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六单元测试题.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880216
  • 上传时间:2018-08-2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2.4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个小题2 分,共 50 分 ) 1. 大型电视政论片 《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 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A. 《千年局变》 B.《峥嵘岁月》C. 《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3.1949 年 9 月 30 日的《人民日报》 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 “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 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 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4.1953 年 12 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

      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 岁,到过许多国家,没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直接的村民选举制度5. 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 分别颁布于1912 年、 1949 年、 1954 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成就2 6.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 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7. 歌曲《爱我中华》 中唱到: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了()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某导演欲筹拍一部8. 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入选该片的()①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新阶段④1954 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 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

      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C. “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1966 年 7 月以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陆续8 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文革”小组代行其职能 B.我国尚未认识到“人大”的重要性C.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D.国际形势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11.冯骥才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文 化大革命”带给我们的“教训”主要指()A.要注意民主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规律C.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要根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措施有()①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②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 ①②③ D.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3.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副对联最早应出现在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C.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后 D.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14. 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 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 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3 定法律的权力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15.2014 年 1 月 1 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5 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16.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A.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B.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C.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D.英国无法消除中英关系上存在的障碍17. 下面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主权学说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18. 某学校举办“一国两制”专题展览,展览分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香港与祖国的历史渊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一国两制”的特色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最适合作为第四部分()A.香港回归后所取得的成就 B.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C.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D.“一国两制”概念的诠释19.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七大报告中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目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①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②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③党和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统一的政策和策略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 下列是 “汪辜会谈” 的历史照片 下列对这次会谈相关史实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渠道B.会谈以“九二共识”为前提C.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由此被打破D.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逐渐形成21. 邓小平指出: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 B.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4 22.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 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的背景主要是()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D.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23.2014 年 12 月 20 日将是澳门回归祖国15 周年回顾历史,正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曾经指出: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C. “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 “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24.“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 常怀国家统一, 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

      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 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25. 2011 年 2 月 22 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 简称“经合会” ) 第一次例会在台湾桃园举行经合会”成立于2011 年 1 月 6 日,是依据与台湾海基会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而成立的执行与磋商机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经合会”的成立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C.“经合会”的成立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D.“经合会”的成立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时依次为18、14、20 分,共 50 分 ) 26.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这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材料二1980 年 8 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5 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材料三邓小平说,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三,举例说明“过去我们都不足”的表现及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二回答“文革”给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3)根据材料一、二、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27.(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后,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请回答(1) 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2)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图一发展到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巨大进步,为什么?(3) 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8.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 种制度 ?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 一的必经之路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 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 2008 年 11 月 6 日,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2008 年 12 月 15 日,两 岸?三通?正式启动请回答(1) 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 世纪 90 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2) 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3) 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6 参考答案1.A 【解析】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 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