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2.有理数的除法.docx
7页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8有理数的除法-、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小学时,学生已熟知非负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因数 X因数=积,当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时,要求另一个因数,便是除法运算如图所示:被除数+除数=商I /厂\积土已知的因数=为一个因数而且也熟悉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同时也知晓“除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运算” 的法则前几节学过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以及运算律、 倒数的概念等等,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前几节课采用“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即探索、猜想、验证的手段,更是本节课继续学习的研究方法 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本节课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来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学习任务分析根据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来探索发现有理数除法的两条运算法则,会选择运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关系2 .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 .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知识引入;第二环节:思考归纳;第三环节:例题 学习;第四环 节:探究发现; 第五环:例题自学;第六环节:课内小结;第七环节:作 业布置;第一环节:知识引入 如何作有理数的除法呢?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本节知识的核心。
投影显示活动内容:( 1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 ,那么自然会想到有理数有除法吗 ?(- 12) + ( — 3)=?(2) 回忆小学里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并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被除数 =除数X商所以我们只需找到一12=(- 3)X?就能找到商是多少学生很容易猜想到: 一12=(— 3)X 4活动目的:利用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关系, 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来解决,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准备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被除数 =除数 X 商,来猜想 :( — 12) + ( — 3)= 4.第二环节:思考归纳 :活动内容: ( 1) 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猜想”出以下除法的运算结果 :①(一 18)+ 6= :②5③(一27) + ( — 9)= :④ 0 +(— 2 尸(2)在活动 ( 1) 的基础,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观察以上算式,看看商的符号及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及绝对值之间有何关系?从中归纳猜想出一般规律, 并用自己 的 语言叙述规律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都得 0注意: 0 不能作除数。
活动目的:从特例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猜想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要进行大胆地猜想, 并能善于用比较发现的方法来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结论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情安排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 并类比乘法法则 ,得出除法法则: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确定结果的绝对值 0 不能作除数的规定,总之,除法的运算法则要由学生归纳得出,教师适当补充和修正第三环节:例题学习活动内容:( 1 )用投影片展示教科书本节中的1例 1:计算:⑴(― 15) + (― 3) ; (2) 12+ (-±);41⑶(一 0.75 ) + 0.25 ; ⑷(― 12) + (— ) + (— 100).12活动目的: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题中的第(4)题是为了得到多个数相除商的符号判定方法设计的?活动的注意事项:(1)例题讲解前,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做一做,然后老师加以引导,书写过程要体现除法法则的应用步骤: 先确定商的符号,再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最后写出计算结果?(2)例题中第(4)题的讲解时,方法一,可按顺序依次两个数相除进行;方法二:可以类比多个数相乘确定符号的方法进行,从而转化成非负数相除的情形第四环节:探究发现与 1 x( — 5 );2与 0.8 x(-W );3,)与 (-1 ■ x(- 60)60 4活动内容:(1)做一做(用投影片展示)计算: (D1 + (- 2)5⑵ 0.8 + (——)10⑶(― 1) + (一4(2)计算出结果后,请同学们比较每一组小题中两个结果,从中发现了什么特点,由此你联想到你们所学的什么知识呢?并试着用语言叙述其中的规律: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活动目的:活动⑴一方面是除法法则一的进一步理解与巩固,以达到较为熟练的目的, 另一方面主要是为活动⑵提供探究发现作好铺垫,活动⑵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一小题的结 果,发现规律,并思考得出除法的另一个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活动的注意事项:(1)活动⑵)中要让学生从探究中产生联想并发现这就和小学就已熟 知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有着同样的规律 第五环节:例题自学活动内容:(1)有了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来学习本节中的例 1中的除法运算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例题 2的学习:例2 :计算:2 4 9(1) (- 18) + ( — _); ( 2) 16 +(——) + (-=)(2)教师可以不必对例 2进行讲解,只需强调仿例 1 的过程来完成计算过程的书写 ? 同 样例题 2 中的(2) 也可仿例 1 中的 (4) 小题中出出多个数的除法运算时的两种处理方法。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主动学习的精神,并能比较有理数的除法的两种法则的 特点,并在今后的应用中注意两种法则的选取有一个心理准备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师在总结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应用时, 要根据题目特点,恰当选择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 实质上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意图将除法运算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乘 法运算来完成,也突出了数学学习过程中转化思想第六环节:课内小结:活动内容: ( 1) 由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叙述除法的两个法则 2) 教师可以指明进行有理数除法时, 要根据题目特点,恰当选择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 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对运用法则的理解与掌握活动目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并逐步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归纳的好习惯第七环节:作业布置:活动内容:教科书本节课后的随堂练习及习题 2.12.活动目的;复习巩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计算活动注意事项:对习题 2.12 中知识技能的第 1 题的完成要求学生注意仿本节中的例 1或是例 2 的过程来书写,以巩固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第 2 题,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所学得出求有理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1、正是由于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关系:所以在探索除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被除数 =除数 X 商” 的关系来猜想、观察、探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在小学学过的“除 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的法则在有理数的除法中依然适用 让学生理解数的范围扩大后,有些知识依然适用, . 在前几节课对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的语言表达过程中也积累了 一些数学语言,从而可对本节课除法法则的归纳进行类比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依托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本节课从联想、 类 比、猜想、转化等几个方面,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并在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数学思想与 方法 .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思想,从而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 并尝试,并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习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