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和管理对策.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3352538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和管理对策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发展,外籍教师 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让来华的外籍教师 感到新奇的同时,也给他们已有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 念带来冲突,面临跨文化适应的问题探究影响外籍 教师跨文化适应的内外因素,稳妥地做好外籍教师的 跨文化适应管理工作,对高校国际化师资质量提升和 国际化教育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国际化教育跨文化的接触给人带来的不仅是新奇与神秘感, 更多的是一种压力体验,因为在其他不同的文化生活 中生活意味着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体验等方面 要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会给人带来压力,而且 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战胜这种压力,进而达到对异 国生活的成功适应分析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问题, 探索管理对策,对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能力,成功跨 越文化障碍,更好地投入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着 重要的意义一、跨文化适应的概念解读跨文化适应是指对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一般 可划分为包括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心理适应,以 及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能力的社会文化适应在这 个过程中往往会岀现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的概念最早 由美国人类学家Oberg (I960)提出,用来指那些旅 居者由于面对陌生的社交符号和环境而引起的心理压 抑,并由此提出跨文化接触的人会经历蜜月、危机、 恢复和适应四个阶段著名学者Kealey认为跨文化适 应有正面和负面的心理变量,如生活满意度是正面变 量,抑郁和焦虑是负面变量,旅居者生活满意度高, 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就少,就达到了跨文化适应 而被大部分研究者认同的跨文化适应的分类方式是 Ward及其同事的观点他们认为跨文化适应可以划分 为两个维度: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是 指在跨文化接触过程中以情感反应为基础的心理健康 和牛活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 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当地文化的人进行有效接触二、影响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外部因素1. 生活变化来华外教首先面临的是一系列的生活变化,如天 气、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等,这些变化会给人压力 在访谈中,有外教提到,刚下飞机,看到灰蒙蒙的天 就感到一种压抑有研究表明,生活变化与身体、心 智健康存在一定关系;和心理失调存在一定关联跨 文化接触带来的生活变化势必会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 适应2. 社会支持对于来华外教来说,除了家庭之外,他们的社会 支持资源可以分为同胞和当地人。

      Adelman (1988) 认为,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由同胞提 供的支持系统是非常有用的在跨文化经历的初期, 那些有相同旅居经历的人可以提供给旅居者信息,帮 助他们应对新的环境同胞还可以提供情感帮助,支 持他们宣泄自己的情感,释放因跨文化新环境带来的 挫折,同胞可以为旅居者提供保护作用,使其心理安 全、自我尊重和归属感得到增加,从而减少压力、焦 虑、无助感和疏远感如果出现社会支持缺失,高校 外籍教师会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进而影响跨文 化适应的健康发展3. 文化距离文化距离是旅居者体验到的压力和适应问题的重要调节变量按照每个文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文化可 以划分为或远或近的一个连续体比如,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在文化上比较接近,文化距离小,澳大利亚与 中国文化距离就比较大文化距离的假说预测外籍教 师的文化与居住国的文化距离越大,他们的跨文化适 应就越困难中国人奉行崇权威和尚道德,而西方人侧重推崇 个人尊严和个人精神,弘扬个人价值中西文化背景 和价值观的差异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中西文化信息 交流方式上的跨文化差异比较大中国属于高语境文 化,说话比较含蓄,喜欢旁敲侧击、点到为止而西 方人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来华外教在教学过程 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学生太过含蓄矜持,不 喜欢积极发言这跟西方学生的积极互动、激烈讨论 的氛围相距甚远他们的热情和赞美也无法鼓励孩子 们的积极互动,这个时候他们会感到压力和沮丧二)内部因素1.评价和应对方式生活变化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挑战,而对有的人 则是一种压力,对于生活变化的不同认知和评价方式, 就会影响外教的跨文化适应首先是期望值,期望值 是旅居者在进行跨文化接触之前,对跨文化接触的想 象现实的、与实际体验匹配的期望,能促进外教良 好的适应,期望的正确性可以讣他们对以后的压力环 境进行正确的评价,建立起信心,减少焦虑对来华 工作期望过高,实际的生活满意度会降低2.人格因素人格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原 因是如果找到某些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人格因素,就可 以运用于人才选拔,把那些能更好地适应其他文化的 人筛选出来参与跨文化工作影响来华外籍教师跨文 化适应的人格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点是指当人们面对问题时,在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认为是自己可以控制事情的发展,还是外界因素 影响事情的发展内控的人对于事情的归因主要着眼 于自身的主观原因,外控的人则归因于外部的客观因 素。

      在访谈中,外籍教师在评价自身教学情况时,内 控的外教往往会强调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可能 不适合中国学生,而外控的外教则会更多地强调中国 学生不善于表达,不配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三、加强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管理举措中西文化的差异,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外籍 教师初来中国往往会出现文化冲突、交际障碍等“水 土不服”现象很多外教都觉得跟中国人一般交往不 是大问题,但是要更进一步与中国人交流自己的思想 和观点就很困难,除了语音因素外,主要还有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和沟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不同的文化 在相遇时,能否互相尊重、有效沟通和理解,成为跨 文化合作成败的关键如何加强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 管理,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跨文化适应显得尤为重 要 (一)加强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培训跨文化培训的目的是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 际能力,培养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的态度,消除因文 化背景差异形成的理解和沟通上的冲突从时间维度简单地说外教的跨文化培训可分为来 校前、来校后和工作中来校前,学校尽量通过网络、 邮件等方式全面介绍外籍教师所要工作和居住的城市 和学校,获得对该城市和学校的环境、历史、人文、 经济和社会等文化信息,以免外教到来后发现与自己 的想象出入太大,出现种种不适应。

      来校后,学校要 加强中国文化、有关外事法规、生活常识和一些简单 的汉语培训,让他们缩短对异质文化的适应过程,缩 短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邀请公安局出入 境的工作人员专门给外籍教师介绍中国的法律法规和 当地安全部门的规章制度和政策O专门配备“一对一” 的中方合作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上协助外教,让他们 熟悉和了解我国的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要求,以及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教学与科研情况、学生的学习 情况、校园和周边配套二)加强与外籍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负责外籍教师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 意识,努力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与机制,把交流看做 是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进其互相了解,传递 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访谈中发现外教最不喜欢的是 中国人“last minute”,如果最后才被通知课程要取消 或者学校有什么活动安排,他们都会表示不悦,因为 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要提前安排,而不是最后一分 钟告诉他们管理者或者合作教师与外籍教师的沟通不仅是限 于工作层面的,也要有个人层面的不仅是工作同事, 更应该成为彼此的朋友后者往往是他们对中国社会 与文化进行更深入探寻和了解的机会,平时的非正式 谈话中得到的信息可能是其他渠道无法得到的,而这 种交流本身也锻炼外籍教师与他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之,在外籍教师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 到,在充分了解中外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思 维方式差异的基础上,注重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与 应用,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进行科学有 效的跨文化管理进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更多的贡献参考文献:[l]Adelman M B. 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social sup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1988 (3): 183-205.⑵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 东师范大学,2005.⑶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1997: 480-490.[4]王利平,王思科,李洪春.重庆高校外籍教师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⑸李丹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 研究与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5).⑹陈慧•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 学进展,2003 (6).⑺王嬪.高校来华外教跨文化适应探究•铜陵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3 (1).注:此文系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二类项0资助。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编辑薛直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