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电脑 富士康老板郭台铭范文.docx
16页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电脑 富士康老板郭台铭 7.5万元起家 大陆第一代创业者,即使今天身价再高,谈及父母,都会有一种感恩之情 “我当年创业的钱,是我母亲标会来的10万(台币)块钱每每提起他的母亲,一米八个头的北方大汉郭台铭总会露出难得的温柔 因此,郭台铭在富士康大讲“感恩文化” 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父亲叫郭龄瑞,母亲初永真是山东烟台人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在军队当兵的郭龄瑞携家眷来到台湾作为第一代外省人,郭家的生活不但不安定,甚至颇为艰难郭台铭兄弟姐妹四个,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当警察的父亲的薪水维持所幸郭台铭头脑聪明,而且很能吃苦,在学校是孩子王郭台铭点子多,说服大家富有煽动性,被同学们称做“锅盖”他在家里对弟妹也有号召力,从很小的时候起,郭台铭就带着弟弟半工半读,每年暑假都会打工,赚取下学年的学费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在部队服完役,正要开始做事,寻找机会,有个熟悉外贸公司的同学,打听到有一笔塑料零件订单,正在找公司承接于是,郭台铭就和几个朋友商量办厂,把这笔订单接下来郭台铭到台北建设部门登记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5万元人民币,是大家凑的。
郭台铭当时刚从部队回来,没有什么钱,他的2.5万元是母亲标会得来的 但是公司开得并不顺利,经营非常困难,第二年,合伙的朋友决定撤资不干了于是郭台铭又向岳父借了17.5万元,硬是把工厂顶了下来,公司也登记更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 相信三十年前,母亲和岳父出资支持郭台铭创业,既是出于亲情,也是因为看到郭台铭是一个做事业的人当时女儿林淑如坚持要嫁给郭台铭,岳父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并不愿意接受这门亲事,但是,他对郭台铭的能力还是认可的,因此,才借钱支持他 或许,当年那些撤资的朋友,看到今天郭台铭成为台湾首富,鸿海成为全球代工大王,心里一定追悔莫及 一头扎进制造业 创业之前,郭台铭以中国海事专科学校航运管理科毕业的背景,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强的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在当时有“台湾华尔街”之称的馆前路上班,担任排期及押汇工作,每天穿衬衫打领带,也就是今天的“白领”当时正赶上美国对台湾的纺织品实行配额管理,下一年的配额要由前一年的输出量来决定,而输出的额度就要看船期的安排,船期越多,意味着明年的生意更大因此,当时的航运公司掌握着许多纺织公司的命脉郭台铭的工作就是负责船期的规划,是一个很吃香的差使,几乎每天中午都有人请他吃饭。
但郭台铭没有流连于这种风光的生活中,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按理说,有了在航运公司一年的经验,郭台铭应该深知海外贸易一转手就可以赚钱的奥妙,即使是去创业,也应该进入自己熟悉的外贸行业但是,郭台铭看到的是贸易背后的东西:几乎所有的贸易产品,不是工业品,就是农产品生产才是根本,才能带动服务业因此,他决心去开工厂 即使是开公司,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也不一定非要进入制造业这种诱惑就曾出现在郭台铭的面前 1977年,鸿海的资本额增加到50万元人民币,他准备投资模具机器,盖一间属于自己的模具厂 这时候,有一个机会降临了 正当郭台铭筹集资金建模具厂的时候,一个土地掮客找上门来,向他兜售一块地那是一块在土城永福宫后面的土地,1平方米才卖290元人民币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台湾土地开始进入狂飙的年代如果抓住这次机遇,郭台铭就有可能进入房地产业了 郭台铭最后还是决定把第一笔资金用来打造自己的塑料模具厂然而,不到半年时间,永福宫后面的那块地涨了三倍其实,制造业的人都清楚,如果当时郭台铭一犹豫,去买了土地,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制造业来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富士康了 颠覆模具行业的陋习 创办公司的第二年,郭台铭就领悟到了模具的重要性。
“天下没有最好的办法,但有更好的办法郭台铭不但有洞察力,能洞悉要害所在,而且善于行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挣到第一笔钱,他就决心投资建设自己的模具厂他从大学招进一批机械系的学生,提出要按照标准化生产流程来开发模具,改变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传承模式这就要求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公开技术,而这些员工却认为这是端了他们的饭碗,不但集体抵制,甚至集体辞职,可见改变旧的观念和模式是多么困难郭台铭一横心,干脆一律聘请外面刚毕业的学生,全部重新教起 这样做,付出的成本是很高的因为要培养出一个模具师,没有几年的磨练是不行的因此,郭台铭的模具厂经营得很辛苦,成本又比别人高 但是,郭台铭知道,机械行业比的就是模具,只有改变台湾模具行业的陋习,才能建立起适应现代工业的模具产业,从而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他一再强调,一天不自我累积模具技术,便要受制于人一天 坚持走自己的路,过了六年,郭台铭才开始收获改进模具的成果因为有了自己的塑料模具机器,郭台铭就有能力和更大的公司合作,也更积极地投入OEM塑料精密零组件1979年,鸿海和大同公司“合作开发”彩色电视用“返驰变压器”的“高压线框组线”,其他的OEM产品,还有“美式座零组件”等。
瞄准电脑连接器 1980年,郭台铭在日本大阪度过了30岁的生日 三十而立,在三菱公司吃过饭,一个人回到旅馆后,郭台铭禁不住感慨万千那天晚上他到底想到了什么?他后来披露说,当时他是为了购买模具机器亲自到日本去的,参观了日本人的实验室,看到日本大厂长期扶持“配合厂商”,教他们开发新零件、做市场计划,让小厂在技术、质量和数量方面都成为稳定的“卫星工厂” 郭台铭经常去日本买机器,也对未来的市场趋势做了一些细致的市场调查,他认定,电子游戏机和电脑是未来的成长主流,特别是个人电脑将有大的发展 郭台铭的“运气”总算来了鸿海开发的连接器正好搭上台湾信息产业急速成长的好势头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此外,当时电子游戏机风行,鸿海业绩颇好,员工扩增到300人,资本额从1982年的400万元人民币,一下子增加到了1983年的115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两倍 1983年,鸿海利用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电脑业使用的电脑连接器,鸿海开始与电脑厂商建立业务关系这也是鸿海正式进入PC领域的第一步 到了1985年,鸿海中高层举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进行竞争策略的规划研讨,研究第一个“五年计划”。
参与这次会议的有关专家认为,郭台铭非常重视技术开发与专利保护,形成了精密模具的开发技术与专利虽然电脑连接器只是鸿海产品的一部分,但由于其拥有精密模具的开发技术,让鸿海面临许多新的市场机遇,比如生产照相机、家电、机械工具,甚至化妆品所需要的精密零件而个人电脑已进入萌芽阶段,很可能会成为90年代成长最快的高科技产品 两天的闭门会议使鸿海上下达成共识:专注于个人电脑连接器,主攻世界级电脑客户,五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脑连接器制造供应商 如果说,五年的模具功夫让鸿海站了起来,而接下来的五年则让鸿海看清了正确的方向,专注于电脑连接器使鸿海迈出了第一步 引进海外管理理念 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大大提升了鸿海的加工能力,同时,鸿海在悄悄做着另一件事情――提高管理能力郭台铭强调:“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马步扎得稳你知道少林寺和尚武功千变万化,是过去多少年挑水上山的结果吗?” 和引进设备相比,提升管理是看不见的慢功夫郭台铭的办法是鼓励员工直接实验摸索学习的方法,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 鸿海提高管理的方法,也是从国外公司引进的日本的设备好,管理也不错1988年,鸿海推行了日本的“5S”管理,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上下工夫。
同年还以“颜色管理表”首度获得宏公司“卫星体系工厂”第二名的成绩 那时候,郭台铭经常借机会找一些国外大公司的高管聊天,向他们请教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及外国公司的运作体系,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表现出一副求学若渴的态度 鸿海也重视引进国外的现代管理手段例如,与美国迪吉多和麦克唐纳公司签约引进了CAD/CAM软件系统,用来进行管理和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力投资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例如1987年,鸿海公司支出219万元人民币作为教育训练总经费,占总营业额的1.67%也在这一年,员工总人数为1000人的鸿海派到国外受训研习的干部即超过200人次1988年,由于员工教育训练方面的优异成绩,鸿海还获得了台湾工业总会颁发的“教育训练绩优厂商奖”郭台铭认为:“训练工作是公司成长最主要的基础 1988年,鸿海营业额突破2.5亿元人民币,第一次设立“世界级企业”的目标 台湾交通银行雪中送炭 1979年以前,鸿海拥有的“厂房”只不过是租来的两间小店面,根本不敢奢望走进交行的大门申请贷款1981年,台湾交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处,开始扶持中小企业郭台铭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当时中小企业处的杨襄理,没想到杨襄理不但耐心听完郭台铭的说明,还亲自参观工厂。
杨襄理看到鸿海的模具做得比别人小而精密,于是很快就核准了郭台铭的贷款申请 1986年,郭台铭接到大量订单,需要扩厂,于是再次向台湾交通银行申请贷款当时第一线经办人员要求鸿海提供更详细的资料,而郭台铭希望能亲自和张天林经理做简报,向他介绍鸿海的计划张天林人很严肃,提的问题也很尖锐汇报完了,张天林说一星期会有回音,结果四五天就核准了 这是一笔很关键的贷款,用这笔资金,工厂从6600平方米扩增到13200平方米当时整个投资金额是1.75亿元人民币,因为这个厂整合了电脑生产作业宏董事长施振荣曾评价说:“鸿海不但是全台湾第一,即便在全球较大的连接器领导厂商中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也不超过十家!” 郭台铭之所以能够获得台湾交通银行的贷款,主要是因为他的信誉,及每一笔贷款使用的效果都非常好因此,交通银行的内部刊物还专门采访了郭台铭,把鸿海列为银行的优秀客户 郭台铭获得贷款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总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公司的蓝图,打动银行业务人员的心并且,他的蓝图总能实现因此,银行都愿意跟他打交道 富士康出世 富士康这个名字出现在1985年,也就是鸿海开始迈向第二个十年的时候 经过了2022的创业,鸿海已经大幅度提升了管理技术,进行了产品转型,郭台铭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鸿海做得出精良又便宜的产品,为什么只能卖给台湾厂商?既然台湾厂商也是帮海外大厂代工,鸿海为什么不直接和海外客户接触?” 为此,郭台铭自创品牌“FOXCONN”,以此品牌直接在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FOXCONN”一词,“FOX”代表模具Foxcavaty,“CONN”代表连接器FOXCONN”体现了鸿海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竞争力当然,“FOX”也是英文“狐狸”的意思,取这个名字,也喻意着公司像“狐狸”一样智慧而敏捷FOXCONN”音译为富士康郭台铭进军大陆以后,即将公司命名为富士康科技集团 当然,“FOXCONN”品牌的确立,开始是为了直接进行国际营销当时鸿海对外采取的是两阶段的营销策略:第一阶段,先和当地的专业厂商结合,以对方的服务网及品牌进入市场,待FOXCONN产品的质量受到当地使用者肯定之后,便进入第二阶段,以自创的品牌营销为此,“FOXCONN”不但在美国注册,还同时在其他21个国家注册,这也是鸿海国际化的第一步,并首度成立美国办事处,加强美国市场销售网络及掌握信息 1985年创立“FOXCONN”品牌之后,郭台铭第一次前往美国,并且顺利争取到美国电信客户的订单鸿海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进军大陆建厂 2022年,可以看做是富士康近十年来高速成长的起点这一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