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建构研究.docx
6页恩施州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建构研究 摘要: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恩施州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足,如今最新施行的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定向培养教师的准入标准、培训课程设置以及见习反馈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分析,寻求构建教师定向培养机制,探讨其处于萌芽阶段尚待完善的地方,就机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给出建议,力促提高本地区农村教育质量关键词:基础教育;定向培养;机制建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也不断深化,相应的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的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在此前提下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委托培训地点,开展了面向恩施农村地区的教师定向培养工作,致力于向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输送优质的教师资源,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定向培养实践中的常规方法(一)再培训机制通过组织和选送农村教师、校长参加“国培计划”、“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程”、校本培训和全州中小学校长、小学(公办幼儿园)校(园)长、新任女校长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平均每年培训教师、校长1万余名。
二)改善待遇一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政策,全州共有2622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享受每人每月600元的补助政策;二是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4年全州有14000名农村教师享受每月300元、400元和6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三是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各县市将教师绩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落实,2014年度教师的5项奖励和4项基本补贴基本落实到位;四是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三)交流互动组织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每年有1000多名教师分别参加城乡交流和校际交流落实省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目前全州已经有9所农村学校成为全省启明星计划设岗学校二、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实践中,传统方法依然无法解决民族地区农村“招人难”、“留人难”的棘手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教师资源编制困境(1)定编标准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定编政策时效性不足,没有考虑新课程改革后科目增加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时延长、管理任务加重等情况,因此,编制标准已无法适应目前教育形势日趋复杂、多样的变化,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优秀师资力量流失加剧(1)教育管理体制实际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教师资源流失向系统外流动主要通过报考公务员、调动、辞职、自动离职等形式向党政机关、其它事业单位、企业等流动在州域系统内流动,包括县市间流动和县域内流动调查发现,我州优秀师资力量正在逐步向恩施、利川、巴东、建始、宣恩几地集聚,这些地方或教育优势突出或区位优势明显,其中恩施市作为州府所在地,更是成为教师流动的首选县域内流动表现为教学点向乡镇流动、乡镇向城郊流动、城郊向城市流动向州域外教育系统流动,主要向沿海地区流动2)教师编制结构不合理导致流动学校合并拆分、农民工子女进城等使部分农村学龄儿童转入城市,导致了农村生源逐年下降的现象这就使得农村教师资源由供不应求变为结构性过剩农村师资的编制相对有限,很多时候出现了教师超编的状况,这种情况对吸纳新生力量到农村地区任教十分不利三、恩施州定向培养机制改进对策(一)积极向上级进行政策争取(1)及时反映实际问题,申请颁布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师编制标准州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反映恩施州的实际困难,争取省政府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按照国家教师编制的相关规定,对于贫困的民族地区适当的放宽标,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以此解决我州定向委培的编制总量的问题。
2)认真落实教师资源储备政策,制定好定向委培方案根据教育部门统计数据,近三年内我州教师将自然减员2303人,平均每年减员七百多人,将对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冲击根据恩施农村基础教育中教师资源的现状,通过委托恩施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教师,探索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符合恩施农村基础教育教学实际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制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丰富有效的方法手段,创新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实际需要的合格的小学师资二)制定合理的定向委培方案(1)适当放宽教师招聘条件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我州实际的教师招聘方式降低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聘门槛,从以往的需要幼儿园及教学点本地的建档立卡的学生的要求按照现状和实际需求转向恩施全州州建档立卡的家庭选拔基本素质好、愿意从事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的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中职(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学校应、往届相近专业毕业生探索专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材建设同时安排毕业生到恩施州农村地区各小学顶岗实习,置换出当地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教学水平2)完善定向委培教育教学模式。
委托恩施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当前十分紧缺相应学科教师、农村幼儿教育教师、边远小学及教学点教师采取定向委培的方式,指标到县、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合格录用、诚信服务、择优进编签订培训合约,用合约方式实现对培训环节和录用过程的监管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教师资源培养方案和培训方案,建构课程体系,以课程为引领,积极探索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为农村小学培养合格的师资三)政府加强对教师资源的政策保障(1)解决教育机制的新旧交替融合问题2012年以来,我州实行教师新机制,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资源进行了有效补充,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教师学历偏低、结构老龄化等问题,对于定向委培下出来的教师资源队伍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要按照下发的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研究解决定向委培教师人员在职务的晋升、身份的转变、待遇的提升方面的难题,尽早实现定向委培教师资源的队伍建设,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以及教学点输送源源不断的教师资源总而言之,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搞好了教育,才有可能实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而教师队伍建设则是教育事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果和质量。
尽管定向培养在整体机制运行上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瑕疵,但是相信随着机制的越来越完善,培养经验的越来越成熟,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会更加完善,并未农村学校输送更多更优质的教师资源参考文献[1]李克勤.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范式.湖南师范大学2015.[2]张莲.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究.教学与管理2014(2).[3]高建宏.全科型2+3小学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探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4]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中国教育学刊2014(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