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单元 (3).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9730573
  • 上传时间:2023-10-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0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毫米、分米的认识》P2-4例1例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它在教材第2-4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说教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有了一定的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尺上都有毫米刻度,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习过,但对毫米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分米虽然不是很常用的计量单位,但对于认识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 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 结合具体内容感受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是:在建立长度概念时,正确、深刻地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体验这些目标不是逐条逐条零散完成的,而是在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过程中一体化完成的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各是几厘米,再用尺子测量,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感觉硬币的厚度,观察1毫米的长度,用心体会2、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量课桌通过用米、厘米做单位,让学生觉得不合适,从而小组讨论找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通过找一找、议一议、量一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1分米的长度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先让学生观察尺子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再数一数有几小格,再告诉学生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从而得出结论说学法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学具在找、摸、量、摆的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的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在建立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2、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流程:先说第一个层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安排了3个环节:1、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米或多少厘米2、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3、请学生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学生发现书本的宽比14厘米长,比15厘米短不好用原有知识表示时,从而揭示课题:要想准确的量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这一层次,我通过师生谈话和动手测量,使学生发现数学书的长宽不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产生悬念,发现问题,进而导入新课,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层次 探究体验,获取新知我是这样安排的:1、 “认识毫米”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让学生仔细观察直尺,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比较短的刻度吗?(2)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图提问:从刻度0—1是几厘米,从刻度1—2,2—3…分别是几厘米?数一数他们之间各有几个小格?引发学生思考,得出1厘米=10毫米并板书(3)让学生量一量5角硬币的厚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硬币的厚度,教师指导方法: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夹住硬币,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抽出硬币,拇指和中指之间会有一条小缝,告诉学生它的长度大约是一毫米。

      在这里我原来想选用1分的硬币,更接近于1毫米,但考虑到1分的第二套人民币早已退出流动市场,学生并不十分熟悉,5角硬币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东西,更加有利于形成知识的表象,所以在这里选用了5角的硬币4)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能用毫米作单位5)请学生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在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5角硬币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1、 “认识分米”我是这样设计的:(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学生会发现用米作单位量时,课桌长不够1米,用厘米作单位时又很麻烦)(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用一个多长的单位量课桌的长比较合适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该多好从而抓住时机引导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3)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比较合适?(学生讨论汇报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因为它是一个整十数)从而引出分米并板书。

      4)接着提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5)练习A同桌互相量一量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B完成书本第4页的做一做这一环节的教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第三层次 实践应用,巩固提高我安排了三个环节的练习:第一环节:完成书本练习一的第1—3题第二环节:课件出示一些填空题,要求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如旗杆高9( ) 课桌高7( ) 钢笔长14 ( ) 粉笔长75( ) 小明的身高140( )一块橡皮厚12( )蜡笔长6( ) 跳绳长2( )【这道题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可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第三环节: 操作题 让学生拿出学具,在一条丝带中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受毫米和分米的表象】最后说说第四层次 总结全课,回顾整理问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通过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对全课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发展学生能力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说板书设计: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以上就是我对“毫米、分米的认识”的说课,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千米的认识》P7-8例3例4例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2课时---《千米的认识》,它在教材第7-8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说教材《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在建立1千米的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 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3、 进一步培养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目标不是逐条逐条零散完成的,而是在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过程中一体化完成的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但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引导发现、学用结合的教法,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说学法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本节课主要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想象、验证、类比推理的能力如在学习建立千米概念时,先通过谈话,看操场跑道图,让学生想象长跑时的艰辛,再通过计算得出长度1000米,从而引出千米的概念,使学生学得真切,记的深刻说教学过程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回忆并说说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学生会将以前所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进行一番回忆整理2、 然后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渴望3、 师生一起观看一段录像:一辆汽车在路上行驶,当看到标有地名和千米数的路牌时,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思,那关于千米的知识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让学生来提问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解决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并板书:千米的认识这种导入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我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 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说说一千米有多远,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因为平时对千米的认识不多,所以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这恰恰给后面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出示操场跑道图,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前几天体育老师组织大家绕操场跑了4圈,请大家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到一圈的周长是250米,让学生计算大家跑了多少米再让学生说说1000米是多少千米再将大家得出的结论来读一读,教师板书:1000米=1千米【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事情,回忆跑完1千米的艰苦,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突破了建立1千米概念的难点2、 单位间的化聚教师引导:以前我们学习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下面问题?出示题目: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小组内说说是怎么想的,最后全班交流想法过程对单位换算的方法熟悉后让学生再练习几道题目如6000米=( )千米 ( )米=7千米4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