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居易的七律诗《南湖春早》赏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0306317
  • 上传时间:2022-0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白居易的七律诗《南湖春早》赏析 《南湖春早》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谪居江州时期的作品诗的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之景,后两句抒发消沉郁闷的心情,反映出对国家政治形势的焦虑与担忧 首联总写雨后的南湖给人带来的“暖复明”之感中间二联则分写南湖美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气勃勃、有声有色、清爽明媚的南湖早春图春雨初晴,阳光返照,春意融融,湖边温馨明媚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两句分别写山水,着意刻画山之红杏、水之萍草:红杏盛开,零零散散地点缀着青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明媚得意;水面上新长出的萍草一望无际,非常翠绿,如同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红杏开得烂漫,零零星星,毫无秩序可言,故用“乱点”,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气与活力;萍草细小,繁而多,它整齐地布满了湖面,看起来如同一张地毯,故曰“平铺”;“平”字用得极传神,一则描绘出萍草的整齐茂密,这也是它主要的一个特点;二则“平”与“铺”字连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之宽阔。

      这两句所写之景,颜色比照鲜亮,绿中带红,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享受;此外,句中的景物虽呈静态,却因“乱点”、“平铺”而带动感,蕴含着春天难以掩饰的生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两句则从自然界生命活力的动物入手,描绘的是动态之景:由于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浸润,黄鹂的舌头也有些生涩笨重,以至于“语未成”即使这样,仍旧消除不了它们翩翩起舞、放声高歌的兴致它们的飘舞和鸣叫,更增加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有了这一联,一幅完整的《南湖早春图》才宣告完成 扩展阅读: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见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创造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表达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见:“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见,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见:“立采诗之官,开挖苦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明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谈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颜色也就是说,诗歌必需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唱歌,才算到达了极致 扩展阅读:白居易的诗词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特别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画出鲜亮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予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富,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殊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一样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闲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闲适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尊敬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概相像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现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