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来贺先进事迹汇集.doc
5页史来贺先进事迹汇集 史来贺先进事迹汇集 【--节日演讲稿】 1952年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从任村支书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 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____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 盐碱洼 、 蛤蟆窝 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随后,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兴办起畜牧场,由3头小奶牛起家的小畜牧场迅速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头牲畜的大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 为了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又向工业挺进,兴办起机械厂机械厂生产的小喇叭曾响遍全国各地;小型奶粉机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市机械厂从仅有三个半人的铁木业组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几十台机床的大厂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刘庄村办企业的发展,既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来贺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建起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
肌苷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运用新掌握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知识,史来贺带领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向机械化要速度现在,刘庄拥有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汽车等大型机械近千台,还有农用飞机一架,新式喷雾器100多部使耕地、播种、脱粒、运输、治虫、浇水、收获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史来贺曾多次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曾经9次受到___接见几十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共产党人的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20世纪50年代,史来贺的名字就响遍全国他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与满腔热情帮助群众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使穷了几辈子的乡亲坚信:跟着共产党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有奔头! 带领乡亲吃饱饭挣到钱 刘庄村位于新乡市西南,肆虐改道的黄河在这块低洼的盐碱地刻下道道 伤疤 ,解放前这里几乎家家都要过饭 1948年,刘庄刚刚解放时,史来贺担任了八个村的民兵联防队队长1952年,21岁的史来贺又被推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50年。
当选支书这年适逢大涝,史来贺拦住准备逃荒要饭的乡亲,要大家相信 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史来贺带领群众排涝抗洪,想办法让大家填饱肚子又带领群众削岗填沟拉沙盖碱,奋斗10多年硬是把全村750多块 盐碱洼 、 蛤蟆窝 改造成4大块高产稳产方块田 有饭吃、有衣穿,还得让群众有钱花 ,上世纪60年代初,史来贺带上村里的90元积蓄,买回3头小奶牛,办起了奶牛场盈利后扩大规模,仅畜牧业一项,当时年收入就达100多万元随后,史来贺又先后在村里建起了机械厂、造纸厂、面粉厂、木器厂、缝纫厂最多的时候,村里的大小企业有20多家 富了乡亲穷了书记 刘庄村在史来贺领导的50年间,共经历了3次居民住房大改造 上世纪70年代建设双层朝阳楼房,史来贺等所有村民乔迁后,最后一个搬的家上世纪90年代建的是多层过渡性居民楼,____年建设的是4层带地下室、车库的智能化别墅每次分房,史来贺都坚持和大家住同样大的面积,而且是最后一个搬 ____年首批高级别墅建成时,村民劝他第一个搬,史来贺说啥也不同意直到去世,史来贺也没住上 ____年4月23日史来贺去世后,村民去他家整理遗物,家具只有一张床、一套简易沙发,一台18英寸彩电,卧室里甚至连衣柜都没有,只是扯了一根铁丝,挂着他和老伴的衣服 ,说到这里时,59岁的刘俊荣再一次哭出了声。
心里有群众 自然有担当 我们老书记常说, 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 正是因为史书记,我们村少走了许多弯路 刘俊荣说,在历次运动和农村的变革中,刘庄从不 跟风 也不 刮风 ,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 刘俊荣给记者讲了个故事,当时是工分制,村里有个懒汉赖在家里不上工,理由是在家学习领袖著作武装头脑,但要求集体照样给他记工分史来贺想了想,告诉他,算工分可以,但集体分红的时候不折成钱,可以多给他几本红宝书 那人二话不说就下地干活去了,宝书毕竟不能当饭吃啊 现在说起来轻松,当时不知道作了多大难啊 刘俊荣说着再一次哽咽, 史书记被拉到县里挨批斗,是我们村民硬把他抢回来的 1985年,眼光超前的史来贺决定向高科技领域要效益,投资兴建一座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生物制药厂 当时不少村民抱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史书记说 创业难,守业更难,最好的守业办法,就是创业 为了加快项目上马,史来贺与每户村民签订了不平等的 协议 :厂子办不成,由他一人承担全部损失;办成功了,利润全归集体就这样,华星药厂于1986年正式建成投产,并很快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史书记心里,没有 私 字 刘庄新村的高级别墅群在规划时,要将老房全部拆除。
而史来贺去世后,他生前住的刘庄第一代两层小楼,却被村民要求保留了下来每到清明节和忌日,大家都会自发地到这里祭奠他 他生前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他走了,群众心里也永远装着他 ,刘俊荣说,史来贺离世的日子恰值 非典 时期,原计划400人的遗体告别仪式,结果来了6000多人,20多米的路,灵车走了4个小时, 乡亲们舍不得这样的好书记 至今,许多村民家里都挂有史来贺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