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桥站建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
15页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02标长城桥站周边管线及建构筑物保护方案编制人: 复核人: 审核人: 石家庄地铁1号线02标段项目经理部一、 长城桥站工程概况 3二、 长城桥站周边环境核查情况 3三、 核查方式 4四、 周边建构筑物监测保护 6五、 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8七、 情况分析报告 11八、 管线保护责任 11长城桥站周边管线及建构筑物保护施工一、长城桥站工程概况长城桥站起点里程K4+969. 540,车站中心里程K5+080. 500,车 站终点里程K5+248.860,车站总长279.32m车站两端为明挖两层三 跨箱型框架结构,中间段为“柱洞法”施工的暗挖单层三跨联拱结构 中间暗挖结构里程范围为K5+048. 720〜K5+117. 480,长68.76m车站 共设置四个出入口、两个风道和一个消防出入口车站小里程端左右 线均设置盾构接收井,大里程端左右线均设置始发井长城桥站平面布置图二、长城桥站周边环境核查情况(-)管线情况长城桥站位于中山西路和西二环路十字路口处,沿中山西路东西 向布置在道路下方长城桥站存有大量市政管线,控制性管线主要有: 沿中山路方向的1.8x2m雨水暗渠,管底埋深约4.2m,做临时迁改, 迁改后距车站主体距离约2. Im;沿中山西路方向的DN800污水管, 管底埋深约5. 47m,迁改后离车站最近距离约0. 7m;车站主体北侧2 根DN500 ±水管,埋深1.1m,距离车站主体基坑最近距离为2. 7m和 6. 2m;车站主体南侧1根DN300煤气管,埋深2. 3m,距车站主体基 坑最近距离约6. 9mo(二) 周边建(构)筑物情况长城桥站周边重要的地面建筑物主要包括:西北象限为新金永快 捷酒店;西南象限为北京军区联勤七分部住宅楼;东北象限为中国电 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113#楼;东南象限为东来顺酒店和 解放军第四六七医院临街商务大楼;西二环上现有西二环高架桥墩。
其中新金永快捷酒店副楼(德国啤酒花园)对D出入口和1#风亭有 影响需进行拆迁;北京军区联勤七分部住宅楼储藏室对C出入口有影 响需进行拆除三) 其它情况对车站所处地带的水文、地质、市政交通情况进行核查,该地带 地下水位较深,详勘钻孔最大深度44m,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能实测到 地下水位,对附属结构施工无影响三、核查方式(一)管线核查方式车站位于市政道路下方,市政管线较多,02标段为确保在管线 核查过程中不出现遗漏,保证后续施工的安全,采用设计院提供的1: 500管线设计图、建设单位的管线交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探沟核 查(详见附属结构施工管线核查报告)其核查过程如下:1、制定详细的核查日期排摆和核查方案,派遣专人进行核查工作2、 钻研设计管线图纸,将管线类型分类3、 对地面各类管线井口位置进行实地核查,将井盖打开进行深 入核查,核查管线位置、走向、埋深、数量、类型及与区间或主体的 相互关系4、 为探明未知管线,采取多处开挖探沟,确定管线走向、埋深 及对主体结构的影响5、 对照一期迁改完成后,现场实际管线位置,编写核查报告6、 后附长城桥站管线核查表(―)周边建(构)筑物核查方式为确保长城桥站附属结构施工安全,排查临近建筑物对车站附属 结构施工的影响,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GB50652-2011)及《周边(构)筑物调查报告》对涉及的相关建(构) 筑物进行核查。
本次核查过程如下:1、 制定详细的核查日期排摆和核查方法,由专人进行核查工作, 详细记录核查结果,全面了解被核查建筑物的信息2、 以施工影响为中心,由物业管理人员带领到地下室了解在建 建筑物的地下结构信息3、 对年代久远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盘问,确定该建筑物实际投入 使用年代,并询问是否有修葺、外部装修及重建状况4、 对被询问者的叙述做详细记录,确保统计信息准确无误5、后附长城桥站建构筑物核查表四、周边建构筑物监测保护1、 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内容和常规的建筑物变形观测相比,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 变形观测有其特殊的一面,即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与基坑施工的工况、 工期的长短等均有很大关系在基坑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建筑物 的变形将会逐渐趋于缓和直至恢复正常施工前应对影响区域内的建 筑物进行拍照存档和各种观测的初始值进行取测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一般 有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等,而建筑物的倾 斜和裂缝等情况往往是由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因此,在建筑 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中,沉降观测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2、 建构筑物变形观测方法2. 1沉降观测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高程控制点为水准点,沿基坑周边、道路等 附近布设沉降观测点,以形成一个高程控制观测网对周边环境进行沉 降观测。
采用水准仪按水准监测方法施测,采用中丝读数进行闭合观测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周对各观测进行1〜2次的沉降观测,观测 应在标志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发现观测数据有错或有怀疑时,必须重测并注明原因,测量完毕, 应在现场计算闭合差,若差值超限应重现进行测量2. 2倾斜观测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 移和高差,从而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一般采用经 纬仪投点法、测水平角法或前方交汇法由于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很 多情况下不方便采用以上直接测量方法,我们也可以采用测定基础沉 降差法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计算公式:建筑物倾斜二两测点沉降差*建筑物高度/两侧点间水 平距离2. 3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是必须设在变形区以外的点,已大于50m为宜,观测点则 沿基坑周边布置,采用尼康全站仪方向观测法测角度,钢尺测量距离 的方法进行支护结构的顶部水平位移检测1)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1〜2次,观测时取每边一基点 架设经纬仪,后视另一基点,设置准直线以观测点,各观测点相对于 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2) 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3) 测量时不受阳光照射,气泡置中不能超过一格,且测距钢 尺必须经过鉴定。
2.4裂缝观测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 宽度及其变化程度在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个面上有多个裂缝的情况 下,裂缝观测应该选取多个观测点,观测点的相距位置不要大于6m裂缝观测点一般可以敷设石膏饼来观测其裂缝变化情况,观测期 较长时,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观测期较短的采用油漆线 标志或用建筑胶黏贴的金属标志裂缝的原始宽度和长度可以用钢尺来测定,裂缝宽度的变化应该 用读数显微镜来测定,在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小钢尺或游标卡 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裂缝长度的量测可 以用钢尺来测定裂缝量测的过程中要记录裂缝发展的情况,并应该注意到新出现 的裂缝,对新出现的裂缝如有明显变化的要设置观测点3、成果的整理和提交变形观测的外业工作完成后,还必须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 析,及时编制出变形观测日报表已为施工提供指导,确保建筑物安全 使用,一般报表内主要内容包括:观测日期、时间、天气、测点编号、 测量值、本次变化、累计变化、负责人、测量计算人、记录人等,并 应附相应工况和说明情况,在需要的时候应该有必要的变化对比曲 线五、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在土方开挖前甲方应提供本本地区开挖范围内的市政管线分布 图和相关说明文件作为土方开挖的依据。
项目部需做到以下几点(1) 思想上要对管线保持高度重视(2) 施工前需挖设探沟,对已知管线进行标注,便于保护3) 落实专人负责(4) 管线保护工作首先办好监护,后落实专门措施,这样才能 有效的加以保护1、施工工艺的选择1. 1在地下管线较多的区域施工时,应该选用对管线扰动较小的 施工工艺,不宜采用荷载大的重型机械施工工艺,在选用对土体产生 挤压、引起土体变形和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施工工艺时,应尽量分阶段 进行,以减少对附近管线的扰动;1. 2管线周围的土体加固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 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或井壁松散土和孔隙进行 注浆充填加固;1. 3对于埋深较大而又临近施工区域的管线,可以采用隔离法, 通过各种桩来限制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避免震动和挤压管线,也可 以通过在施工部位和管线之间挖出空间,以起到隔断土压力和震动力 的作用;1.4对于施工开挖后裸露在外的管线,可以通过采用支撑或悬吊 的方式来减少土体开挖后管线的变形和位移;1. 5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防治洪水对管线及周围土体的冲刷2、 管线保护措施为保证公用管线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本项目拟定如下具体管线保 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
2.1项目部组成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部安全总监、副经理、 总工为副组长,安治部、工程部、物资部、现场队长组成的管线保护 领导小组,加强深坑开挖、电缆埋设等施工期间对原有管线的保护工 作;2. 2教育每个工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护公用管线的重要性及损 坏公用管线的危害性,特别是在路口附近,现场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 中更应该高度重视2. 3根据甲方提供的开挖区域内的管线分布图,在埋设管线的位 置悬挂警示牌;管线分布图中,可能有部分管线在平面图中未显示出 来或者图示中给出的位置不够准确,施工时,开挖上部5-6m ±层时 应小心,应有专人指挥,仔细观察,待其位置暴露后通知甲方及有关 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后在进行开挖严禁下列行为:(1) 上部开挖是未有人员指挥或对基坑情况不了解即擅自开挖;(2) 遇到管辖管线不上报即自行开挖;(3) 管线未处理完毕或未许可即野蛮开挖2. 4在沟槽开挖前必须开好样洞,摸清周围管线实际走向、分布 情况,对于地下管线不明的地段,应当人工进行试挖,严禁盲目使用 机械开挖,造成野蛮施工,破坏地下管线2. 5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在施工中万一出现意外情况,应 该临危不乱,一方面向有关管线单位反映,要求组织抢修;另一方面 立即报告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保护事故现场,把出事地点用护 栏或红带围起来,组织临时纠察队,防止伤害行人或事故扩大,及时 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配合公用管线单位全力以赴投入抢险任务,缩 短抢险时间,使管线尽快恢复,减少国家损失。
事后要按照“三不放 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杜绝类似事 故的发生,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等七、 情况分析报告主动与市政相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收集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所有 管线图纸和管线竣工资料根据调查确定各管线的使用年限、使用现 状、对地层变形的适应能力、风险级别等相关参数,必要时请专门机 构主持,制定变形控制管理标准;立足于信息化施工,跟踪监测管线 的变化,建立管线变形与暗挖施工的相应关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 控制,并与产权单位联系,加强保护同时通过施工过程地层变形有 限元模拟分析,对暗挖主体及暗挖通道施工的影响进行预测,指导施 工八、 管线保护责任本工程施工期间,我项目部将派专人进行管线迁改的配合以及管 线的保护,制定管线保护责任制,成立管线安全控制小组领导小组组长:蒋阳春副组长:刘万友、王跃春、桂金本、林永飞组员:张伟、许帅、杨晨、魏邦照、张伟、张建武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管线安全控制小组组员与管线权属单位人员 保持密切联系,负责提供管线基本情况和技术信息资料,对现场的各 类管线进行定位标识,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管线保护技术交底,并落 实和实施管线保护方案的内容,保证管线的安全。
地下管线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如何保 证正在使用的管线在施工中不受影响是我们的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