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docx
9页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 一、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在思维方式中也有明显地反映英语文化注重细节分析和对个体成分独立作用因而,英语句子注重形式联系,注重结构的完整形式和逻辑性汉语的思维方式是和中国人在哲学上注重体验、感悟密切相关,在艺术上主张神似密不可分的汉语句法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词语的组合非常灵活,不拘于形式,注重意合英汉在思维方式的方面差异也反映在英语与汉语的篇章结构中英美人写文章一般都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英语段落也呈线性式,或者是直线式发展的,一般都有主题章节、段落或主题句,先提出论点,然后对一些支持性的材料进行阐述说明汉语就有所不同,汉语文章的段落思维方式一般是螺旋型的,围绕着主题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地来进行论述,表现出汉语说话委婉、含蓄的思维特点曾经有调查表明英汉间的思维差异在200个中国人提出的请求中有129个先说明请求理由,后提出请求事项,而在200个英国人提出的请求中,有131人先提出请求事项,再说明理由在时间概念上,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守时是英美人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之一在赴宴时,英美人一般是准时到达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提前几分钟更礼貌故事:是“这星期六”还是“下星期六” 一次,一个外国学生拜访他的中国老师,老师想请他吃饭,就说:“你下星期六来我家吃饭,好吗?”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约好了具体时间。
过了两天,到了星期六,学生来了老师感到很意外由于毫无准备,老师很尴尬幸好跟这个学生很熟,于是就说:“前天我说的是下星期六请你你看,今天我什么也没准备……”学生说:“前天你说下星期六请我吃饭,不就是今天吗?” 这场误会完全是对“下星期六”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不少教材中和课堂上,给学生讲“上星期”就是“last week”,“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就是“next week”这样讲不能说错,但在实际运用中,如“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与英语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时却不是对应的,其区别是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不同 英汉间的思维方式差异还表现在对感谢的态度上中国人待人接物以谦虚诚实为特征,因此,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总会含蓄的说:“哪里,哪里,不敢当”或“不行,不行,差多了”中国人在接受别人的感谢时,常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这表现出了我们从集体和责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思维特点而英国人的回答多从个人意愿和兴趣来考虑,对别人的赞扬会欣然接受,常说“It's my pleasure”,“That's all right”,“Thank you.”或“Very glad to hear that.”[5]他们认为赞扬是别人对能力、成绩的肯定,如果说“No, no.”则会被认为是对方在吹牛,言过其实了,引起了对方的反感。
二、价值观念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文化差异在价值观念方面也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突出表现在对人我关系理解方面 英语国家中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就连英语中的“我(I)”一般都要大写英美人在向别人提供帮助时也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常说:“What can I do for you ?”,“Can I help you ?”或“Is there anything else I can do for you ?”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从个体到整体,由己及人如,英语中的地址就先写人名、单位名或街道名,再写城市及省市名,最后写国家名,是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中国人常常尊重对方,以对方为主,在为他人提供服务时,常问:“您想需要什么帮助?”这表现出以对方为主的价值观汉语的句式与英语完全相反,地址的书写是先写国家名,在写省市及城市名,在写街道或单位名,最后才写人名这表现出由大到小,由己及人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方面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对个人隐私的态度上英美人对事关薪水、财产、年龄、婚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认为是个人隐私的范畴,日常交际中较少涉及即使是在面试、检查、和户籍登记等非问不可的情况下,也尽量委婉得体。
而在汉语中,人们对这些方面不太在意,甚至在谈话中涉及这些内容是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英汉间的在价值观方面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称呼上汉语中在对方的姓氏前面或后面加上“老”字表示敬意,如:称呼某人为“老王”或“王老”等而英语中的“old”一词表示能力下降,衰朽残年,来日不多的含义所以西方人十分忌讳老,所以,称呼老太太为“granny”一般不受欢迎,他们喜欢听别人夸自己“You are young ”之类的话,特别是女性更是如此英汉间价值观方面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待人接物方面为了表达诚意和热情,中国人请客往往规格越高表示对客人越尊重因此,中国人多去档次高的酒店,享用丰盛的饭菜并且席间中国人频频向客人敬酒,给客人夹菜,尽量做到周到细致,以此来向客人表示热情而英美人请客一般比较简单,主人通常用自助餐来招待客人,时间短而且较少喝酒否则,他们认为劝酒太多,令人难为;饭菜丰盛,过于奢侈;时间太长,过于浪费中国人的好客还表现在主人对客人的所有活动都给予关照,主人所喜欢的似乎客人也应该喜欢,这使得客人有拘束感而英美人待客多“客随主便”,说一句“Be at home ,please.”之后,就会仍下客人不管,留给客人较大的自主空间。
在中国这是不热情的表现,或者被认为使妨碍了主人,客人就会起身告退在英语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甚至把狗当作家庭成员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具有褒义色彩比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甚至狗被当作家庭中的一员而在汉语里,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如“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腿子”等等在汉语中“狼”的贬义比“狗”的贬义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英语中狼被比喻为自由的化身还有,“大象”(elephant)在中国深受喜爱,而英语中却被认为是呆头呆脑龟”(turtle)在汉语中象征长寿,而英语中则视其为丑恶喜鹊”(magpie)在汉语中是吉祥鸟,而英语中是比喻喋喋不休令人厌烦的人这一些都表现出英汉文化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也使得数字也代表不同的意义在英语中“13”被认为是“鬼数”,是凶险不祥的象征因此,在英语国家中,医院、饭店、旅馆里都没有13号房间甚至,在举行宴会时也避免13人同席进餐据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举行宴会时,让他的秘书随时替补缺席的人,充当14号宾客英美人启程出发也不在13号进行。
1965年,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在联邦德国旅行,她的火车预定在杜伊斯堡车站13号站台启程,惊慌失措的官员们急忙把站台标牌改为12A[3]在汉语中,“4”因为和“死”读音相同而被人们赋予消极的情感,房间号、号码、车牌号都尽量避免数字“4”在英汉文化中,色彩暗含的意义也有较大的价值观方面的文化差异在英语中,“红(red)”表示“残忍”、“灾难”和“烦琐”等含义如:“red ruin(火灾)”,“a red battle(血战) ”,“red-handed(沾满鲜血的)”等等而汉语中,红色是褒义最浓烈的一个词,与红有关的词随处可见,如:“开门红”,“满堂红”,“红光满面”等等代表着喜庆、昌盛和幸福因此,中国人在婚礼上喜欢穿红装,戴红花,挂红绸又如:英语中的“white”是指“善意”、“纯洁”、“清白”等肯定的含义如:“ white day(吉日)”、“ white men (忠诚可靠的人)”、“white hand (诚实)”等等,就连美国总统办公的地方也被称为“White House”而汉语的“白”喻指“空白”、“徒然”或“反动”、“落后”等否定含义如:“白卷”、“白干”、“白费”、“白区”等。
三、一般风俗与礼仪 跟你的家乡相比,车辆在马路的左边行驶驾车者会给行人让路,但并不总是这样为了你的安全,过马路时还是要左右看大部分人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火车站或地铁站、公共汽车站、银行、邮局等地方等待服务时要排队在自动提款机旁,人们会有意识地与正在使用机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离 在自动扶梯上,靠右站好让别人通过 提出请求时要说"please",接受了帮助或服务后要说"thank you",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 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避免在晚上10点后打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 使用主人家的前要征得许可,并且要商量怎样付费 在室内吸烟可能不被主人接受如果你确实想吸烟,先询问主人会被视为礼貌的行为 谈话切忌拐弯抹角 在英国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题,拐弯抹角地说话会被视为浪费时间英国人说“no”的时候并不是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而是表示他们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同时,英国人是很有幽默感的,但他们在开玩笑的时候,外表可能看起来很严肃,在严肃的谈话中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 社交从酒吧开始 中国学生对英国人的印象可能是礼貌却冷淡。
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英国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确实要花些时间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是很好的朋友另外,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国学生可能会被邀请“出去喝一品脱”(goouttohaveapint)作为与英国学生社交的开始 吃饭、聊天交替进行 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应准时赴约并准备一些小礼物,早到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英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这时需要注意吃东西和说话交替进行吃东西的时候张大嘴和说话,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最好用一只手遮住它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凡事情要预约 在英国的生活中与人交往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美容、配眼镜等。
如需要取消预约时,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否则可能须支付取消费 多学俗语用处大 在英国的生活中,中国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甚至不明白的俗语提前了解一些俗语会给初到英国时的生活带来很大帮助例如,“Loo”指厕所(WC),“Tube”指地铁(metro),“Tea”在某些情况下指正餐,“Pants”指内衣裤人们说“flat”(公寓)而不说“apartment”Tolet”的意思是“供出租”在非正式场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you”而当人们说“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yes” 付小费不砍价 在英国餐馆里给小费是很普遍的,因为账单里不包括服务费,通常在餐厅要按账单的10%左右支付在英国的自助快餐店中,顾客应当自己收拾吃剩的东西,不能像在中国一样把残羹剩饭留在餐桌中国人在买东西时都习惯讨价还价,而“砍价”在英国的商店和市场中却并不常见,即使是在地摊上因为英国地摊上的东西价格已经很便宜,一般摊主都不会同意再降价 免费医疗先预约 英国的医疗制度不同计划在英国逗留超过6个月的人有权享受国民医疗保健服务他们可凭此得到免费医疗。
人们通常在一名全科医生(GP)处登记在第一次见全科医生前需要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