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类灾害的防治与三类农业区的开发.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zhuli****0000
  • 文档编号:7346963
  • 上传时间:2017-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二节 三类灾害的防治与三类农业区的开发巩固夯实基础一、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1)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②沟谷发育2)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地理位置特殊,多种过渡地带;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 ;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3)尖锐的人地矛盾: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人口增加,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就要开垦陡坡、林地、草地等,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2.水土流失的治理(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2)整治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②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③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⑤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办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模式: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等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二、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①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②干旱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③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由于本区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水分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土地生产力、草场载畜量的东西差异显著如下表:自然地区 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贺兰山西部(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气候 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草原 荒漠草原和荒漠④原生荒漠和次生荒漠类型 原生荒漠 次生荒漠概念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人类活动形成的荒漠,类似于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主要荒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 等主要特征 水资源比较缺乏或者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的、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治理难度 大 小(2)分布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如科尔沁沙地和内蒙古后山地区,沙质草原遭到过度农垦,或者固定沙丘在被开垦后活化,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例如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河西走廊等地区的绿洲周围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植被缺乏水源而生长衰退,加上樵柴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塔里木河下游和五羊河下游等地近年来,在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等造成荒漠化发展迅速这种荒漠化土地呈点、线状,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面积小而分散,但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危害较大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等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1)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 气候异常干旱、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大风吹扬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②人为原因: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方面2)荒漠化的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整治模式:第一,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第二,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①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第四,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3)治理措施和经验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三、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自然原因:①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②泄洪能力不足;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④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人为原因: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②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 年一遇提高到 100 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

      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2)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和川东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 1/34)三峡工程在中下游城市防洪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障碍。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和不稳定的因素2)移民安置条件:三峡移民任务虽然艰巨而复杂,但根据库区的受淹特点和发展潜力,安置移民也存在诸多有利条件:①从受淹特点看: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有利于大多数移民就近后靠安置;②从库区移民结构看:搬迁人口中 57%属于非农业人口;③从政策层面看:三峡移民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这是国家关于三峡移民政策的核心3)开发性移民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四、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起决定性影响,由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三部分组成。

      组成 位置 地势 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缓斜平原 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冲积低平原 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山麓→海滨 高→低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这些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其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关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以辛店洼为例特点:地势低平;水涝严重;成土母质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治理: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饲料作物等,饲养禽畜优点: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为例形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3)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五、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①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 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地区。

      ②区位优势: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具有温暖湿润的环境,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③人地关系:一方面人口数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出现了明显矛盾;另一方面大量非耕地利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