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波波族身份建构研究:奢侈品消费视角.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49154019
  • 上传时间:2022-0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6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京“波波族”身份建构研究奢侈品消费视角    黄诗潞 李彤摘要:“波波族”(BoBos)是资产阶级(Bourgeoise)和波西米亚(Bohemian)的缩写组合,暗示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社会阶层的融合在《天堂里的波波族》(BoBos in Paradise)中,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最初用该词形容雅皮士与嬉皮士的结合他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购买昂贵物品来彰显不凡的生活品位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波波族”在中国的土壤也应运而生,并拥有和北美“波波族”不同的特质本文旨在透过中国“波波族”在奢侈品消费方面的特征和心理,分析他们的身份建构关键词:波波族;身份建构;奢侈品消费奢侈品消费作为炫耀性消费,起着彰显消费者的身份的作用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类型是区分社会成员身份的标志,消费是中产阶级的一种社会行为本文以布尔迪厄的消费分层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法,探讨消费分层与北京“波波族”身份建构的关系问卷由受访者基本信息、奢侈品消费行为问题、受访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三部分组成访谈旨在收集更多深入的信息作为问卷的补充本文的分析基于四位北京典型的“波波族”受访者,旨在考察他们的消费特征和心理,研究其与身份建构的关系。

      一、北京“波波族”的奢侈品消費特征(一)“波波族”倾向于入门级奢侈品消费波波族”是中国中产阶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普通大众相比,有较强的购买力然而,在奢侈品消费方面,他们的财富相对有限问卷显示,“波波族”有购买小型奢侈品和入门级奢侈品的倾向在回答他们经常购买的五个奢侈品牌时,他们提到的品牌包括“香奈儿、迪奥、蔻驰、古驰、兰蔻”结合问卷其他问题,可推断,“波波族”倾向于消费香水、手袋、手表和其他个人物品问卷显示,他们都会优先选择网购,这体现了消费打折奢侈品的倾向30岁的金融分析师西奥多(化名)在采访中表示,他不会盲目购买限量版或新产品可推断,“波波族”主要购买入门级的奢侈品和小型个人物品二)“波波族”倾向于时尚消费时尚消费是区分“波波族”与其他阶层的一个方面受访者珍妮(化名),26岁,毕业于纽约大学,现居北京朝阳她在采访中提到“不同的奢侈品有不同的文化含义”24岁的电视台编导克里斯蒂娜(化名)毕业于武汉大学,她也同意“我有时会购买奢侈品牌的化妆品,因为我想和广告中的明星一样时髦四位受访者都选择了“时尚”和“品牌文化”作为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这体现了北京“波波族”奢侈品消费的时尚特征三)“波波族”倾向于过度消费。

      北京“波波族”在消费奢侈品时也体现过度消费的特征波波族”表现出“波希米亚”的前卫态度,他们通常不遵循传统的消费观念克里斯蒂娜经常使用三张信用卡购买高档化妆品和时装我喜欢这些奢侈品牌,我的座右铭是‘及时行乐,我只想活在当下”,她在采访中说由此可见,“波波族”的消费观念是开放的,与他们目前收入相比,消费是超前的四)“波波族”强调身份的区分波波族”试图利用某种对象或媒介,通过时尚消费或过度消费,将自己与低收入群体区分开来奢侈品在区分“波波族”和其他阶层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波波族”渴望展示自己的身份西奥多在采访中提到,他认为高档服装能给顾客留下好印象,帮助他在商务谈判中取得成功从四位被调查者填写的问卷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商品的质量和美感有很高的要求波波族”往往代表了所谓精英群体的典型外貌和生活方式一般来说,“波波族”购买奢侈品是为了强调他们的社会身份五)“波波族”注重文化消费波波族”有着高度的自我意识,因为他们渴望展示自己独特的社会身份,并在下层阶级中展示自己他们不仅会投资奢侈品消费,还会参加昂贵的培训课程,这可以被视为奢侈品消费的一种变体西奥多在采访中提到,“我提倡务实的消费理念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宁愿花更多的钱在培训课程上,以提高我的技能”。

      由此可见,“波波族”更注重把更多的钱花在教育活动和培训课程上,在社会竞争中提升自我莹莹也强调了参加音乐会、画廊、舞台剧等文化活动的重要性高雅的文化产品也带有奢侈品属性,成为区分阶级身份不可忽视的因素二、结论通过分析,可以得出:1.北京“波波族”主要遵循实用主义的消费理念,而非盲目消费他们购买奢侈品为了表达自己的阶层归属,而非追求真正的奢侈享受2.“波波族”在奢侈品消费行为中强调社会身份的区分,来彰显优越、独特的社会身份参考文献:[1] Bourdieu,Pierre.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2000.[2] Brooks,David.Bobos in Paradise: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2000.[3] Lu Xueyi.The Social Struc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2009.传播力研究2019年34期传播力研究的其它文章浅析新闻工作者如何撰写好广播新闻评论国际新闻编译中的伦理思考大数据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讨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设计与呈现数学与传播学的渊源探讨《爱情是谬误》的幽默手法分析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