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13页2021-2022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章末综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21-2022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章末综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年级:姓名:第2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类型1 求直线的方程求直线方程时,一是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点和斜率或者确定两点,进而套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此法可称为直接法;二是利用直线在题目中具有的某些性质,先设出方程(含有参数或待定系数),再确定方程(即求出参数值),此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可称为间接法(即为待定系数法),这是最常见的方法.【例1】 已知△ABC的顶点A(5,1),AB边上的中线CM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y-5=0,AC边上的高BH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2y-5=0.求:(1)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2)点B的坐标.[解] (1)因为AC⊥BH,所以设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2x+y+t=0.把A(5,1)代入直线方程2x+y+t=0中,解得t=-11.所以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2x+y-11=0.(2)设B(x0,y0),则AB的中点为.联立得方程组化简得解得故B(-1,-3).[跟进训练]1.已知△ABC中,A(1,3),AB,AC边上中线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x-2y+1=0和y-1=0,求△ABC各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 设AB,AC边上的中线分别为CD,BE,其中D,E为中点, ∵点B在中线y-1=0上, ∴设点B的坐标为(xB,1).∵点D为AB的中点,又点A的坐标为(1,3),∴点D的坐标为.∵点D在中线CD:x-2y+1=0上,∴-2×2+1=0,∴xB=5.∴点B的坐标为(5,1).∵点C在直线x-2y+1=0上,∴设点C的坐标为(2t-1,t).∴AC的中点E的坐标为.∵点E在中线BE:y=1上,∴=1,∴t=-1.∴点C的坐标为(-3,-1),∴△ABC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AB:x+2y-7=0,BC:x-4y-1=0,AC:x-y+2=0. 类型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项目斜截式一般式方程y=k1x+b1,y=k2x+b2A1x+B1y+C1=0,A2x+B2y+C2=0相交k1≠k2A1B2-A2B1≠0垂直k1k2=-1A1A2+B1B2=0平行k1=k2且b1≠b2或重合k1=k2且b1=b2A1B2-A2B1=B1C2-B2C1=A1C2-A2C1=0(2)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By+m=0(m≠C),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Bx-Ay+n=0.【例2】 已知两条直线l1:ax-by+4=0,l2:(a-1)x+y+b=0,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a,b的值.(1)直线l1过点(-3,-1),并且直线l1与直线l2垂直;(2)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l1,l2的距离相等.[解] (1)∵l1⊥l2,∴a(a-1)+(-b)·1=0.即a2-a-b=0.①又点(-3,-1)在l1上,∴-3a+b+4=0.②由①②解得a=2,b=2.(2)∵l1∥l2且l2的斜率为1-a,∴l1的斜率也存在,=1-a,即b=.故l1和l2的方程可分别表示为l1:(a-1)x+y+=0,l2:(a-1)x+y+=0.∵原点到l1与l2的距离相等,∴4=,解得a=2或a=.因此或[跟进训练]2.(1)“a=1”是“直线(2a+1)x+ay+1=0和直线ax-3y+3=0垂直”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直线l1:mx+4y-2=0与l2:2x-5y+n=0互相垂直,共垂足为(1,p),则m+p=________,n=________.(1)A (2)8 -12 [(1)当a=1时,直线(2a+1)x+ay+1=0的斜率为-3,直线ax-3y+3=0的斜率为,两直线垂直;当两直线垂直时,可得a(2a+1)-3a=0,解得a=0或1,所以“a=1”是“直线(2a+1)x+ay+1=0和直线ax-3y+3=0垂直”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直线mx+4y-2=0与2x-5y+n=0垂直,∴×=-1∴m=10.直线mx+4y-2=0即5x+2y-1=0,垂足为(1,p)代入得5+2p-1=0,∴p=-2,∴m+p=8,把(1,-2)代入2x-5y+n=0可得n=-12.] 类型3 距离问题解决解析几何中的距离问题时,往往是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直观分析相结合.三种距离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公式如下表:类型已知条件公式两点间的距离A(x1,y1),B(x2,y2)|AB|=点到直线的距离P(x0,y0) l:Ax+By+C=0(A2+B2≠0),d=(A2+B2≠0)两平行直线的距离l1:Ax+By+C1=0,l2:Ax+By+C2=0(A2+B2≠0,C1≠C2)d=【例3】 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P(4,3)到直线l的距离为3,求直线l的方程.[解] 当直线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kx-y=0,则=3.解得k=±-6,∴y=x.当直线不经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y=a,则=3,解得a=13或a=1,∴x+y-13=0或x+y-1=0.综上,所求直线方程为y=x或x+y-13=0或x+y-1=0.[跟进训练]3.已知直线l经过直线2x+y-5=0与x-2y=0的交点.(1)点A(5,0)到l的距离为3,求l的方程;(2)求点A(5,0)到l的距离的最大值.[解] (1)经过两已知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2x+y-5+λ(x-2y)=0, 即(2+λ)x+(1-2λ)y-5=0,所以=3,即2λ2-5λ+2=0,所以λ=或λ=2.所以l的方程为x=2或4x-3y-5=0.(2)由解得交点P(2,1),过P作任一直线l(图略),设d为点A到l的距离,则d≤|PA|(当l⊥PA时等号成立).所以dmax=|PA|=. 类型4 对称问题(1)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是对称问题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类,其余几类对称问题均可以化归为点关于点的对称进行求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中点坐标公式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的延伸,处理这类问题主要抓住两个方面:①两点连线与已知直线斜率乘积等于-1;②两点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3)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上的点关于此点对称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对称直线是平行的.我们往往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例4】 光线通过点A(2, 3),在直线l:x+y+1=0上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B(1,1),试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解] 设点A(2,3)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A′(x0,y0),则解之得,A′(-4,-3).由于反射光线经过点A′(-4,-3)和B(1,1),所以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1=(x-1)·,即4x-5y+1=0.解方程组得反射点P.所以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3=(x-2)·,即5x-4y+2=0.综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5x-4y+2=0,4x-5y+1=0.1.在本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求光线从A经反射后到达B点所经过的路程.[解] 由本例解析知,点A(2,3)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A′(-4,-3).所以从A发出光线经l反射后到达B的路程为|A′B|.即|A′B|==.2.把本例条件中“直线l:x+y+1=0”改为“直线l为x轴”,其他条件不变,试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解] 点A(2,3)关于x轴对称点为A′(2,-3).∴反射光线方程为=,即4x+y-5=0.又∵反射光线与x轴交点为.∴入射光线方程为=,即4x-y-5=0. 类型5 求圆的方程求圆的方程是考查圆的方程问题中的一个基本点,一般涉及圆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主要依据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几何性质,运用几何方法或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属于基础题.(1)圆的方程中有三个参数,即标准方程中的a,b,r,或一般式中的D,E,F,因此需要三个独立条件建立方程组求解.(2)求圆的方程时,首选几何法,即先分析给出的条件的几何意义,或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5】 一个圆C和已知圆x2+y2-2x=0相外切,并与直线l:x+y=0相切于点M(3,-),求圆C的方程.[解] 由x2+y2-2x=0得(x-1)2+y2=1,故其圆心为(1,0),半径为1.∵圆C与圆x2+y2-2x=0相外切,故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半径的和,又∵圆C与直线l:x+y=0相切于点M(3,-),可得圆心与点M(3,-)的连线与直线x+y=0垂直,其斜率为.设圆C的圆心为(a,b),半径为r,则解得a=4,b=0,r=2或a=0,b=-4,r=6,∴圆C的方程为(x-4)2+y2=4或x2+(y+4)2=36.[跟进训练]4.已知直线l经过两条直线2x-y-3=0和4x-3y-5=0的交点,且与直线x+y-2=0垂直.(1)求直线l的方程;(2)若圆C过点(1,0),且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l被该圆所截得的弦长为2,求圆C的标准方程.[解] (1)由解得两直线交点为(2,1),∵l与x+y-2=0垂直,∴kl=1.又∵l过点(2,1),∴l的方程y-1=x-2即x-y-1=0.(2)设圆C的标准方程为(x-a)2+y 2=r2(a>0),则解得a=3,r=2.∴圆C的标准方程为(x-3)2+y2=4. 类型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般用代数法或几何法,为避免繁杂的运算,最好用几何法,其解题思路是: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然后比较所求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例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以M为圆心的圆M:x2+y2-12x-14y+60=0及其上一点A(2,4).(1)设圆N与x轴相切,与圆M外切,且圆心N在直线x=6上,求圆N的标准方程;(2)设平行于OA的直线l与圆M相交于B,C两点,且BC=OA,求直线l的方程.[解] 圆M的标准方程为(x-6)2+(y-7)2=25,所以圆心M(6,7),半径为5.(1)由圆心N在直线x=6上,可设N(6,y0).因为N与x轴相切,与圆M外切,所以0<y0<7,于是圆N的半径为y0,从而7-y0=5+y0,解得y0=1.因此,圆N的标准方程为(x-6)2+(y-1)2=1.(2)因为直线l∥OA,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2.设直线l的方程为y=2x+m,即2x-y+m=0,则圆心M到直线l的距离d==.因为BC=OA==2,而MC2=d2+,所以25=+5,解得m=5或m=-15.故直线l的方程为2x-y+5=0或2x-y-15=0.[跟进训练]5.已知直线l:2mx-y-8m-3=0和圆C:x2+y2-6x+12y+20=0.(1)m∈R时,证明l与C总相交;(2)m取何值时,l被C截得的弦长最短,求此弦长.[解] (1)证明:直线的方程可化为y+3=2m(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