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租借法案看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doc
6页从租借法案看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聊城大学历史系99级5班 任国强)[摘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租借法案产生原因的分析,指出了领土安全、经济利益、国际地位及自身价值观构成了国家利益的主干,而国家利益则是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了罗斯福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关键词]租借法案、领土安全、经济利益、国际地位、罗斯福[Summar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Lend-lease Act ,which is a significant mark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1940s.Through the analysi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territorial security ,economic,benefits,international position and self value concepts consist the mainstay of national interests,which is the root cause of adgustment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Meanwhile it alse indicates that Franklin Roosevelt,the 32nd American presid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 [Key words]Lend-lease Act,Territorial security,Economic benefit ,International position,Franklin Roosevelt.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授予总统以广泛的自由和权利。
它规定“总统认为有利于国防时,他在能取得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范围内,可以批准为任何国家的政府生产和采购任何防御物资;只要总统认为该国的防御对美国的防御是必不可少的,总统也可以“出售、划拨、交换、租借或另行处置任何此类防御物资给任何此类政府 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他们的合作与冲突》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8年 第1189—1190页租借法案的通过是把美国引向国际合作和直接参加反法西斯的决定性的一步它推动了美国把巨大的生产力转为战时生产,有利地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给抗击法西斯侵略和奴役的各国人民增添了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打击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深刻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使之变得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法西斯集团它在“二战”期间对于支援各国人民斗争,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历史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租借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的参战,只不过是一场没有宣战的战争,也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从中立(“孤立主义”)转向干涉(“国际主义”)可以说,这是美国20世纪甚至其历史上外交政策最重要的一次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一直奉行着华盛顿的名言:“欧洲一套与我们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利益……如果通过人为的纽带把我们牵连进它通常的那些政局交换中去,或者卷进与它为友的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那必定是不明智的……我们的正确政策乃是避免与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永久结盟。
S·H·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的成长》第455页因此,孤立主义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基础一战后,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联盟”并没有实现威尔逊的理想,达到美国人的目标,欧洲各参加国在战债问题上赖帐不还,再加上在1923——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主要关注于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在新的一代美国人心中和平主义情绪尤为强烈,中立主义甚消沉上,确立起了三十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基本纲领,即:反对与欧洲结盟(不仅限于国际联盟)、反对干预其他大陆的战争(不干涉主义),并在此基础上连续通过了三个中立法案即1935年中立法、1936年中立法和1937年《永久中立法》,规定:禁止由美国或属地上之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禁止美国船舶运载军用品至交战国,禁止公民搭乘交战国船只旅行,禁止美国船只航行到交战区和武装商船等 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第235页那么,为什么1941美国国会要通过《租借法案》,从中立转向干涉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 维护自身领土安全和实际利益 在欧洲,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全部沦亡,9月1日凌晨,德国闪击波兰,9月底灭亡波兰,1940年4月占领丹麦,6月占领挪威全境,同时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月22日占领法国,号称欧洲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短短6周内被德国击败了。
8月,德国实施海狮作战计划,空袭英国,不列颠空战开始,法国的迅速沦陷极大地震动了美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436页罗斯福清楚的看到,如果英国失败,美国和美洲就将直接受到德国的威胁,英国的生存已经成为美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拉尔夫·得·贝次著、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译,吴世民、沈宗美校《美国史1933——1973、上卷、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时期1933——1945》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307页此时,美国已切身感到了纳粹对拉丁美洲的威胁当希特勒的大军在五六月间席卷西欧的时候,罗斯福一连接到关于纳粹在巴西、智利、巴拉圭、哥伦比亚、尼瓜多尔、委内瑞拉、巴拿马和墨西哥搞颠覆活动的警报5月末,美国政府已得出结论:如果纳粹继续获胜,柏林将试图推翻目前拉丁美洲各国政府,并把荷兰和法国在西半球的属地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且德国可能得到法国舰队和西非基地,因而将成为进攻巴西和其余南美国家的序幕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罗斯福与美国的对外政策1932——1945》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382页罗斯福在1940年12月29日“炉边谈话”中提到“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及各大洋——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
等到那时候,在整个美洲,我们所有的人民就将生活在枪口的威胁下——装有军事上以及经济上爆炸性子弹的枪口威胁下”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第260——270页在远东,1939年,当整个欧洲颤栗在纳粹德国坦克的履带之下的时候,日本也加强排挤美国在华利益早在1939年2月,日军就开始南下,先后占领了中国的海南岛和南沙群岛,造成了太平洋上的“九一八”事变,1940年7月近卫内阁抛出了《基本国策纲要》,明确了南进为主要侵略方向,决心尽快结束侵华战争,加强与德意联盟,作好同美欧开战的准备,吞并他们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甚至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纳入了“圈”内,接着在8月——9月份,日本胁迫英国撤出上海,强迫荷兰同意对他的石油供应,迫使维希法国承认其在东亚的优势地位,到9月日本出兵占领了越南北部和老挝,并直接出兵占领印度支那,这已经直接损害到了美国的切身利益因为美国所需要的天然橡胶有58%来自该地,从荷属东印度输入的锡比英、德、意输入的总和还多2倍 王玮主编《美国对亚太政策的转变》(1776——1945)、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5页同时,在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
其中规定,如果缔约国之一“受到目前不参与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援助”,而条约中所述“目前不参与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的一国”系指美国显然,三国同盟矛头直指美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675页不难看出,不论在欧洲还是远东,美国的安全与切身利益都已受到威胁损害由此,美国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改变中立立场转向干涉,通过租借法案也就顺理成章了二) 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应用于战时的美国则有了不同层次的含义首先,美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威胁,拉丁美洲一向被认为是美国的大后院,但在1919——1938年间,在拉丁美洲20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英美两国的比重明显下降,德国的比重则显著上升,即分别由10.6%和8.5%提高到17.8%和10.3%欧洲不仅是英法等国的市场,也是美国的重要市场1937年,欧洲占美国出口的41.1%,到1938年,德国几乎控制了中欧和东南欧市场,排挤了英国,打击了美国面对希特勒的扩张,英美两国需要共同保护他们的利益,而美国海外投资的48%在英帝国境内,这应该是美国所以支持英国对欧政策的不可忽略的层面。
《美国史论文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471页另一层含义,美国可以从战争中捞取巨额的经济利润在希特勒德国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吞欧洲各国时,美德间的经济往来照常进行,资本家的贷款继续流入德国,贸易额不断增加,美国输往德国的几种重要战略物资,如废铁、铜、铅、铝等,从1933年直到欧战爆发,都在成倍的增长,美制武器(包括上等的美制飞机、发动机)炸药等竟秘密输往德国德国使用的汽车、装甲运输工具以及通讯器材等,至少有一半是由美国资本家供应的这就不怪人们说,德国是用美国的武器和军用物资去打击美国及盟友 同上第479页在远东,当日本不断损害美国利益时,美国政府却一再避免或至少推迟日美冲突的发生,美日贸易关系在其中发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美国对日贸易远超过了对华贸易1937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89亿美元,对华还不到5000万;1938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4亿美元,对华仅为3477万美元,在对日出口的货物中,平均60%是日军进行侵华战争所需要的战略物资,1937—1938年间从美国进口的军需品占日军军需品总进口的55%单就石油一项,日本所需石油来自美国的份额,1937年约占80%,1939年约占85%,就投资而言,据1940年5月估计,美国在日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另外美国还持有1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公债。
王玮主编《美国对亚太政策的转变》(1776——1945)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3页美国的对外政策不得不考虑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另外,得到“租借法案”帮助的国家需与美国政府签定协议,这些国家本身也承担了“协助保卫合众国”并向他提供他们所拥有的原材料、各种公用设施及情报的义务,指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由此获得了回报租借或逆向租借:车床、防空炮及配套物件、军工厂设备,还有各种公用设施、军事情报、战略原料、贵重材料及其他1929——1933年大萧条虽然经过“新政”艰苦卓绝的努力,情况有所控制,并有一定恢复,但相对于现代化大生产,需求仍很疲软由于实施租借法案,美国的垄断组织遂得以迅速摆脱30年代绵延不绝的经济危机和萧条 谢沃斯季扬诺夫主编《美国现代史纲》(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第436页不得不说美国在战争中发了大财,在战争结束时,其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1.5倍,工业总产量比1939年增长了40%美国向遭到德国攻击的国家 供应军事设备、技术和原料,其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便是自己的经济利益,建立在租借基础上的精打细算是战时美国各种援助和政策的特征从某中意义上讲,租借法案及战争都可以为美国创造一个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租借法案的实施刺激了美国的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它成为美国战时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在租借物资特别是军火生产中,每年获得成百亿美元的利润三) 维护美国国际地位、世界霸权及自身价值观和民主传统 至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