砍到叶柄,骂人不要骂到家族;她去地里要会找她,她去田里要会叫她我们按照传统风俗习惯,把她交给长老们了,把她交给她的父亲母亲了!明确要求男方家长教育、关爱娶进门的媳妇。

      除此之外,傣族传统文学还要求男女双方的家庭友好相处一首《送结婚礼箩到女方家时念的词》中说:他们双方的父母从今以后成为亲家亲戚,一方是婆母,一方是岳母,天天相亲,日日相好,相依相靠到永远,恶语不要有好话说不完,……一首《新娘回门归来长老念的词》中说:我们的新媳妇回来了,愿你们成为恩爱夫妻,永不提以前的旧话题,说错的话做错的事让黄牛水牛牢牢踩踏,双方做亲家到永远,我逆水而上你顺水漂来,你送肉来我送鱼去,愿你们好吃好在,长长久久!新郎新娘的互爱、男方家庭成员和新娘的关系牵涉男女双方的家庭、家族关系,甚或整个村寨的关系,新郎新娘双方家庭的友好与否,同样直接影响着双方家庭、家族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人际关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最终关系到生命意义能否圆满实现的核心问题因此,傣族古代文学要求男方父母以正确态度、包容之心接纳和对待新娘,也要求男女双方的父母也要互相认可,友好相处傣族传统的长篇文学也有不少表现了处理好家庭成员关系的主张流传在德宏地区的《阿娜哇乍哇》教育道:作为子女,如果与年迈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一定要压住心中的怒火,不要轻易发泄出来,要会将心比心,要明白将来自己也会老。

      如果与妹夫或弟媳一起生活,说话要温和,不要有互相排挤的思想,更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家庭才美满幸福可见,傣族传统文学对家庭和谐关系的行为要求,并不是单向性的苛求某一方达到某种标准,而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身份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让每个成员各得其所,各尽其职,各守人伦;也不是空泛地说教,而是从微小的细节上进行涓涓细流式的诱导,具有极强的具体性和可行性可以说,傣族社会夫妻和睦、长幼有序、尊老爱幼、成员融洽的家庭关系,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傣族的社会形态、社会对家庭的要求,以及传统文学的宣传、教化作用是分不开的二、村寨和谐思想及其造就淳朴民风的作用傣族自古生活在河谷平坝,他们立村建寨,聚落而居,自然村落是相对独立的人群整体在过去,村寨里的任何家庭和个人,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村民依附村寨,村寨保护村民,村寨和村民密切相联,没有一户傣族人能脱离村寨而独自存在,村寨其实就是是一个由若干家庭和社会成员联系而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因此,傣族人很重视村寨地缘关系,同一村寨的人都相互依靠、相互帮助,关系十分密切,“一家有事,全村帮忙”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另一方面,傣族人还十分重视亲戚关系,傣族俗话说:“破箩筐可以扔,穷亲戚不可丢”、“臭鼻子不能割,穷亲戚不能丢”、“园子无人进就会成杂草地,亲戚不往来就会成外人”。

      这些谚语提倡亲戚之间相互往来,相帮相助傣族从事水稻种植,单家独户难以完成繁重繁杂的田间活计,相互间的合作与帮助显得尤其重要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凭借同寨地缘关系和亲戚血缘关系维护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互惠关系,这种关系又通过传统的互助互爱、公平合理等伦理道德原则得以维护和世代延续于是,傣族人特别重视村寨和群体,重视个人和村寨、群体的关系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强调个人不能脱离村寨或群体的谚语,如“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一棵树不成林,一家人不成寨”、“一棵树不能破成一堆柴,一户人不能建成寨”、“独木桥难行,独一人难言”、“独木搭桥人难去,众木成排好渡江”、“一人不抵二人计,人多能出好主义”、“同心石成玉,协力土变金”、“齐心能把山推倒,团结能把海填平”、“脱离家族朋友,如同晒死的藤”、“人没有朋友就像树没有根”、“田园不锄长野草,亲友互不交往疏远了”,等等,直截了当地告诫人们血缘关系不能丢、个人不能脱离村寨或群体的道理流传在西双版纳的伦理道德教育经典《布栓兰》教育子孙后代说:一棵树不成林,一根木架不起桥;一个人本事虽大,也难抵御漫天而来的灾难和风沙在这里,强调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傣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客气,礼貌谦让,与人为善,尽力维护个人与群体、个人与村寨的和谐融洽在傣族的人生礼仪念词里,则是要求社会成员互助互帮,尤其是人生礼仪等活动的互帮互助,以促成村寨地缘关系和亲戚血缘关系的进一步和谐《把新娘交给男方时的念词》里说:……她父母才叫我们夫妻双方健在的人和活泼的伙子姑娘,代表她的父亲和母亲,带着姑娘成群结队,走过荆棘丛生的高山,跨过好几条江河,才一起来到家,来到尊贵的各位祖辈父辈跟前,来到他父母跟前(指男方父母),把她交给你们做儿媳妇,……姑娘出嫁需要乡亲邻里陪送到夫家,以显示新娘父母家和村寨的实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新娘向本寨伙子告别时边哭边念的词》中说:……我们寨子的伙子啊,谢谢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挑土来帮我垒灶蒸饭;谢谢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腰别刀子帮我切肉!……《新娘向姑娘伴告别时边哭边念的词》中说:……谢谢了我的姑娘伴们,谢谢你们把泡涨的大米捞起放在水桶上,谢谢你们在红红的太阳下为我蒸饭我的姑娘伴们啊,烦请你们替我收拾,我的姑娘伴们啊,你们为我烧火弄脏了衣服,事情办完你们再滤灶灰水洗涤吧!……这并不是简单的出嫁新娘对伙伴的哭别,这表现着傣族人通过筹办婚事消除村寨成员之间的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实现凝聚人心、协调社会关系的终极目标。

      傣族丧葬礼仪念词同样有许多强调互助行为范式的词句《老人返乡(死亡)时念的词》中说:……人家说树有丛,人有亲亲戚戚,粽子叶依靠枝杆,同寨人相靠相依准备了烟箩高脚盘,去找懂行的人,代表寨老和全体社干社员,赶快把大家召集来,带着锋利的大刀和匕首,来到家里面,有的去砍竹子来破,做成捆绑用的蔑子,做成抬杠和“干召”瓦房;有的剪纸花做吊钱树,涂上面浆贴上纸,扎成一大棵;……这首念词提倡的是在危难时刻村寨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单位、一个统一体,强调危难时刻这种统一要超越内部的差别与对立……回想昨天,社干领导来安排四、五、六个人,准备礼品去到盘根错节的亲亲戚戚家,还有姑妈阿姨家,到勐腊占达(地名)去报信,所有同宗同族的人,都来服侍照料您老人家……哎!母亲啊母亲!我们的家族人拿布来为您盖上了,我们众多的亲戚来帮忙了,人人带着钱来哀悼您,家家都拿一袋袋的大米来帮忙,近亲们拿一肘宽的白布来赞助,一丈丈的白布啊,让它成为我母亲在阴间刷石灰的大房子,让它成为我母亲在鬼界镶玻璃的楼房母亲啊母亲!亲戚们带来了香和阴间的黄钱,年迈的爷爷奶奶们来到了,我的母亲你要从金色的棺材里出来和他们说话,大伯大叔们来到了,我的母亲你要从灿烂的棺材里出来和他们聊天。

      家族人和亲戚们都来了,来帮准备做功德的贡品和待客的饭菜,准备了干招(鬼房)和干洁(鬼房),……众人纷纷而至,送钱送物,帮忙操办各种相关事项的表述,实际就是傣族人对互助互帮村寨地缘关系和亲戚血缘关系行为范式的倡导这种表述,既是对死者阴魂的告慰,对生者心灵创伤的平抚,同时也是对公众的教育,还是傣族人建立互助互惠人际关系网络、营造村寨和谐与稳定的特殊方式在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学的反复突显和倡导下,村寨和谐的思想成为傣族人的自觉意识,傣族群众自然而然形成了热爱村社、互帮互助、互相体恤的淳朴民风,人们常说的“共同吃才香、一起抬才轻”就是这种民风的具体体现傣族村寨处处洋溢着一种祥和、悠然、温馨的气息,邻里之间的争斗极为少见,人与人之间尽量避免矛盾和摩擦,人际关系基本处于友善和谐的状态三、宽以待人的思想及其铸就宽广胸怀的功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傣族地区,此教的“忍”、“仁”、“善”等主张使傣族传统的互助互爱、公平和谐的理念上升到伦理的层面于是傣族形成了律己忍让、善待他人的宽广胸怀傣族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讲宽容、求和谐的谚语,譬如“话到嘴边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忍一会不迟、等片刻不久”、“与人共事要学会吃亏”、“欲丢的东西要收好,欲气必忍”,等等;有的谚语以缺少宽容忍让而引起的严重后果来警示人们不能自我失控,要为和谐而尽量克己,譬如“让则两相得利、争则两相俱败”、“两相抵必升矛盾、双方不让必起火”、“家不和要败、国不和要亡”、“小事不忍,必招灾难”、“父子不和家不旺,邻里不和是非多”、“一争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