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野》:当代乡土戏剧的哲理诗.docx
6页《大荒野》当代乡土戏剧的哲理诗 杨利民的戏剧主要是写地质工人题材,从不同方面去写,同时总是渗透着浓厚的荒原黑土情结与地方文化气息,在题材上具有较强的突破性与杂糅性从乡土戏剧的角度而言,真正可以归之名下的,大约是《大荒野》和《黑草垛》《大荒野》既是地质题材,也是乡土题材,其大荒野的自然背景、老梁头的朴实人性、牧牛婆的农民身份、扭大秧歌的舞蹈等等,都可以将该剧纳入中国当代乡土戏剧的作品谱系其最大特色是,着重表现人的生命意识与生存困境,主题表达进入到哲理思索和诗性表达的层面,像是一首当代乡土戏剧的哲理诗老梁头与牧牛婆的黄昏恋,给人以感伤、悠远的回味在老梁头的徒弟大毛嘶哑凄凉、寻觅爱人的歌声里,老梁头和寂静的荒原出现在观众眼前他背着手电筒,握着扳手,沿着小路检查气井设备,身后还跟着一条老狗黑子这种重复出现的场面,既表明老梁头工作上的尽职尽责,也表明他生活上的枯寂孤独荒原上没吃没喝,连多余的人和动物都没有寂寞的守井生活,让老梁头得到人生价值感的满足,因为这井“连着千家万户的取暖、烧饭,这口井要是一伤风感冒,出点啥事儿,那全城人就都得打喷嚏、发高烧”其实,工作的责任心和崇高感不能填补情感的空缺,对爱与生命的渴望使他怜惜身边每一个活物,一棵小树、一只土拨鼠、一棵豆芽,甚至一只吸血的蚊子。
幕后的戏是,他年轻时终年漂泊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家庭,妻子劳累过度早逝,儿子也不能给他一点精神慰藉老梁头与牧牛婆的邂逅,就在大荒野中的气井旁边两个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在空寂辽阔的荒原里相遇,并没发生年轻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游戏他们表现出的是一种友谊式的恋情,他们的情感要比年轻人花前月下的爱情故事更加深沉、更加深刻太多的阅历已在他们心上磨出老茧,对于外人,他们存有各自的戒心老梁头毫不客气地阻止牧牛婆在气井旁抽烟,向她炫耀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用“回老家了”掩饰老伴的离去牧牛婆也不遗余力地编撰一个美丽的梦境,在她的描述里,多病早衰的丈夫成了围捕牛群的好汉,年幼夭折的儿子成了秋天还要回家看她的孝子他们用语言和想象构筑起自尊的栅栏,这栅栏却无法真正捍卫他们内心的虚弱对亲情的渴望、对人间温暖的思慕,让两颗孤独而善良的心逐渐靠拢在扭大秧歌的舞蹈之后,他们心里相互有了对方的位置终于,他们敞开心扉,像大荒原所做的那样——坦荡而不乏柔情但是,命运早已为他们预备好了陷阱老梁头心里一直记挂着死去的老伴,牧牛婆心里一直记挂着死去的儿子,也就是说,活人的此生幸福一直为死人的阴影所笼罩,他们放不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底线,为此而犹豫不决。
更大的陷阱在于,正当他们准备冲破心理牢笼、开始新的人生旅途时,牧牛婆因年老而将被送进敬老院,老梁头还未退休就猝死在工作岗位上人生绚丽的晚霞还未来得及充分展现,就已结束了,让人不得不怀疑整部话剧的主题,到底是赞颂人情的温暖,还是嘲讽命运的悲哀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存困境,人类在孤独荒凉的人性荒原中产生强烈的精神需要,这与孤独荒凉的人性本身是一种对抗力量,因而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生存困境更准确地说,这是人与人自身的矛盾,自尊的栅栏阻碍了人对爱情和幸福的及时追求,缺乏一种敢爱敢恨的原始力量,当爱情和幸福擦肩而过,惟有后悔莫及除了两位老人刻骨铭心的情事,大毛与小丽的情事同样令人动容大毛那嘶哑凄凉、寻觅爱人的歌声,成为贯穿全剧的特有心理氛围,喻示着粗犷纯朴的男人——黑土地对一份情感与价值的悲剧性追求工人大毛与宾馆服务员小丽的爱情始于大荒野,他们躺在大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接吻做爱,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自然人性就像《黑草垛》里的香草与小土匪,在黑草垛里接吻做爱但这只是一时的意念,城市比荒原更具有诱惑力大毛从荒原调回城市,力图和女友在一起,但是小丽心猿意马,跟一个倒腾汽车的商人去了南方,他只得返回荒原南方是一个充满物质欲望、人性泛滥的地方,小丽鲜嫩的肉体被人轮番玩弄,除此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在被人抛弃后,小丽经受不住打击而发疯,成了城市欲望机器的牺牲品她不得不对炫目的都市生活表示惊恐,疯疯癫癫地回到荒原,迷蒙之中,知道自己是要寻找昔日的恋人而执着于爱情的大毛,也一直在四处寻找着她耐人寻味的是,两个年轻人在城市与荒原之间,在彼此寻找的路途中,“老是整岔道儿”,不知道“蹲在一个地方守住”这两个历经人生波折的年轻人,冥冥之中总是被无形的力量拨弄编剧出于好心,让他们终于相互找到对方,有一个惨痛而温馨的结局但是对比之下,总是站在分离器边远远望着老梁头的牧牛婆,即使“蹲在一个地方守住”,终究还是因各自的心里疙瘩,成了没有结果的守望如果说小丽的回心转意是现代人向传统伦理道德的融合,那么他们“老是整岔道儿”,则是表明人类自身的生存困境,也即是说,人类自身无法协调精神操守与物质欲望、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在各种价值取向上相互矛盾,相互折磨那[来自www.lW5U.coM]么,作为广泛意义上的人类就应该受到警醒,即使是人物走了回头路,也是不应被轻易宽恕的因为只有莫大的悲剧,只有痛楚的生离死别,才能让人类对生命产生永久的敬畏之情大毛与小丽是如此,老梁头与牧牛婆亦是如此剧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荒原狼”黑子。
它是一只与老梁头一样面临生存困境的“会说话的狗”,始终忠实地陪伴主人,以动物的身份给主人提供人性的慰藉,这本身是对人类生存与能力的一个嘲弄与老主人在爱情面前犹豫不决不同的是,它敢爱敢恨,毫不掩饰,隔三差五跑出去,跟几个母狗疯玩交配,体现出大荒野一样的自然本性然而厄运还是降临到了它身上:两个猎人来荒原打猎,由于没有打到什么猎物,他们便将枪口对准了黑子人类已经饥渴得疯狂了,变得饥不择食、穷凶极恶遭受重创的黑子顽强地扑倒他们,逃了出来最后,奄奄一息的黑子找到老主人,告诉了主人最后的一个隐密:它本是荒原上的最后一只狼人类的肆意活动早已破坏了它们种群的生存领地,为了个体生存,它不得不将尾巴翘起来,变成一只狗的模样,与人为伍也就是说,它不得不藏起骄傲、凶悍的本性,伪装成一条怯懦、媚俗的狗它留恋于老梁头的善良人性,以为这就是人类的本性,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能够和平相处的一个条件作为最后一只“荒原狼”,黑子以它特有的狼性提醒着人类:它们从不像人那样去干蠢事,它们敢爱敢恨,热爱生命,当生存环境被愚蠢的人类破坏后,它们委曲求全,为人类退化成狗类,人类却还在步步紧逼黑子重创于猎人的枪口之下,暗喻着人的残忍远甚于狼,人类不是向自然膜拜,向“天人合一”的世界图景努力,而是征服、改变乃至毁掉自然。
如果说两位老人和两个年轻人相互映衬着,诉说的是人类自身的一些人性困惑,那么“荒原狼”黑子则是显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严重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自然是人类之母,大自然的秩序和生态被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宇宙性依托就失去了根本在另外一层意思上,“荒原狼”黑子代表的是生命原始的力量与源头,它匍匐于人类的饲养与瞻顾,本身就说明人类生命原始力量的丧失,生命本体失去真相,就不可避免地陷入重重的生存困境由此可见,该剧是一部具有探索意味的乡土戏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社会与人生命运的深层拷问,充满了哲理思索和生命意识该剧在时空的设置上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最遥远的荒原深处”“历史和未来之间的一段人生”也就是说,作者将哲理思索和生命意识置于广袤的时空进行观照,探索人类生存困境的动因、表现、恶果以及问题解决的可能作者的笔力不在于谴责孰是孰非,或者说到底归罪于谁,而是让人物自身去亲身体验这种恶果,去反思自身的行为和经验,也许这才是最具有价值的东西剧中已成疯女的小丽,回来寻找失落的荒原与恋人时,说:“我从最热闹的大都市来你知道吗?我到这儿来,整整走了两个世纪我路过一个地方,有一座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厦,可它是用女人的死胎奠的基础;是用男人的谎言铸造的台阶!它高大无比,遮住了太阳,使你感到孤独、寒冷。
疯人的疯话痛斥了现代文明的虚伪与脆弱,指出了它威风凛凛的背后所隐藏的虚弱与可鄙的本质生命的源头与力量似乎还是在“大荒原、大日头、大月亮”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图景里,在人类纯真无邪、“宽敞透亮”的心境与行为里剧中,老梁头与狗的一段对话也充满玄机老梁头说:“黑子,你说这人活世上怪不怪?小时候,我们家乡门前有条河,河也不宽,浪也不急,我就总想过那岸看看爹就骂我:有啥好看的,都一个样!我呀就不信,总觉得那岸有新鲜事后来,我长大了点,就偷偷游到了对岸,结果回头一看……嘿,这岸跟那岸真差不多这边牛吃草马吃豆,那岸也是牛吃草马吃豆再后来,那条河干了,两岸的人跑过来跑过去的,真叫我爹给说着了——都一个熊样!”狗说:“我从前呆的地方是一片美丽的草原,后来人们把草给烧了,说在上面种粮食,结果,没过一个秋天,大风沙把土地淹没了,人们又拼死拼活地在上面种草我们动物也搞不明白,大家都在瞎折腾什么?人们把自己的才能,常常用于毁灭自己这段对话里蕴含着两个具有张力的事实,即对他者的想象和对大地的掠夺,但它们都指向一个事实,即人类的无穷欲望、人类的愚行或者说,人类是一个很不安守本分的生物群落,他们注定要通过种种“瞎折腾”,来毁灭自己的美好理想与生态环境。
该剧还体现出杨利民戏剧一贯的诗化品格,乃至是一部象征主义戏剧在他的剧作系列中,如果说《黑色的玫瑰》表达对爱情的诗性敬意,是一种粗朴的、浅层的表达,如果说《黑色的石头》、《黑草垛》赋予一种自然物质以美好的人文价值,是一种主题性抽象;那么《大荒野》的诗化程度是全面的、彻底的、永恒的,超越了一般事物与题材的限制,显示出当代乡土戏剧哲理诗化的一路在某种程度上,它与车连滨的《蛾》有些相似,具有寓言性质,但是它的意蕴显然比后者丰厚它的副标题是“春夏秋冬的抒情”,实际上就是一首流淌不息的宇宙抒情诗,如同徐徐唱响的一支人性哀歌,朴素婉约而意味无穷该剧并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冲突的跌宕吸引人,而是以人物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打动人,以大毛粗犷的歌唱和黑子粗犷的倾诉震撼人,其质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其富有质感的独白语言,本身就是很有价值意义的诗句大毛的歌唱和黑子的倾诉,恰好是现代与前现代的两极,用诗性歌喉唱出现代人的现实无奈与原始记忆高行健的《野人》也是哲理诗化的,也是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但是全剧过于抽象,被所谓的叙述体戏剧架空,弄得支离破碎,缺乏细腻贯穿的情节和震撼人心的魅力也即是说,《大荒野》的哲理诗化,是以叙事线索的贯穿和人物情感的深化为基础的,只有如此,才能不至于将观众或读者从作品中“间离”出去。
该剧还反复营造着这样诗意的气息,四季变换的景色、血红的落日、广袤的荒原、孤单的天然气井,春夏秋冬在大荒原里不断流转、无限循环,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着人们: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对抗与交流,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如何“合目的”地解决与应对这些话题,是我们必须提供讨论的提案由此可见,该剧是一首乡土哲理诗,是对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困境进行揭示的诗歌它还有一个更高级的表现方式,就是通过象征意象的创造,拉开生活与艺术的距离,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具有主观性的客观世界,一个具有原始神秘主义色彩的价值参照体系老梁头住在气井旁的值班房里,而这里“四周是无尽的荒野;一堆堆大个的干草垛,显得神秘而温柔;一片片亮亮的小湖,眨动着回忆的眼睛”,所有的自然环境都如同一个“现代童话”或“一首小诗”,在内质上与“荒原狼”的意象无疑具有协和性、一致性这里的荒原象征着朴素、坦荡、热忱的人心,“荒原狼”的灭绝象征着人性的泯灭,老梁头与牧牛婆的相恋相失以及疯女小丽的重返与迷失,象征着人性的回归与徘徊人类在人性的大荒野中企图回归自身,其路途注定是艰辛的、漂泊的大荒野”是杨利民为自己戏剧所选择的文化平台,为中国当代戏剧带来一股烛照人生的质朴粗犷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精神。
他曾经被称为“大荒野中的老牛仔”,这与“荒原狼”的指称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里的“大荒野[来自wwW.l。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