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史学幻灯片.ppt
54页1,第三章 中世纪的史学及史学思想 主讲 刘季富,2,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了解西方史学在5世纪-14世纪的情况了解基督教史学是如何取代古典史学的分析介绍这一世纪西方史学的主要特点讨论这一时期史学呈现的落后与蕴涵的进步介绍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拜占廷的史学 重 点: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难 点:基督教史学中的“进步”与“发展”观念,3,第一节 黑暗时代?,一、 “中世纪”与“黑暗时代” 1、中世纪的概念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 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 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 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 ·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 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4,第一节 黑暗时代?,一、 “中世纪”与“黑暗时代” 1、中世纪的概念 彼特拉克曾把欧洲历史分为罗马与古希腊时期、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 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 又以1000年,1350年 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 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 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 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早期:接近黑暗时代,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低,但是西欧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 中期:欧洲生活水平改善,建立民族国家,建立了新的学习机构和思想方式 晚期:经济衰退、瘟疫横行,但在逆境中创造了新的社会规范和思想体系第一节 黑暗时代?,随着“中世纪”一词使用日广,它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代名词,用于指封建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2、黑暗时代 典型的“中世纪”概念有着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当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创造“中世纪”一词的时候,他们意念中所指的并不是整个世界,也不是整个欧洲,而仅仅限于指天主教所统治的地区,即中欧和西欧.从感情上说,他们对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向往的,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体投 地;而对公元6至16世纪间“蛮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游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坏,使古典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整个西 方社会的文化水准也因此而大为下降 ),对教会垄断文化事业也大不以为然,遂将这段历史斥之为“野蛮”、“未 开化”、“专制”,称这段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在痛骂“中世纪“西方黑暗的同时,又慨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从而形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第一节 黑暗时代?,在整个中世纪,由于基督教思想的统治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形成了严重的阶级对立和宗教纷争在封建社会内部,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对社会基本矛盾外,还存在着教徒与非教徒之间,拉丁语系和条顿语系之间,君主和教皇之间,僧侣与平民之间以及天上与人间,肉体与灵魂,国内法与世界法之间的矛盾。
按传统的史学观点通常把这段历史当成是一段黑暗时代,是历史的倒退在这时,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科学成为“宗教的仆人”欧洲大陆上,随处可见宗教裁判所连绵的烽火;先进的科学家、思想家们戴着锁链寻找真理;腐朽愚昧的教士们四处兜售“赎罪券”等等,这一切共同组成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画卷 总之,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可是,中世纪真的是如此黑暗吗?,第一节 黑暗时代?,对所谓的“中世纪黑暗”的质疑: 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不意味着文明的断裂和“黑暗时代“的来临野蛮人不是来摧毁罗马文明,而是来享受这一文明的果实,进而保存了这一文明 2、16-17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改革者针对新教徒的指责,认为中世纪是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 3、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中世纪社会和环境和谐,人和大自然和谐主要是针对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 19世纪下半叶,“黑暗时代”一词开始少用20世纪,在英语国家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代”一词开始消失。
第一节 黑暗时代?,3、基督教的演变与传播 基督教诞生于广大的希腊-罗马世界宗教动荡、经济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从对国教的希腊-罗马诸神的传统信仰之中获得的安全感正在消退,人们渴望与一位世界的统治者——具有人格属性的唯一的神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个人联系于是,形成了大量具有排他性团体,不约而同的谋划着自身独有的救赎计划基督教即时其中之一 基督教在希腊-罗马世界内缓慢的扩张着在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内,使徒保罗在希腊世界内取得了成功,才使得基督教在形成后首次扩张到耶路撒冷以外的世界直到公元300年后,基督教才真正扩张到罗马帝国的全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颁布米兰敕令,规定基督教在法律上与帝国境内其他宗教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力392年,狄奥多修皇帝关闭了所有异教寺庙,禁止异教崇拜,否则将以叛国论处从兴起到392年,经过差不多4个世纪,基督教的缓慢的、和平的扩张终于获得了胜利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第一节 黑暗时代?,,3、基督教的演变与传播 基督教在它的传播过程中,分化流衍,终于在公元1054年分成东西两大流派,即东正教和西正教(天主教) 西正教也称罗马天主教在早期基督教史上,自中世纪罗马帝国瓦解以后,皇帝的权力就落入教皇的手中。
起先罗马天主教只限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以后逐渐为德国人和英国的凯尔特族人所信仰,而将教区从西欧扩大到中欧以后葡萄牙人又将天主基督教教义传到非洲沿岸,甚至传到印度等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殖民中南洲,天主教也就随之传入,同时也传播到南亚和东亚 在天主教世界,是在教皇的名义下统一而有组织的,教权在王权之上 可是到了12世纪以后,欧洲社会的经济与政治都起着变化,旧的教义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各种运动与改革的呼声从各地传来,终于在1500年,西正教分裂成两大教派:即原来的罗马天主教和新产生的新教天主教仍旧是坚强的统一的,而新教则四分五裂第一节 黑暗时代?,,3、基督教的演变与传播 东正教在公元3世纪时,开始传到巴尔干半岛,到了10世纪才传入俄国它传播的路线大致是沿着古代贸易的通道到俄国是经黑海过来的东正教有不少的支流,其中最大的分支是希腊正教和俄罗斯正教,以及欧洲东南部国家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正教,颇富有国家主义的彩另有一支极具国家意识的正教是埃及正教,现留存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东正教的传播颇受伊斯兰教的阻扰土耳其人在1453年占据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的传播大受影响。
可是东正教不象西部的罗马天主教,而权力始终是分散的,且皇权在教权之上11,史学家介绍 第三组,修道院对古典文化的保存: 在黑暗动乱的时代 ,一些坚定地献身宗教的基督徒,远离社会到荒凉的文明边缘地带潜心修行,并结成信徒团体,即修道院,由于古代文献资料多保存于其中,修道院是唯一剩存的学问中心,也是中世纪西方学术活动的中心第一节 黑暗时代?,1、基督教士是西欧古典文化的唯一继承者,在高墙院内、昏暗的灯光下钻研古典文化,正是他们“保存了学问的灯光长明不息 2、基督教士文化阶层肩负着传教和为国王服务的任务(管理政府、国王助手)12,史学家介绍 第三组,基督教对欧洲人生活的影响: 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各阶层)的生活影响极大,人们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思想和生活如宗教七礼,即七件圣事:洗礼、坚振礼、婚礼、、圣餐礼、终敷礼、授职礼、忏悔礼从生到死都在宗教制约之下 许多节日也与宗教有关:仲夏节(施洗者约翰),冬至日(圣女露西亚),圣诞节、万圣节(死去的圣徒),情人节(瓦伦丁神父)等 戏剧也是圣经故事第一节 黑暗时代?,仲夏节庆祝活动,情人节,13,史学家介绍 第三组,一、早期基督教史学的产生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确立基督教合法地位。
公元392年基督教又定为国家但是基督教的广泛传播非但没有挽救帝国的衰落,反而使帝国更加积弱不振,有人便把原因归咎于基督教为反驳异教徒的指责,同时增强基督徒的信心,他们就以《圣经·旧约全书》为依据,搜罗史料,编写历史,从历史上寻找依据,证明基督教的历史悠久、基督教的合理性以及基督教理论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早期基督教史学由此而生 二、早期基督教史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1、攸西比乌斯 《编年史》:“神圣的历史” 和“世俗的历史” 完善了基督教的创世纪年为各国历史记载提供了一个更加具体的统一的纪年方法,最终确立了线性历史时间框架结构和观念,标志基督教年代学的诞生 《教会史》:基督教会兴起和发展的历史 《君士坦丁传》:君士坦丁生平和皈依基督教的经过 《巴勒斯坦殉道者行传》:各地区殉道者们的事迹第二节 早期基督教会史学的兴起,14,史学家介绍 第三组,二、早期基督教史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奥罗修斯《反世俗的历史》(《驳异教徒的历史》) 奥罗修斯是奥古斯丁的弟子 《反世俗的历史》从上帝创世至410年,共5618年的历史这本书成为西方标准的历史教科书,影响1000余年 3、奥古斯丁的神史学观念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落马后不久,奥古斯丁发表了历史名篇《上帝之城》,目的是:“在罗马城遭受哥特人的首领阿拉里克统帅下的袭击和劫掠后,那些崇拜伪神的人们,即我们通常称之为异教徒的,企图把这场灾祸归因于基督教,并且开始以异乎寻常的仇恨心理与恶毒语言来污蔑真正的上帝,正是这一点,激起了我对教会的热情,并促使我来保卫上帝国,以驳斥它的攻击者的职责与歪曲。
奥古斯丁(公元354--430)生平: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 早年在迦太基游学,信奉摩尼教 383年,来到罗马,387年正式加入基督教 391年,在希坡任教职,在非洲创建了第一所修道院后在希坡去世第二节 早期基督教会史学的兴起,15,史学家介绍 第三组,3、奥古斯丁的神史学观念 奥古斯丁叙述他母亲的死状,是古代文献中一座最高的纪念碑: 大约五天之后,她发热病倒了病中,有一天她失去知觉,辨别不清左右的人我们赶到后,即觉清醒,她望着我和我的弟弟,似要找什么东西似地问我们说:“我刚才在哪里?”接着见我忧急的神情,便说:“你们将你们的母亲葬在这里我不作声,竭力忍住眼泪我的弟弟表示最好是回到本乡,不要死在异地她听了面现忧色,用责备的目光望着他,怪他作如此打算,后又望着我说:“你听他说什么稍待,又对我们两人说:“随便你们葬我在哪里,不要为此操心我要求你们一件事:以后你们不论到什么地方,在天父台前要想起我她勉强说完了这句话,便沉默不语了病势加剧,痛苦也加甚了第二节 早期基督教会史学的兴起,16,史学家介绍 第三组,第二节 早期基督教会史学的兴起,无形无象的天父,我想到你散播在信徒心中的恩宠结出的奇妙果实,我欣喜,我感谢你;我想起她自知不久于人世,曾亦非常关心死后埋骨之处,预备与丈夫合葬。
他们两人和谐的生活,使她怀着生前同心死则同穴的意愿。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