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兴隆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兴隆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三棵树李德霞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种地饿不死人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娘说:“上大学不要钱?”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格,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娘说:“你不上学了?”丫头说:“你甭管,我自有办法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
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丫头上了大学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回去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田了村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衬?”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豪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丫头要接娘进城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一晃,几十年过去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那人打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节选自《小说月刊》)(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2)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B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①以“三棵树”为题,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激发阅读兴趣②“三棵树”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和小说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行文更加紧凑③以“三棵树”为题,突出小说的主旨,“三棵树”是头人生之根的象征,表现了丫头不忘根本,不忘家乡的品质。
每点2分)(3)①有主见、有志气,努力上进她是村里唯一去城里上高中的女孩子,娘劝她在家种地,她坚决不同意,后来考上大学,最后做了副市长②乐观面对苦难,节俭勤劳面对异常贫穷的家庭情况,以三棵树为精神支柱,顺利完成学业;大学期间为了省钱,很少回家,自己挣学费、生活费③包容,不记仇大哥死干矿难,她找矿长据理力争,拿回了赔偿金不和嫂子记气,赔偿金自己不拿一分,留给侄儿上学④善良、孝顺,知恩图报丫头考上大学,面对乡亲们的援助,她心存感激;参加工作后把娘接到城里;当了副市长,每年都要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①对父母长辈要心存孝心大嫂起先不知孝道,分家时将家里像样点的东西全都拿走,使原本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大哥死于矿难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丫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积极乐观,安慰娘,后来把娘接到城里尽孝小说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②做人应心存感恩,别人有难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丫头考上大学之后,乡亲们二十、三十地送来钱;德叔在丫头交学费的事上,全力帮助,对于这一切、丫头都深深记在心里,一直心存感恩当副市长后,还每年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③在贫困和苦难面前,应具有自强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面对贫穷和苦难,丫头没有悲观绝望,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种不懈的努力和自强精神,战胜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最终带着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④显达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远丫头由一个农村小姑娘走进城里读高中,后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到市政府上班.到最后当上了副市长,一路走来,她没有忘记三棵树、忘记乡亲、忘记娘的恩情不忘记根本的人,在事业、人生之路上才不会迷失,才会走得更远每点2分,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2)【试题分析】本题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题干问的是“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对于小说标题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标题的作用也要从四个方面结合手法来答题作答此题,应该先表明观点,然后选择分析的角度注意分析要结合原文内容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一是从文本中寻找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点评丫头性格的词语,以此作为答案点;二是抓住主人公丫头的言行,从中提炼概括出人物性格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从题干的提问来看,本题的答案应包括如下内容:对“现实意义”给出评判、“结合文本谈”,考生抓住主人公,从她的事迹中,寻找答案比如“对父母长辈心存孝心”“做人心存感恩,别人有难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贫困和苦难面前,应具有自强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显达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远。
等方面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学科网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何为国学①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