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试行办法.doc
18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为贯彻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年)》,鼓 励社会力量参与、 支持科普工作, 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社会科普 教育资源,推动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依托教学、科研、生产、传 媒和服务等资源载体, 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 具有特定科学技术 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机构主要包括:(一) 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 是指专门面向公众普及科 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技、文化、教育类场馆,分为综合性 科技馆和专业科技场馆 综合性科技馆包括科技馆、 自然博物馆、 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专业科技馆包括天文馆、 气象馆、 地震馆等二) 公共场所类科普教育基地, 是指具有科普展教功能的 自然、历史、旅游、休憩等公共场所,如动物园、植物园、生态 旅游区、 森林公园、 海洋公园、 地质公园、 矿山公园、 地质遗迹、 自然遗产、文化保护地、旅游景点、人文景观等三) 教育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 是指依托各类教育和科研 机构, 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 具有特定科学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 馆、设施或场所,如教育和科研机构中的博物馆、标本馆、陈列 馆、天文台(馆、站) 、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站)、野外站(台)等研究实验基地,医院等(四) 生产设施类科普教育基地, 是指企业面向公众普及科 学知识的场馆、设施或场所,如生产设施(或流程) 、科技园区、 企业科技展厅、企业展览馆等。
五)信息传媒类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以网络、电子、印刷 品等为载体,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机构, 如科普网站、 科教 电视频道、科普报刊等第三条 科普教育基地享有开展科普活动的权利, 享受国家 给予公益性科普事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章 认定标准第四条 各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 具有法人资格或受法人正式委托, 能独立开展科普活 动的单位,且所在单位领导重视,设有专门的科普工作机构二) 重视科普工作, 具备开展科普工作的制度保障,有科 普工作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将科普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 核及表彰奖励范围三)具有专项科普经费, 列入本单位年度财务预算, 并实 行专款专用,能确保科普教育工作正常运行四)具备开展科普工作所需的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并有计划地开展科普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五) 能够积极参加全国大型科普活动, 并结合基地实际组 织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六)建有基地科普教育网站或在主管单位网站设有科普栏 目,并做到内容及时更新第五条 各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标准详见附件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第六条 申报资格符合认定标准的科普机构, 且科普工作成效显著, 具有示范 带动作用,均可自愿申请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需获得国家相关部门、 全国学会或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与命名对部分科普教育业绩突出, 社会影响力大, 且符合第二章认 定标准的科普教育基地, 可由国家相关部门、 全国学会或省级科 协直接推荐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七条 申报程序一)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 并保证材料的 真实性和准确性:1.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表》 2. 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和工作成 效此外,以附件形式提供:科普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表、科普工 作管理制度(包括经费制度) 、本年度科普工作总结、下年度科 普工作计划、 以往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和从事科普工作的相关材料 等3. 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二)申报受理和推荐由国家相关部门、 全国学会或省级 科协受理本系统或本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 填写推荐意 见后报中国科协三)组织评审和公示中国科协组织专家评审, 评审结果 面向社会公示第八条 认定命名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后,由中国科协 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颁发证书、牌匾第四章 管理与服务第九条 中国科协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宏观指导部门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推荐单位承担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日常工作 指导职责。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应自觉接受工作指导和考核, 主动 及时上报年度科普工作计划、总结、汇报等各项资料第十条 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组织、 各有关部门都要为全国 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提供支持与服务, 不 断提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水平一)组织相关专家考察科普教育基地,对基地的建设发 展提出高质量、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二)通过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共享平台为基地的协同发展 提供支撑与服务, 支持鼓励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组建行业联盟、 区 域联盟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开展联合行动, 形成品牌效 应三)定期组织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交流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四)中国科协设立专项经费,资助“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 地”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并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基地的社会认可度 和影响力 各级科协、 学会将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纳入科协系统表 彰范围, 对科普工作成绩突出、 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肯定 和表彰第十一条 中国科协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 全 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每 2 年进行一次, 有效期限为 5 年到期后需重新申报, 经认定后可被继续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 基地第十二条 为加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管理, 提高基地科普服 务能力, 促进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年度 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一)考核按基地类别进行, 依据类别设置不同指标 考核 内容包括基本条件、 科普活动开展、 科普工作效果、 发展潜力等二) 推荐单位组织本部门、 本系统和本地区全国科普教育 基地评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并按一定比例向 中国科协推荐优秀基地 中国科协进行差额评审, 确定当年优秀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向社会公布三)中国科协将大力宣传年度考核优秀的全国科普教育基 地,并设立科普专项支持其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鼓励进一步开发 开放优质科普资源, 持续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面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公共服务四)不参加年度考核或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基地予以通报, 连续两年不参加年度考核或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基 地资格,相关情况面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 科普教育基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中国科协可在 有效期内撤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一)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二)宣传邪教、封建迷信以及反科学、伪科学活动;(三)损害公众利益行为;(四)不能达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或不能履行全国 科普教育基地义务第五章 附 则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附件: 1.科技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2.公共场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3.教育科研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4.生产设施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5.信息传媒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附件1科技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科技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场地设施(一) 有专用参观场所。
综合性科技馆用于科普展教活动的 室内展厅总面积不小于 5000 平方米;专业科技馆用于科普展教 活动的室内展厅总面积不小于 1000 平方米二) 有互动体验类展品 除常规科普展品外,综合性科技 馆应有数量不少于总展品 60% 可供观众演示、体验、互动的展 品,专业科技馆应有数量不少于总展品 20% 可供观众演示、体验、互动的展品,同时要根据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定期更新、 补 充科普展品,展品总完好率保持 90% 以上三) 有场馆科普教育网站 科普教育网站内容应做到及时 更新,每月更新不低于 3-5 篇文稿或图片二、开放接待(一) 常年对外开放, 并向社会公布开放时间年开放天数 综合性科技馆不少于 260 天,专业科技馆不少于 240 天年接 待参观人数综合性科技馆不少于 50000 人,专业科技馆馆不少 于 10000 人二) 在全国科普日、 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期 间基地能对公众开放三、经费投入(一) 设有专项科普经费 由单位建立的科技场馆, 资金应 列入该单位年度财务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二) 除一次性科普基础设施投入外, 每年投入占单位年度 总经费 10% 以上的科普专项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工作正常运行。
四、科普队伍(一)有专门的科技场馆领导机构,单位建立的科技场馆, 其正职应由该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担任二)配备不少于 5 名的专职科技员或讲解员, 并建立 长期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 30 人以上三) 有科普队伍继续教育制度, 科普工作人员每年业务培 训时间不少于 40 学时五、科普活动(一)经常性开展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科普教育活动, 保证活动频率和活动规模二) 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 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 活动,及当地科协、科技部门组织的重大科普活动每年开展 4 次以上重大科普活动三)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 结合本单位特色, 每年开 展 6 次以上有新意、 特色明显、 讲究实效、 形式多样的专题品牌 科普活动四) 积极利用互联网、 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科普教育活动(五)与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及其他企事业单 位等建立固定联系和工作制度, 经常开展科普活动进社区、 进学 校、进乡村等社会化科普活动六)基地拓宽创新科普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 报刊、 网络等新闻媒体, 每年省级以上媒体公开报道科普工作信 息 3 次以上附件 2公共场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公共场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场地设施(一) 基地具有一定规模、 固定用于科普教育展示及活动的 室内外场所。
其中科普展示面积在 10000 平方米以上,并备有 开展科普活动所需的演示设施设备等二)具有基地科普教育网站(网页) ,其内容要做到及时 更新,每月更新不低于 3-5 篇文稿或图片三)有较为完善的基地说明牌、解说牌、导览牌等,科普 内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二、开放接待(一)能常年向公众开放,年开放天数不少于 320 天,受 气候等外在因素影响的基地可酌量减少二)每年接待观众不少于 70000 人次三、经费投入(一) 有专项科普经费, 列入该单位年度财务预算并实行专 款专用二) 除一次性科普基础设施投入外, 每年投入占单位年度 总经费 5% 以上的科普专项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工作正常运行四、科普队伍(一) 由热爱科普教育工作、 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 社会活 动能力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负责人, 并配有不少 于 4 名的科普专职人员二)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人数 30 人以上, 定期或不定期为受众提供免费咨询或科普讲解服务三) 有科普队伍继续教育制度, 科普工作人员每年业务培 训时间不少于 40 学时五、科普活动 (一)经常性开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科普教育活 动,保证活动频率和活动规模。
二) 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 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 活动,及当地科协、科技部门组织的重大科普活动每年开展 3 次以上重大科普活动三)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 结合本单位特色, 每年开 展 4 次以上有新意、 特色明显、 讲究实效、 形式多样的专题品牌 科普活动,如科普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