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芦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芦溪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纯粹觅得好声音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其他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
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提出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8月7日)6.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看重音乐的专业性,让“好声音”成为推荐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B.《中国好声音》在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出现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结果。
C.《中国好声音》关注了“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并加以具体的指点,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D.《中国好声音》并不是一个让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给了选手们一个梦想开始的起点,让他们体味奋斗和梦想所带来的幸福感7.选秀节目怎样才能走上赢得公众、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选秀节目要想获得公众认可,就必须邀请那些在相关领域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人士参与到节目中来,以增强节目的公信力和号召力B.选秀节目要想赢得公众,就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引导公众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学习努力的过程C.选秀节目要想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就应该积极发现并呈现有个性形象风格的选手,在形式、程序上不断创新,避免重复D.选秀节目要想经得住质疑和追问,就应该标举脚踏实地,倡导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严格自律,自觉奉行诚信的社会准则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达人秀》不是只注重单纯的才艺,而是注重以情动人,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选秀节目的一个有益的突破B.《中国好声音》并非完美无缺,有几位选手对自己经历的描述经不起追问。
节目应该要求每位选手有诚信,有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C.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这些新人并收其为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这是《中国好声音》的一个独特之处D.《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体现了公众对选秀节目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进入困局的重要原因参考答案:6、B 7、A 8、D6、B “对《中国好声音》的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的现象,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7、A文中说“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而并非依靠“邀请那些在相关领域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人士参与到节目中来”8、D这些争议主要体现的是公众对诚信的要求更加严格,而这也并非“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进入困局的重要原因”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以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子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
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保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 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参考答案: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在米脂贾平凹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在米脂县南的杏子村里,黎明的时候,我去河里洗脸,听到有人唱这支小调一时间,山谷空洞起来,什么声音也不再响动;河水柔柔的更可爱了;山也不见了分明,生了烟雾,淡淡地化去了,只留下那一抛山脊的弧线我仄在石头上,醉眼蒙眬,看残星在水里点点,泛出明灭长短的光波我不知这是谁唱的三年前,我听过这首小调的唱片,但那是说京腔的人唱的,毕竟是太洋了;后来又在西安大剧院听人唱过,觉得舒扬有余,神韵不足;如今在这么一个边远的山村,一个欲明未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