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纵深发展探讨.doc
3页「11国一东盟H由贸易区建设纵深发展探讨摘要:如何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创建进程的不断深入,推动区域内 备个经济实体的发展,有些制约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从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在自 由贸易区的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H由贸易区应采取的一些对 策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制约性问题;区域合作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纵深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这儿年中国东盟白由贸易区(以下简称H贸区)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来看,H 贸区的建设正在稳步向纵深发展,比如“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 办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自贸区的建设必将接触到很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因此,首先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以下一些问题:1.1经济实体实力的差异性H贸区地跨东亚与东南亚各国,由于齐种因索的制约,各国与各地区的发展必然存在 着显著的茅异性在白贸区内,会有经济发达稈度I•分高的新加坡,也存在着经济欠发达的 缅甸,老挝;在我国,备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也很不平均,例如,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 物流和商贸中心之一,而广大的两部地区发展仍然很落后这样的局面势必造成自贸区的发 展不平衡,发达成员有可能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便利优势和自身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扩大自 己的优势地位;而欠发达成员的经济利益有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1.2自贸区内木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白贸易内,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货帀形式和多种经济发展层次再加上自贸区 幅员辽阔,备种发展水平的经济实体和社会制度交错纵横,这就给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 整合带来不小的难度,由于产业级差的存在,对于欠发达成员而言,不公平的合作难以避免 更由于白贸区内的各成员对于合作的目标有不同的解读,也就难以形成各成员利益均能一致 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同时,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不仅影响各国白身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自贸区 的建设与向纵深发展的进程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包括菲律宾存在的分离主义分了的活动,印 尼的恐怖主义纟R织的扰乱,南沙群岛的归属纷争等等,这使得各国在实现1'1贸区建设的规划 目标时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索的干扰,从而爆响白贸区建设的进程1.3自贸区内备国面临的竞争问题白贸区内各国都实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都以欧美和LI本为主要出口市 场,从而使双方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大致相似、出口产品也大致雷同因此,双方在彼此的 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竞争同时,自贸区内各国在发展经济,吸引投资方面也存在着激烈竞 争的情况,这些竞争关系如果在H贸区内得不到很好的理顺,就容易诱发双方在经贸交往中 竞争无序甚至恶性竞争。
1.4金融合作程度仍然落后首先,跨国跨区域的金融服务不配套,金融产品缺乏,针对区域经济合作的金融创新 不足,跨区域的结算渠道不畅,中间业务占的比重小,服务效率低;其次,由于在吸引资金 方面齐成员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导致一些国家并不热衷于资金的流出,而只关注资金的流入 这样也就造成木国吸收到的资金只能由木国的金融机构经营使用,外国的银行机构难以跨区 域开展业务,因此也就限制了区域金融合作的扩大与发展再次,跨区域间金融监管不配套, 层血也不够深入1.5东盟的结构建设的限制由于东盟实行的是国家代表制,这使得东盟的组织机构没有超越国家的能力,形成的 决策也不具备超国家的功能而反观欧盟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合作的成功,其次才提出政治 合作与组建政治联盟的要求东盟这种在制度上的寿异既为产业转移创造了机会,但也加大 了东盟各国Z间采取贸易白由化决策的难度,使得东盟各国的经济协调能力低下,决策缓慢 目前,东盟H由贸易区在贸易投资H由化稈度上已经落后于欧盟和北美白由贸易区这就使 得在整合白贸区的进程上增加了更加困难的结构因素的限制2白贸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相应策略分析2」加强并完善政府间的统一协调的机制随着自贸区不断向深入发展,因此对于各国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就相应的会提出更高的 要求。
对于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经济发展方向,金融一体化以及物流交通建设等方 面都需要各成员政府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起长效的协调机制白贸区建设过稈中存在的各 种政治并别与经济并异更需要备成员政府加强协调但协调的形式又不应仅仅局限在政府的 层血上应该建立起共同的政府引导企业的招商与开拓多边市场的协调机制,利用各成员 间的统一协调机制来扩大多边的经济合作规模2.2加快区域协调合作的步伐H贸区的建设不仅仅涉及到中国与东盟各国2间的利益关系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中国 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问题因此,自贸区的建设不仅要依靠备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而且也更依赖于区域内其他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1) 需要把握区域内备自的不同特点和和互优势,结合地缘关系,利用已有基础, 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具体在白贸区的建设中,还存在着多个区域性或国家型的经济合作组织, 其中包括:“新——柔——廖”增长三角、文莱与印尼、马、菲相邻地区的“东盟三角区"、泛 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所有这些区域经济合作既有高度的互补性,又有一定 的竞争性自贸区的建设要向纵深不断推进,就要和这些经济合作纽•织加强对接,互通有无2) 从我国国内的层面上看,应该采取更加积极与开放的行动参与白贸区的建设。
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区域经济中,突出区域经济区位优势的先决条件就是 发展交通和通讯因此,为适应自贸区的建设步伐,建立起我国与东盟的立体交通网络就成 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一是建立路上运输的通道,比如应加快从中国到新 加坡的铁路便捷通道的建设和泛北部湾沿海高速公路等;二是要利用好我国南部沿海的诸多 港口优势,实施大港口战略,加快区域内物流业的发展,扩犬我国口岸物流与远洋贸易的规 模1 消除国内市场无序竞争,打破市场壁垒应尽快消除行政区域的约束,制定相关措 施来消除区域障碍,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这样才能在客观上配合白贸区的建设具体 而言,建议从区域经济合作中最容易实现的旅游行业入手,鼓励和大力发展省际旅游,逐步 消除和取缔省际旅游区域限制,推动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并故终形成H贸区内的统一•的旅 游市场1 加快区域内经贸服务的发展建设,进一步完善贸易投资环境建议自贸区 内备方按照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就贸易、投资、物流等活动应给予特殊的优惠,包括提供简化 手续,充分出台刺激生产和贸易的政策等等同时,在降低关税、处理经济纠纷以及加强物 流协调方面实行沟通和协调进一步简化海关通行程序和出入境管理手续,促进贸易便利化 和降低通关费用和运输成木,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市场环境。
为此,我国应努 力使相关政策和收费标准在区域内实行统一,提高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区域内消除各 种非关税贸易壁垒2.3扩大金融领域沟通和交流的规模,促进区域金融合作%1 在金融建设方面,坚持平等协商方式和循序渐进的策略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金 融实践和金融业务开展上还存在很大的羌异,因此,双方应不断地进行沟通与对话,以消除 彼此的分歧特别是对于新东盟四国,由于它们的金融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自贸区应 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以帮助它们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白贸区的建设要求这就需要 白贸区的金融发展应立足于区域内各国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差异过大的事实,采取分层次 逐步推进的策略1 加强金融监管,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因此应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加大实 现信息共享的力度在设立区域性金融机构条件尚不成熟Z前,可考虑先在备国中央银行建 立区域金融研发中心,建立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通道和区域间信息的采集、交流和杏询等资 源共享机制再次,加强区域金融救助,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在《清边协议》的基础之上,中国与 东盟各国应尽力使货币互换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成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石同时,备国应建立双 方银行的肓接国际结算业务,为双方开展进出口外汇结算提供方便,缩短企业资金结算的时 间,从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以更加灵活便捷的方式进行结算,健全银行结算制度1 建立起1=1贸区内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亚洲债券基金的良 机,发展区域性的有价证券市场,使具有利于稳定区域内的资金流动和备国的金融市场,同 时促进经济发展2.4积极推进区域内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在区域合作中,齐种形式的民间组织探讨和交流尤其重要政府应经常组织齐种类型 的研讨会,对白贸区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加强白贸区内 备成员进行合作的同时,也应积极建立与其他经济区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自贸区选择出资 源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作为合作对象,共同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基于自贸区内备国语言复杂,经济差异性大,法律基础不同的特征,各国应积 极应对白贸区建设进程的变化趋势,重视白身的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必须重 视区域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尽快培养出更多既掌握国际经贸交流规则,又精通国际法 律与外语的复合人才这样,各国才能通过人才的优势进而转化成为产业上的优势,带动区 域内备个产业的发展,扩大备成员间的经贸往来参考文献[1] 王维平.改进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思考[J].区域经济研究,2004, (1).[2] 孙壮志.中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方向的选择与现实的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 院院报,2(X)6, (4).[3] 樊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特点[J].国际经济合作,2005,(3) .[4] 庄芮,沈净冲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报新动向、特点与走势[J].珠江经 济,2006, (5).[5] 张蕴岭.世界区域化的发展与模式[M].北京:世界知识岀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