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试题.doc
7页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试题[原创] 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上 作者:lanrongzhen1236 日期:2010-12-292010年秋古寨初中初三第三次月考语文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30分)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诘难(jié) 嬉闹(xī) 亵(xiè)渎 嗤笑(chī)B、颓废(tuí)豁然(huò) 汲取(jí) 忐忑 ( tè )C、涕泗 (tì ) 拮据(jù) 栈桥(jiàn) 田圃 (pǔ)D、伦理(lún) 滞碍(zhì) 蒂固(dì) 襁(qiǎng)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郭然无累 开卷有益 怀古伤今 孤军愤战 B、怒不可遏 歇斯底里 十拿九稳 对答如流C、寻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精血成聚D、气吞抖牛 一杯黄土 化为乌有 无与仑比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B、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趾高气扬C、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勃然大怒D、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持之以恒 (恒心) 格物(推究)B、不言而喻(比喻) 汲取(从上往上打水)C、锲而不舍 (雕刻) 致知(获得) D、孜孜不倦(勤勉,不懈怠) 狡黠(狡猾)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B、谁都不会否认杜甫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C、通过学习,使我懂得回声的有关知识D、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三国演义》B、《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C、《香菱学诗》—曹雪芹—明朝—《红楼梦》D、《杨修之死》—罗贯中——元末明初—《水浒》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C、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D、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种变化与进步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拟定的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A、从衣食住行看身边的变化 B、从城市面貌看身边的变化C、从环境保护看身边的变化 D、从季节变换看身边的变化9、下列对诗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衡阳燕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等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酒来解愁,却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D.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愁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①“雷公”一度曾是恐怖的代名词。
对哭泣的小孩只要说一声“雷公来了”,小孩就会被吓得不作一声现在,雷公的权威江河日下,这句话也听不到了但是雷固有的威力依旧全世界平均每天要打八百五十万个雷,雷电的电压可以高达数十亿伏特以上,温度高达17000~28000℃,在千分之一秒到十分之一秒中释放出十亿~十万亿瓦的能量它们不仅以隆隆声响及闪光来吓唬人们,而且,每年总有数百人因遭雷击而丧生 ②为了研究人体在受到雷击时会产生怎样的电现象,科学家用人体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③人的皮肤是绝缘的,但是,在皮肤里面流动着的血液和淋巴液是一种良导体如果只考虑人体的内部组织,则从头顶到脚底的总电阻约为300欧姆 ④实验中,用聚酯制成与人体身高相同的模型,涂上导电性涂料,使人体模型的总电阻恰好为300欧姆在这层涂料外面,再涂上相当于皮肤的高绝缘性涂料⑤实验表明,对于10亿伏特高电压的雷电,皮肤的绝缘效果完全不起作用,雨衣和橡胶长筒靴也无效,300欧姆的电阻更等于零 ⑥另外,调查发现,遭到雷击的人未必都会死亡大量电流通过心脏和大脑,都是必死无疑的流经人体的电流超过一定值,就会引起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直到死亡有的遭雷击人被电火烧得焦黑,但是,实际上,造成死亡的却不是体表的烧伤。
倒不如说,有不少人幸亏因烧伤而保住了性命电流有一种“表面效应”电流在流经一个导体的时候,往往只沿着表面流过,而不经过其内部显然,对于人体来说,如果通过这种表面效应放的电越多,则流经体内的电流就越少,当然性命就得救了而皮肤烧伤是最轻的症状,完全可以治愈 ⑦过去有一种说法,打雷时,把身上的皮带扣、发夹等金属物品丢掉再逃走最为完全但是,实验情况并不是那样的将两个人体模型,一个带有金属物件,一个不带金属物件,放在一起作对比实验,结果不带金属物件的并不见得更安全些 ⑧那么,为了免遭雷击究竟怎样做才好呢?打雷时不外出是最好的办法在混凝土建筑物、电车和汽车内,尽管遭到雷击也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如果是木制房屋,则呆在房间中央最安全如果在室外遇到打雷的话,则无论如何要采取低姿势,最好是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但不要跪下或卧倒携带的物品不要高出人体不要留在大树、电线杆等高大目标近旁,至少要与它们保持二米以上的距离另外,千万不要站立在荒野中、山顶上或是湖面小船的船头上,也就是说,不要使自己成为“制高点”,因为雷电素来是最喜欢袭击制高点的 ⑨对于害怕遭到雷击的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当你看到一道电光闪过的时候,你已经躲过了一次雷电的袭击。
10、对第①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雷击电闪的巨大威力 B. 说明雷电的巨大威力和危害 C.说明雷电释放的能量大 D. 说明雷击电闪的巨大危害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体皮肤具有一定的绝缘能力 B.电压超过10亿伏,皮肤失去绝缘作用 C. 电流通过身体部位不同,受害程度不同,有的皮肤被严重烧伤而幸存 D. 人遭到雷击必死无疑12、免遭雷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呆在房间中央 B、采取低姿势 C、不留在大树、电线杆旁边 D、打雷时不外出三、文言文阅读(一)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欲有求于我也 B.能谤讥于市朝C.所欲有甚于生者 D.万钟于我何加焉1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15、下列对上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人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道理。
B、第②段写邹忌巧妙地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劝齐威王纳谏C、第③段写齐威王起初愿意开门纳谏、后来又不愿意,以致门庭冷落D、从另一角度来看,齐威王也是一位虚心纳谏、有魄力的开明君主第Ⅱ卷(共90分)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晏子谏景公(6分)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②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刘向《晏子春秋》) [注]①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景公:齐国国君②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晏子入见,立有间( ) (2)公被狐白之裘( )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19、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王是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2分)四.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
1)关关雎鸠, 2)举杯邀明月, 3) ,客至鸡斗争4) ,欲别故乡难5)黑云压城城欲摧, 6)无意苦争春, 7) ,载不动许多愁8)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9)辛弃疾在《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将帅用牛肉犒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和战歌声悲壮场面五、口语交际与实践共6分)21、某天放学路上,假如你看见一位年轻妈妈给四岁的女儿剥香蕉,并随手把香蕉皮扔在路上1) 你检起香蕉皮走到她们身边,用温和的语气对女孩的妈妈说: (2分)对女孩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