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doc
20页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 一、尊重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教学 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A: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教师B: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 [案例2]《找规律》教学 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A:(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B: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 两个案例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但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A教师与B教师对生活经验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A教师注重的还是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及经验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牢牢记住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吧:“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 [案例3]《除法的初步认识》 A教学: 师: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该怎样分呢?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你能用小棒代替桃子,也试着这样分分吗? (生用小棒分) 师:同学们看,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三个盘子里,要一个一个地分先拿3个桃子分别放到3个盘子里,然后再拿三个桃子…… B教学: 师:这有6个桃子,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你会放吗? 用小棒代替桃子,试试看! (生用小棒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放的? 生1:我是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拿2个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生2:我是拿起6个小棒,然后一个一个地放到盘子里去…… 生3…… 师:放的方法,我们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结果都应是怎样的呢? 从生活经验出发,指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生活经验,更不是教师的“教学经验”。
要尊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尽可能地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开始教师就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让学生的经验与学习相隔离 二、激活 [案例4]《比例尺》的教学 A教学: 师:同学们,什么是比例尺呢?请看这幅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有500千米,而图上的距离却只有2厘米…… B教学: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咱们的课桌面是个什么样的形状你能把它画在纸上而不走样吗?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画得又快又好,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什么才叫不走样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不走样呢?…… 知识是有一个体系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不一定要那么严肃和充满逻辑尽可能地对教材进行一些加工处理,让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开始,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亲切些,更加具有挑战性些 [案例5]《圆的认识》教学 A教学: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子上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再对折,再连续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你发现了什么了吗? 生:发现了很多折痕 生:这些折痕都经过一个点。
…… 师:用笔把这些折痕描出来量量看,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量后,回答:都相等 师:这些线段,我们称它为直径直径有哪些特征呢? …… B教学: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圆那你们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生画有的用硬币、墨水瓶、钢笔套等作为工具画也有的用圆规作工具画 师:好!一会儿工夫,大家就画出了一个个漂亮的圆形图案你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愿意交流一下吗? 生交流 师:真不错老师这里有这样两条线,用它也能画圆吗? (学生建议 师:好!我就来试试看用一条皮筋线系上粉笔,在黑板上画圆,有意让皮筋一会儿长一会儿短) 师:同学们,不行啊!这画出来的是圆吗? (生建议长度要固定……) 师:那老师换一根线这次再试试看 (有意拉拉,长度不变再画,故意移动定点) 师:同学们,还是不行啊! (生建议 师:老师明白了,画一个圆时,至少要注意两点…… …… 在此基础上,总结画圆的要领,并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有效的学习总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成为不断地激活学生经验的过程只有在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里,只有在不断地对话和刺激中,学生沉睡的经验才有可能被唤醒而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同化、调整或重构 [案例6]《分与合》 A教学: 师:小朋友,7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生:7可以分为2和5; 生:7可以分为3和4; …… 师:很好!跟老师读,7可以分为2和5…… B教学: 师:小朋友,帮老师思考一个问题地上放着两只盘子,里面放了些米现在有7只小鸡去吃米,想象一下,小鸡吃米可能会有哪些种情况呢? 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生画 师:咱们交流一下 生1:一边4只,一边3只; 生2:一边6只,一边1只; 生3:一边7只,一边0只;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这7只小鸡吃饱了肚子,要坐到这桌子边休息了(出现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你们猜猜,它们坐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 …… 数字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会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了。
给数字赋予生活的意义(最好是“拟人化”的),让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多一些形象上的依托,也许我们的数学会容易和有趣得多 三、提升 [案例7]《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黑板上; 生:钟面上; …… 生:还有墙角、桌角 A教师:那是角吗?请你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搞清楚后,再回答 B教师:你看这位小朋友可真会联想讲到角,就想到了我们的墙角和桌角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语啊! 让我们来观察比较一下,这里的角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角,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生观察并说 师:是啊!它们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我们看,从一个墙角上,可以看出几个和我们书上画的一样的角呢? 生:三个 师:从一个桌角上看呢? 生:也是三个 …… 学生头脑中已经有着许多和“学校数学”内涵不同但名称相同的概念,有着很多被称为“日常数学”或“民俗数学”的知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就必须要研究这些知识,了解孩子们已有的实际认知结构,并努力地促进二者的相融,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8]《加和减》的教学 师:13-9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算算看 生算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生1:我一个一个地去减,最后剩下4个; 生2:我先从10个里面减去9个,…… 生3:我先减去3个…… 生4:因为9+4=13,所以…… …… A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好,就按照你们喜欢的方法,再计算下面的题目:15-9 17-9 B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算起来更简单些呢?谁来说说 生说 师:小朋友们都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样吧,老师有个建议,下面这道题(15-9),你们试着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去算,然后再看看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好吗? …… 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 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是数学的本质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 (一)平均数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
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