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唐四大家概要.ppt
23页初唐四大家,洛阳晨晖书法培训学校 许晓辉,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大文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四人均为书画名家,秉承先人的艺术精髓,融合进个人的特色,为唐初文坛注入了新鲜活力概念,欧阳询,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隋末唐初人,楷书四大家之一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欧体的风格特点,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
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有: 《化度寺碑》、 《皇甫诞碑》等行书千字文,行书梦奠帖,虞世南,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北周(558年—581年)、隋(581年—618年)、唐(618年—638年)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虞世南成就,唐太宗曾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还编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类书《北堂书钞》共一百六十卷,摘录了唐初能见到的各种古书这些古书现在大多失传了,但《北堂书钞》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在贡献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 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
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褚遂良,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一说明翟(今河南禹州)人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褚遂良艺术生平,褚遂良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褚遂良算是晚辈了,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体系其特色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示褚,让他鉴别真伪,他无一误断,足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 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意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代表作品,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凡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18行,行42字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20行,行40字,文右行 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唐张怀瑾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倪宽赞,《倪宽赞》墨迹,传为褚遂良书(亦有人认为是欧阳询书),真伪尚无定论然此书颇得褚书三昧楷书50行,共340 字宋赵孟坚评论此帖说:“容夷婉畅是河南晚年书明杨士奇评云:“评者认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而詹景凤则谓:“燥而不润,觅贬天趣此帖原迹现在台湾阴符经,大字墨迹,传为褚遂良书纸本,楷书96行,共461字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 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窥庐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题:“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很有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
即便如此,大字《阴符经》也不失为书法精品此帖不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还与“唐人写经”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参以写经 史,写得自然古朴元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石皆为 楷书,万文韶刻薛稷,薛稷(公元649年-713年)初唐书画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他是魏征的外甥,景龙中,出任昭文馆学士,睿宗立,拜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历太子少保,功封晋国公,世称“薛少保“后因预知窦怀贞谋害玄宗事,被赐死于狱中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当时的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足见他“锐精临仿“《广川书跋》说他“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用笔纤瘦,正是宋徽宗“瘦金书“所效法薛稷能画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以画鹤著名他当时在长安、洛阳及四川等地留下不少画迹,他所创屏风六扇鹤也为人传摹效仿,到五代黄筌出现以前,薛稷画鹤一直被人公认为是难以超越的精湛技艺,可惜作品未流传下来书法有《信行禅师碑》薛稷的风格特点,薛稷行、楷书,始见称于开元中叶张怀瓘所撰之《书断》,并入能品,且立传称:“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
杜甫曾见其普赞寺题额三大字,笔势雄健,有《观薛少保书画壁》诗赞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董逌《广川书跋》承息唐人,视作褚氏嫡嗣,其卷七有评曰:“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陆柬之)遗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用笔纤瘦“,出于刻意,乃一时代作风,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则更少丰润稷之书法出自褚氏,虽时有新奇能别成风神,然终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类“,未能尽脱褚氏规模而独张一军名列“初唐四家“,实见逊色,其所以附骥欧、虞、褚者,斯盖论书者为求得偶数矣!存世的《信行禅师碑》,越王贞撰,神龙二年(706)立在长安,是其代表作,代表作品,《信行禅师碑》,又名《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越王李贞撰,薛稷书唐神龙二年(706)八月立石已久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宋拓孤本传世剪裱本,册尾残损,正文共25开,另有跋一开半正文125行,每半开5行,行7字每半开纵19.8厘米,横13.5厘米此本现已流入日本,为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所藏,仅1700余字碑文内容记述隋代名臣信行禅师之兴佛教事迹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上承褚遂良之遗绪,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
其艺术风格比《升仙太子碑阴》书法更为华美、典丽可以说这是薛氏书法由虞世南书体转向褚遂良书体的一种反映此碑为薛稷的代表作,而且薛氏书迹传世极少,更可见此碑之价值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