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人:赛马会和谐社会计划」全港住户调查新闻发布会.doc
6页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 ■■■■■■ ■■■ ■ ■•■■■ ■■ ■■■i 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 ■ ■ ■ ■ • • ■ ■■■The Ifaf Koq( Jocfa^ (Ub GmAks Trufit「愛+人:賽馬會和諧社會計劃」全港住戶調查新聞發佈會家庭支持滿意度調查提升家庭支持-「快樂家庭廚房」見成效參考資料背景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二億五千萬港元,並邀請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攜手 合作推行的「愛+人:賽馬會和諧社會計劃」(簡稱:「愛+人」計劃)於2009年3 月至2011年3月進行第一階段「愛+人」計劃:全港住戶調查,是項調查範圍涵蓋多 方面主題,包括家庭健康、快樂及和諧指數第二期全港住戶調查已於2011年7月正 式展開,主要跟進曾參與首階段的住戶目的本調查是探討本港「家庭群組」的健康、快樂及和諧情況「家庭群組」是指所有主住戶與其直系親屬住戶住戶調查期間•第一期調查於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進行•第二期調查已於2011年7月展開,為期二十四個月範疇個人及住戶資料、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等)、健康(生理及心理)狀況、快樂指數、家庭和諧程度、信仰、鄰舍關係、工作狀況、醫療及社會資源的使用等。
對象•年滿十五歲懂廣東話的香港居民•第一期調查訪問超過20,000萬個家庭,其中包括&481個隨機抽樣家庭共18,906位成員(平均年齡46.8 ; 46.3%男性)• 7,715戶家庭共17,082位受訪者有提供關於精神生活質素和家庭支援的數據(平均 年齡46.4; 46.7%男性)•第二期調查會跟進曾參與首階段的逾20,000萬個住戶 研究方法•住戶由香港統計處提供的居住地址並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出•合適家庭為所有成員均年滿十五歲、擁有相同住址、懂廣東話及同意參加受過訓練的訪問員會向合適住戶成員進行訪問並將資料存入手提電腦中2012年5月21日香世K馬仰怒柠M在圧金Tlw Hone Kone lockcx Club Giarides Tmst■ ■EM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N(; 0丿6世人7公丿I 1. 7院「愛+人:賽馬會和諧社會計劃」參考資料計捌背景及目標•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和諧的社會更是建基於和睦的家庭關係之上隨著香港經濟愈 趨發達,教育水平提高,科技更見先進,傳統家庭觀念卻逐漸受到衝擊,出現不少家庭 倫理問題。
•為協助建構一個和諧社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二億五千萬港元,邀請香港大 學公共衛生學院攜手合作推行計劃和研究•計劃的基本理念是,傳統的家庭觀念仍適用於現代社會,而且能夠為老、中、青三代帶 來健康、快樂及和諧(3Hs: Health, Happiness and Harmony)的家庭生活(「家有康和 樂」)計捌內容• 包括三大項目:1. 全港住戶調査研究以「家庭」為單位,並以如何預防家庭問題發生為研究重點,有別於一般以補 救已發生的家庭問題為目標的項目研究採用公共衛生的理念和模式進行,結合醫 學、行為及社會科學(包括心理學、社會工作學)、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和環境科 學等角度,再配合社會習俗、醫藥、教育和大眾傳媒,以科學化的方法,透徹分析 問題根源,發展一套能夠深入針對問題、覆蓋層面廣泛、具成本效益的有效預防方 法,為政府及其他相關機構提供有用的數據及資料,作為制定長遠政策及社會服務 計劃的依據1.1調查範疇及時間:- 個人及住戶資料、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等)、健康(生理及心理) 狀況、快樂指數、家庭和諧程度、信仰、鄰舍關係、工作狀況、醫療及社 會資源的使用等 整項調查為期六年。
第一次住戶訪問於2009年3月開始,於2011年5 月完成,成功訪問20,963個住戶,共47,696人第二次訪問已於2011 年7月正式展開,跟進20,963個住戶的情況,第二次全港住戶調查預計 於2013年4月完成調查對象:- 整項調查已共訪問20,963個住戶為使調查能涵蓋人生不同階段以及促 進社區發展,除了隨機樣本外,特別誠邀五類目標住戶參加,包括1)新 婚夫婦、2)有突發性危疾/長期病患者、3)在深水境、觀塘、港島東或南 區育有小一學童、4)居住於東涌、天水圍及將軍澳區及5)—位隨機抽樣 家庭成員的住戶1.3調查方法:- 在六年的調查期內,調查員將上門為住戶進行兩次家訪,並每隔3至6個 月與受訪住戶進行電話或網上聯絡跟進本調查獲取的所有資料將絶對保 密1.4 參與調查的住戶均會自動成為1% Club會員,免費享用一系列「家有康和 樂」的健康資訊服務,亦可隨時登入附有加密程式的網上平台,瀏覧本調查 所搜集的健康數據,並儲存個人身體檢查資料,如血壓度數等,以獲取個人 健康狀況評估,同時會定期收到住戶調查的最新通訊參加者亦可致電健康 熱線8100 0974詢問有關醫學問題,並可得到促進個人健康的建議。
2. 家庭支援項目2.1先導計劃以促進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建立健康、快樂及和諧家庭生活為最 終目標研究小組與四間非政府組織及衛生署合作,共同研擬促進「家有康 和樂」的家庭支援項目,以提高其成效2.2 硏究小組以公共衛生學的理論為基礎,設計出具成本效益及可持續發展的支 援項目每個家庭支援項目課程都配以清晰明確、可實現的目標,課程簡短 精煉(每節約二至三小時,為期四至五節),同時鼓勵參加者在課堂後練習所學 的管教子女技巧為了增加課程的可持續性,所有課程均由區內註冊社會工 作者帶領2.3 支援項目的先導小組就提升家庭和親子關係兩大課題,於香港13個地區進行 測試,並已於2009年至2010年初順利完成對象包括懷孕婦女和育有小學 學童的家庭,每個支援項目分別有100至150個家庭參加研究小組會評估 測試對象在參加個別支援項目前後,其行為及態度上的轉變,並檢討支援項 目在促進「家有康和樂」方面的成效五個支援項目分別為:- 與香港明愛合作推行的《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 與香港家庭福利會合作推行的《愛+人:「家多•和諧」計劃》、- 與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合作推行的《愛+人:「愉快學習上小一」》、- 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合作推行的《愛+人:「愛家・Teen希望」》及- 與衛生署合作推行的《愛+人:「共育共樂」》。
2.4 根據先導小組的成效,在2010年7月分別由香港明愛和香港家庭福利會展開 兩項主研究,並豐富課程內容、增加參加人數及擴展服務區域2.5自2011年6月開始,研究小組與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合作開展另一個支援項 目,名為《「愛+人・家添正能量」計劃》,協助強化新移民家庭的抗逆能力2.6自2012年4月開始,與東華三院合作推行《「多讚少彈康和樂」計劃》,向約 一千名學生及其家長推廣多讚賞少批評的溝通模式2.7 研究小組亦積極致力與不同非政府組織及社福機構合作,構思及推行更多家 庭支援項目,期望可照顧不同階層人士的需要3公眾教育•健康傳訊3.1計劃透過不同渠道,宣傳「家有康和樂」的訊息,提高公眾對傳統家庭觀念的 關注,加強溝通和投入感另外,亦會舉辦社區活動,讓全港市民參與,從 而維繫家庭成員間的關係3.2 借助傳媒對公眾的影響力,於不同媒體,例如報章雜誌、互聯網、電視、電 台、廣告等,宣傳正面的「家有康和樂」訊息,增加公眾對訊息的認同和關 注3.3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於計劃推行期間,每年進行一次電話調查,評估在宣 傳「家有康和樂」的過程中,公眾在行為上的轉變,以及公眾教育計劃的成 效第一次及第二次全港電話問卷調查「香港家庭及健康資訊問卷調查」已 於2009及2010年完成,分析結果亦於2010年9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公 布,傳播媒介的廣泛報導成功引起社會人士對「家有康和樂」的關注。
第三 次全港電話問卷調查將於2012年進行3.4 舉辦工作坊、講座及研討會,透過經驗分享及交流,培訓社區工作者運用有 效的溝通策略,合力宣傳「家有康和樂」的訊息3.5由馬會贊助、香港電台製作的「愛回家」電視單元劇系列,是公眾教育活動 之一電視系列由2010年1月23日至3月27日,逢星期六晚上八時於無綫灣時電視翡翠台播映(除1月30日外)啟播禮已於2010年1月17日在銅 代廣場舉行3.6 與政府及非政府機構合作,在地區層面推行地區為本參與計劃,透過與地區體合作將健康.快樂及和諧的家庭生活模式帶入社區,並會就社區參與方式進行訊息推廣的成效進行評估四個計劃分別為: - 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於元朗區推行的《「快樂家庭廚房」計劃■第一階段》- 與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合作於觀塘區推行的《「齊來學•愛家」計劃》 - 與社會福利署深水境區福利辦事處.四十多間社會服務機構.學校、社區體及政府部門合作,於深水坊區推行《「家」「深」幸福計劃》- 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於荃灣及葵青區推行的《「快樂家庭廚房」計劃-第二階段》於2010年與沙田區議會合作舉辦的《沙田節賽馬會「愛+人」家家康和樂嘉年華》在2010 / 11學年,與六個不同地區的85間小學合作,以環保為主題,將 「家有康和樂」的訊息透專題研習環節向18,000個小四至小六學生及家長進 行深化教育工作。
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於2012年3月開始推行《家添戲FUN》計劃,以 話劇形式於100間小學校巡迴演出,向學生及其家人推廣家有康和樂(家庭 健康、快樂及和諧)及正面溝通的訊息2012年5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