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科组评课记录.pdf
3页一)徐炳生老师说课1.生活中,做某事之前要先考虑这件事是否有意义同样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之前,我们要先判断这个方程是否有实数解2.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接着引出课题,最后学生学习两种不同方程根的判别式3.培养学生看书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自解能力二)组内交流1.徐老师与学生关系融洽,上课中学生与教师间配合非常好2.教师比较注重“两纲教育”,让学生感到学习有目的性3.教师上课节奏控制的恰到好处,教学思路清晰4.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知识性也比较全面5.教室的板书规范,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有帮助,学生可以模仿的板书进行解题2010 年 10 月 21 日第五周沈怡,胡强运用平方差因式分解的评课记录胡强运用平方差因式分解1.新课引入十分好,但没把握好进一步解读课题的机会2.教师结构设计的很好,教学过程中相当自然3.课堂小结很好,把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但略显课堂时间较紧4.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若教师再讲的少一点,教学效果可能较佳沈怡运用平方差因式分解的评课记录1.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多进步,课上得相当不错2.教师的语言亲和力强,学生和教师配合默契,课堂气氛高涨,但略显教师讲课过多。
3.教师能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体现得更佳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让学生“感悟”的过程尹蓓百分数应用题复习(2010 年 11 月 23 日)的评课记录1.教师练习设计较好,有坡度,有一定的难度,还设计了不少开放性习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练习题容量较大,可以适当删改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节奏控制的较好3.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课堂教学气氛热烈,教室的问题有针对性,体现平时教师对学生训练有素4.解题中突出方程思想,这对解应用题很有帮助5.教师在板书上略有欠缺罗阳二次函数(2010 年 11 月 29 日)的评课记录1.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教态自然,对学生有亲和力,教室互相到位,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2.教学过程中缓解之向连接自然,课堂结构层次清晰3.教学目标把握准确,不拔高,不降低,重点突出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略提到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4.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数形结合,比如我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等1初一饶建军老师组内公开课(2010 年 12 月 28 日)评课记录本节课是因式分解复习课,饶老师能够系统把握教材,整体处理本单元内容。
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与渗透课的开始复习概念,按类型和方法进行分类再现,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生动形象,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实现了知识的前挂后联,使知识具有条理性,系统性,这对初一学生复习尤其重要而后将每一类形的典型例题进行重点分析,运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语言精确、形象,富于启发性,并适时介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师生互动,建立知识能力间的联系接着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由易到难进行训练,达到了本节复习课巩固提高的目的整堂课自然流畅,简朴实在,板书规范,亲切大方;结合教育技术手段展示教学内容,适时调控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胡雅萍,赵兴英(2010 年 12 月 30 日)的评课记录胡雅萍1.课堂结构组织得非常紧凑,教师上课的思路相当清晰,环节间的连接很顺,总之,这节课上的很成功2.在练习设计上有些题目非常好,如(-a-3b)(a+3b)这题,防止了学生思维定势,同时提醒学生在做习题时要审题,还对学生思维开发有积极作用3.复习课的题型体现得很好,有别于练习课赵云英:1.本节课主要是一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复习课,练习设计较好(填空题)。
2.教师分析到位,讲课节奏恰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讲几何证明启发到位,做到不代替学生,真正让学生自己开动脑思考3.归纳定理语在言上有待提高,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用简洁语言:90+中线,得到一半,尽可能有利于学生记忆黃争叶: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思想方法,经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现象、作出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建立起来的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马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孟德尔的科学研究过程,真正将科学方法教育落到了实处,达成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统一的教学目标王发水:通过设问几个简要的问题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这是马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特点,这样不仅仅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而且能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课堂陈仕元:按照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可深刻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学会有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并能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这时引导学生总结分离规律的实质就会水到渠成向辉:本次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亮点是引导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模拟孟德尔的科学研究过程,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领悟了“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因此,这种领悟是非常深刻的,真正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教育落到了实处。
并且,上述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情景中生成知识,在探究中提升能力,在感悟中升华情感,有效地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理念2罗云金:整节课中师生互动良好,从一开始的复习提问到有学生回答孟得尔对分离定律的解释,再到要求学生板书遗传图解,都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课堂反馈刘家成: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和板书作出评价,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在课堂中渗透入对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的钦佩知情,良好的体现了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郑廉:在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问题上并非主观臆断地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做了测交实验,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分析思考,演绎推理出测交实验方案学生在感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真正理解了测交的意义,在这一部分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同时领悟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基础知识和初步推论证明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训练学生会分析证明思路的任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特征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主要线段重合的特征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
因此设计时,我分别从几个方面作了策划:1、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等腰三角形特征的发现、计算和证题应用,所以本人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上节课例的掌握好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例 3 的补充其目的有二:(一)使学生在复习巩固本节知识二)为下一节内容铺垫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两个特征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4、创设丰富的旧知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唤起与形成新知相关的旧知,从而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5、提供可探索性的问题,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发现规律,证实结论,从而获得成就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6、利用直观教具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环境,触发学生求知心的生成,自觉地努力调集思维和旧知纷纷指向新知,成为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